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通外資第一拍購樺林 大放財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8日 17:58 《財經時報》 | ||||
佳通會怎么玩 本報特約撰稿鄒鴻鳴 對于改寫退市命運的時間只剩下區區5個半月的ST樺林來說,此次收購意味著其在中國資本市場中的命運將完全置于佳通輪胎手中。但佳通的戰略需要,以及“保殼”在技術操 新加坡佳通集團是大型跨國集團公司,旗下有近100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業務遍布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1993年進入中國后,佳通公司在中國的投資規模近100億元,輪胎行業的投資占了80%,在大陸東、西、南、中部均建立了生產基地,北方地區的布局卻不盡如其意。佳通公司董事長吳慶榮曾公開表示“我們早在8年前就想收購樺林”,此次收購得手,可算圓了其一個不小的夢想。 然而,在面對“ST樺林如今面臨暫停上市的風險,佳通入主后將如何挽救”這一問題時,佳通公司董事長吳慶榮只是說:“佳通公司如果能夠順利入主,一定會全力以赴把企業搞好。”或許,短期內的扭虧保殼的重組利益并非為其真正看好,長期做實ST樺林,發揮其年產50萬套子午線輪胎的生產能力,對佳通更具戰略意義。 ST樺林2001年和2002年虧損分別高達1.6億元和2.4億元,而現有的重組方案不可能保證ST樺林就此實現盈利,從而擺脫退市命運。同時,也很難相信僅因外資股東的入主,依靠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產品質量和產能的提高,短短5個半月就能扭轉ST樺林巨虧的局面。因此需要繼續關注的是,在中國特殊的資本市場環境下,佳通到底會有何后續動作?尤其是在ST樺林面臨退市的情況下,是否會有后續的足以扭轉乾坤的重組? 另外,佳通競拍ST樺林這一為市場期待已久的“外資收購”,是否會因為其作為一家新加坡企業所具有的“華人背景”,易于了解和理解種種“中國特色”,最終轉變為佳通在中國的資本市場上也玩一把資本運作的騰挪大法——即依靠資產置換和關聯交易,先向上市公司輸血,實現再融資,不僅圈來巨額資金,而且依靠資產溢價的收益,來彌補自己前一階段的辛勤付出? 我們來看一下技術上的可能性。由于已經披露的重組使得ST樺林的資產已相對干凈,沒有太多不良資產可供佳通用來與其持有的其他資產(如合資企業的股權)進行置換,所以在技術上已存在很大難度。如果佳通下決心將ST樺林的資產與自己原有資產進行徹底置換,至少需要6億-7億元以上的資產來完成這一工作。考慮到ST樺林巨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企業缺少資金、處于半負荷生產、資產運營效率極低,尚需要佳通立刻輸入大量資金以恢復正常生產能力,那么在整個重組過程中,連同未來通過關聯交易為上市公司創造利潤的代價,佳通可能需要付出10億元以上的代價。即使保持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現狀,保持目前的股價水平,在ST樺林目前的股本規模和股本結構下,無論經過多少次增發、配股,這一成本都將永遠無法得到彌補。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佳通未來的行動方案可能是不刻意追求在短期內實現上市公司的盈利,尤其是不會通過重組去費力不討好地“保殼”。 但由此帶來的后果是,佳通越是將這一收購視作其在中國市場戰略布局的一個棋子,這一收購越是體現出“國際特色”,ST樺林離退市的邊緣就會越近。隨之而來的問題則更讓人顧慮重重:地方政府、監管層在解決了職工安置以及國有資產盤活問題后,是否還有心思“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