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經理職業化的必要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31日 17:52 新浪財經 | ||||
我們要使股東安于股東地位,經理安于經理地位,讓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很好結合。公司創業時,有許多特殊的問題伴生,叫“原罪”,創業者身份也不明。經過幾年,創業者算是股東。然后到了下一階段,管理者和股東之間又出現了矛盾。如股東(老板)經理的權利欲望,經理要變成老板這樣的地位,這兩個人就開始打架。因為人力資本沒有市場化,經理人不可能通過他的管理勞動獲取他的報酬,而只是通過控制權來得到他的報酬。通過控制權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老板趕走自己當老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企業在頭三年是較亂的,經理人 企業的管理一定要按照程序與規則來進行,尤其是民營企業,企業制度不完善,甚至毫無制度可言,創業者靠主觀意志引導企業發展,這樣就很容易出問題。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講主,那什么叫民主?實際上就是對否定自己的事實能夠按照程序來接受。所以,創業者應該將個人對企業的影響放在程序和制度內,而不是非規范的,非制度的一種影響。 用制度約束人的行為是管理企業的科學方法。這就要求你在辦企業的過程中逐漸要習慣于用一種新的思考方式,把企業放在一個規范的環境里發展。我覺得在公司內部要盡量培養“生人文化”,而不是“熟人文化”,中國的企業為什么制度不好執行,就是因為大家都是熟人在一起,制度沒法執行。西方在這一點上就比較好,都是“生人心態”,都按照制度辦事。法律是因為生人之間做交易才形成的,本來是沒有法律的。費孝通的《鄉土中國》中講,熟人社會協調半徑只有30公里,而在生人社會用法律所有的人都能協調。所以,我覺得只有在“生人文化”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程序和法制的軌道。我們才能把自己的心態放進制度里去。一個創業者,不把自己放回到制度里,企業就永遠是危險的。我是從創業者過來的,創業者的心態是對不激動人心的事不感興趣,喜歡大起大落,而管理公司則要有家庭主婦的心態。你每天都打掃衛生,池子里都有沒洗干凈的碗,桌上還有沒擦干凈的灰,有了這樣的心態你才能管理好公司。如果你每天都要激動人心,就會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這就像在平衡木上翻跟頭,80的時間需要找平衡,20是翻跟頭,準會掉下來。所謂找平衡,就是說要保持公司的營業額呈一個穩步上升的態勢,5億、10億、20億這樣一直做上去,這就叫找平衡。但是,如果你要進入別的行業,這就意味著你要面臨翻跟頭了。比如說,目前我們對全能的開發商以及傳統的運作模式持一個批判的態度,提出要做獨立住宅的訂制服務。這一概念的提出完全進出了常規,否定了傳統的東西,萬通也就面臨著翻跟頭了。所以,一個公司要有平常心,要多找平衡。比如過去、現在、未來的平衡,公司內、外的平衡,資產和負債的平衡,新項目與舊項目的平衡等等,平衡都找好了,那么我就可以翻一下跟頭。 在企業發展步入一個正常的軌道后,創業者應該將心態回歸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包括你怎么進入這人制度,你怎么能夠按照一個企業正常發展尋找平衡與突破,但不能天天都想著突破。如果你對創業者的心態了解的話,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創業者喜歡大起大落,喜歡挑戰,而經理們卻總是提心吊膽,總想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所以,西方有一本書叫《創業者與經理人的戰爭》。我覺得應該用正常的心態看待公司的發展,不能要求公司每天都在跳動,都在翻跟頭。90年代初創業的,特別是從房地產起家的,現在生存下來的很少。與我一起創業了10年的伙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所以隨著公司歷史的延長,我們的年齡也不像當時剛剛創業那么年輕,對公司的預期也不一樣了。20歲時是做夢,40歲時就更多考慮要保住現實,50歲以后就只剩回憶了。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從1997年開始我對公司持續、穩定增長的事就更關注一些。這也屬于企業發展的正常過程。我們希望成為先驅,而不是先烈,也希望成為先賢、先哲,而不是先人。所以作為創業者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轉變心態,只有這樣對企業的發展才能以一種理性的眼光去看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