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占資金達966.69億(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30日 06:16 北京青年報 | ||||
676家上市公司被大股東占用的資金高達966.69億元,相當于證券市場一年的籌資總額 最近一組統計數字令人觸目驚心:去年下半年以來,1175家上市公司中,有57.53%的上市公司(676家)存在被大股東占用巨額資金的現象,被占用資金合計高達966.69億元,超過2002年市場一年的首發新股融資額度560億,平均每家被占用資金1.43億元。 而從近期一批半年報業績虧損或預計虧損的上市公司中,仍然可以看到被大股東及其關聯公司占用巨額資金的現象。清欠工作如此艱難,這究竟是為什么? 上市公司成了提款機 “父欠子債”天經地義 上市公司大股東欠款,被形象地稱為“父欠子債”。中國證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上市公司是由原來的國企改制而來。不少母公司由于缺乏經營性資產、負擔沉重,便理直氣壯地將其控制的上市公司當做提款機,美其名曰: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的。 但對上市公司而言,最痛苦的事莫過于被大股東占用巨額資金。因為巨額欠款從公司的經營、財務和重組的方方面面,緊緊地拖住了上市公司的發展。 例如:ST輕騎總資產不過10個億,大股東欠款就達28億,直接導致其去年巨虧34億元,創下中國股市之最;ST江紙大股東不但欠了子公司巨額款項,還上演了賣子的鬧劇。 *ST興業被大股東占用資金5.9億元,但大股東欠款久拖不還,致使該公司陷入財務困境,接連被銀行和其他債權人逼債。由于不能回收被大股東占用的資金,該公司2003年上半年公司經營仍然虧損。 從近期一批半年報業績虧損或預計虧損的上市公司中,幾乎都可以看到被大股東及其關聯公司占用巨額資金的現象。 父還子債日期一拖再拖 破銅爛鐵掉包真金白銀 對于償還欠款大股東一般常使用拖的策略,有媒體報道,某公司大股東每月還款只有1萬元,而欠款總額達6億多。按此進度,上市公司需要5000多年才能收回欠款! 對于實在拖不了的,就用破銅爛鐵調包上市公司的真金白銀,這樣的例子早已不勝枚舉。 一些大股東拿走的是真金白銀,還回來的卻是一些對上市公司經營用處不大的資產,其中甚至包括不良資產,這些資產進一步加重了上市公司的負擔。 據《證券時報》對100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還款情況作出的統計,比例高達82%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都是以各種資產抵償欠款,例如房產、土地使用權、商標、紅利、下屬公司股權等。在這種還款案中,值得重視的是抵債資產的價值公允性。 冰凍三尺并非一日之寒 股權結構不合理是溫床 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欠款問題,從來就沒有讓管理層少操心。證監會2001年頒布了《上市公司檢查辦法》,檢查內容中的“三分開”及“資金管理安全性”,實質上就是直接針對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不還的情況。 雖然監管部門近年來一直強調要加快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從整體上看,當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建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例如:一股獨大、董事會獨立性不夠、上市公司三 分開落實不夠、公司治理的法制環境不夠完善等。 同時,地方政府在其中過多干預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為了保護地方利益,不按照市場規則辦事,在上市公司大股東需要貸款時,常常以政府的影響力要求上市公司做擔保,并以種種措施來保護母公司的利益。 因此,在大股東一言九鼎的治理結構之下,要求大股東還款的舉措就如同隔靴搔癢,一點不解決問題。事隔兩年,該欠的仍然欠著。 大股東欠款不是一個獨立的現象,它根植于不合理的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生長于缺乏監管機制的中國證券市場。因此,加強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建設,建立和健全有關的法律法規,樹立按市場規律辦事的觀點,才有望減少和杜絕大股東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現象發生,才能真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首任中國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曾說過:“上市公司的質量是中國證券市場穩定的基石”。我們不能設想,一個基石被掏空的大廈還能夠穩穩地站在地面上。 文/廣州萬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