中證·亞商50強評選五年回顧:風雨五年 初衷不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3日 16:07 新浪財經 | ||
“中證·亞商50強”評選工作組:余穎 周曉麗 陳松偉 1999年--評選起步反響熱烈 亞商企業咨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琦偉教授從硅谷考察回來后,受硅谷一項廣受歡迎的“最具成長性的科技企業”評選活動啟發,認為當時的中國資本市場普遍缺乏對企業發 第一屆評選活動同時得到了上市公司的高度關注,一個突出的例子是,評選工作組在各地的調研活動得到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視,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最高決策層出面參加座談,為調研組的調研活動提供全程支持。中證·亞商50強評選以其高起點和強大的專家初步奠定了其在業內的地位。 2000年--確定原則順風而行 繼成功地主辦第一次評選和論壇以后,中證·亞商50強評選活動順風而行,當次評選的最大特點是確定了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對入圍公司在收益水平上應當有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在規范管理上應當有一些原則性的要求。當次評選的特征是,對于什么樣的公司有發展潛力以及應當從那些角度來衡量發展潛力,是應當更多的評選大公司還是更多的評選小公司,是應當更加關注收益水平還是更加關注收益趨勢,在評選專家委員會內部和評選小組內部仍然存在相當多的爭議。這種爭議,實際上基本反映了當時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和主辦方對企業發展潛力認識的探索過程。 2001年--汲取教訓再接再勵 應當說,第三屆評選相對于前兩屆而言,在評選工作的流程化、標準化方面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一屆也有很多需要吸取的教訓。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東方電子事件。實際上盡管當時媒體還沒有披露東方電子事件,但在評選工作組內部和專家委員會內部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爭議,評選工作組也已經注意到其二級市場股價的非正常波動。但是,由于當時大家還是對上市公司做假警惕性不高,對財務報表的質量過于信任,以及在剔除往屆入選公司必須有充分依據的思想指導下,東方電子仍然入圍,但有失必有得,該次事件同時也成為后來大規模調整評選指標以及嚴密關注上市公司財務披露質量的動力。 2002年--預警體系夯實根基 第四屆評選在評選指標體系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為矚目的就是評選工作組成立了陣容強大的課題攻關小組,開發出具有針對性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預警體系,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業資料數據庫,為評選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參考數據,另一方面是系統梳理了評選指標體系,并且提出了發展潛力評估的3M理論,指出從財務指標、核心業務、經營能力和治理結構四方面評價上市公司發展潛力的理論體系。為50強評選做了許多夯實根基的工作,尤其是,從評選結果來看,該年度推出了一大批以同仁堂為代表的優秀公司,這些公司在后來的業績和二級市場表現中都體現了評選工作組的獨特眼光。 2003年--引入模型科學定量 第五屆50強評選活動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展開,評選工作組克服了SARS帶來的種種困難,進行了大量的信訪、函訪和電話調查,征求了大量行業研究員、職業經理人和著名經濟學家、管理學家的意見,力求將50將評選質量再提升一個臺階。 該年度的評選工作又有不少創新,其中最典型的是在排名第一次引入CSC模型,亦即通過產業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行業景氣度(Sentiment)和公司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三個方面來評價公司的發展潛力(Potential)。CSC模型的引入,使中證·亞商50強評選活動朝科學化,定量化又邁進了重要一步。 從名單公布后的反饋情況來看,評選結果獲得了社會各屆市場的充分肯定,市場也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反映,名單公布當天,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中證·亞商50強公司表現強勁,其中第一名同仁堂漲幅1.09%,第二名華能國際漲幅0.76%,第三名中興通訊漲幅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