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工業迎來黃金時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13日 04:50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李喜生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黃金的經濟地位和應用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它的貨幣職能在下降,在工業和高科技領域方面的應用在逐漸擴大。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統計,截至2001年,中國黃金總產量為173噸,僅次于南非、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尼列第五位。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年消費黃金量在200噸左右,90%以上用于金飾品消費。 中國黃金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包括礦山、冶煉、建筑安裝、工程設計、科技研究等部門構成的獨立完整工業體系。截至目前,全國采選生產規模在日處理礦石50噸以上的礦山企業近800家,年產金能力150噸,從業人員近40萬人。但是,多年來受行政區劃及管理體制的影響,形成黃金資源嚴重分割,重復建設,小礦連片,缺乏規模經濟格局。目前全國日處理礦石200噸以下的黃金礦山企業數量仍占80%左右。由于礦山規模小,技術和管理落后,效率低,效益差,在金價低迷的情況下,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國際市場競爭力。 影響因素 20世紀70年代以前,黃金價格基本由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決定,國際上黃金價格比較穩定。70年代初期,黃金價格不再與美元直接掛鉤,黃金價格逐漸市場化,影響黃金價格變動的因素日益增多,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供給和需求兩方面: 供給方面包括:1、地上的黃金存量:據統計全球目前大約存有13.74萬噸黃金,而地上黃金的存量每年在以大約2%的速度減少。 2、年供求量:據統計目前黃金的年供求量大約為4200噸,每年新產出的黃金占年供應的62%。 3、新的金礦開采成本:黃金開采平均總成本大約略低于260美元/盎司。由于開采技術的發展,黃金開發成本在過去20年以來持續下跌。 4、黃金生產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的變動狀況。 5、央行的黃金拋售等:30年間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無論在絕對數量上和相對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下降,數量的下降主要靠在黃金市場上拋售庫存儲備黃金。 需求方面則包括:1、黃金實際需求量(首飾業、工業等)的變化。2、保值的需要。3、投機性需求。4、其他因素。 美元匯率、各國的貨幣政策、通貨膨脹、國際貿易、財政、外債赤字、國際政局動蕩、戰爭、股市行情都會對黃金價格的變動產生重大的影響。 穩中有升 從長期來看,黃金供不應求的局面已成必然,這種矛盾在中國更加突出。黃金的上述需求可概括為兩方面: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包括工業消費和民間個人消費等;投資需求包括黃金的現貨交易和遠期、期貨等衍生交易的需求。 首先,居民個人和工業企業對黃金的消費需求潛力較大。 世界黃金的主要消費市場是印度、美國、沙特阿拉伯和中國。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統計,近幾年來,黃金每年的總需求量都大于開采量。總需求中的90%左右是以金飾為主的消費需求。而中國國內的黃金需求一直是以消費需求為主,而消費需求中絕大部分又是黃金飾品的消費,工業、醫療、科研等行業的黃金需求占消費需求的比重較小。 由于以往中國對黃金產業一直實行嚴格管制,黃金由人民銀行統一收購和配售,從事黃金生產的企業必須將開采和冶煉的黃金,全部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再由其審批配售給用金單位。這樣的體制大大抑制了黃金的消費需求。 目前,中國內地人均黃金年消費量只有0.2克,與港、臺地區和西方國家的水平差距懸殊,離印度人均黃金年消費量約1克的水平也有很大距離(阿聯酋是世界上人均年消費黃金最多的國家,達30克)。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以及中國日漸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必然對黃金有更多的需求,這些都將支撐國內黃金消費需求保持強勢。 其次,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戰爭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黃金投資與日俱增。 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戰爭等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人們普遍將投資目光轉向了黃金。據世界黃金協會就全球黃金零售投資市場的研究報告顯示,1993-2000年,全球零售投資者購買了共計2227噸的黃金,其中個人投資于金幣和金條的總量就達2100噸。同時金幣、金條等投資用金需求通常只占總需求的約10%,但在近年來卻表現出明顯增長的勢頭。2001年,投資需求總共395噸,較2000年增長4%。其中,僅“9·11”事件后的2001年第四季度全球黃金投資需求就增長了8%。 與世界黃金總體需求結構相仿,中國內地3000噸的黃金存量中,流動性高的金幣、金條等黃金投資品種所占比重約為10%。而2003年7月底中國居民儲蓄余額10.61萬億元,從投資組合的需要和供需比較看,中國居民的黃金投資需求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綜合上述因素,筆者認為世界黃金價格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格局,中國黃金工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特別是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一方面隨著外資的引進,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也將引入,可以大大提高中國黃金生產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外資和境內直接融資進行行業結構的調整,通過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實現資源統一規劃,合理開發,規模經營,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能力。 (作者單位:齊魯證券研發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