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論豆:只因供大于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8日 12:18 新浪財經 | ||||
近兩周以來,大豆一改前期強橫抗跌之勢,崩塌而下,原因何在?僅僅是國儲局的拋豆、轉基因政策的延期,或其他什么理由么?既是,也不是,種種表象的背后,其實都緣于一個最終極的因素,那就是:供給大于需求,這里的供給和需求,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中國大豆的供給和需求,而是應該放到全球的視野來觀察和考慮的,因為大河水漲,小河水滿,隔在中國和全球大豆市場之間的一條小小堤壩,便是不斷延期的轉基因政策,當然,這里絲毫沒有貶損轉基因政策之意,正相反,不斷延期的決策充分說明我國政府是一個務實的政府、一 全球大豆市場的格局,大體可以這樣劃分:供給陣營以美國、巴西、阿根廷為主,需求陣營以中國、歐盟、日本、墨西哥為主。 以2002--2003年度的資料分析,從供給方面看,全球產量19582萬噸,出口6270萬噸,其中美國7429萬噸,出口2803萬噸,巴西5250萬噸,出口2093萬噸,阿根廷3550萬噸,出口930萬噸,即,美巴阿三國產量占全球產量的83%,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93%。 從需求方面看,全球消費量19234萬噸,進口6208萬噸,其中中國消費3294萬噸,進口1820萬噸,歐盟消費1841萬噸,進口1740萬噸,日本消費540萬噸,進口515萬噸,墨西哥消費495萬噸,進口485萬噸,即,中歐日墨四國消費量占全球的32%(美巴阿消費占54%),而進口卻占全球的73%。 供給陣營中,美國占全球供給量的38%,巴西和阿根廷占45%,這是南美產量第一次超過美國,在前一年度的2001-2002,這一比例分別為43%、40%,再往前,這一比例的懸殊更大。4年前的1999-2000年度,南美產量5540萬噸,美國為7223萬噸,美國產量比南美高出30%,再往前推,在1960和1970年代,美國占有世界大豆貿易90%的份額,1980年代為80%,1990年代中期仍擁有70%的份額。 消費陣營中,除了中國能自給一半的產量,其余國家都基本不產大豆,所以,歐日墨的消費,完全依賴和受制于美巴阿,這也是消費大戶歐盟,一直以來和美國就轉基因等農業問題糾紛不斷的原因所在,但是歐日墨的消費總量,近年來一直比較平穩,增減的幅度不大。消費陣營中,只有中國的消費,近年來穩步上升,增幅較大。 顯然,供給的增長主要來自南美,1999-2002年的4年間,巴西和阿根廷產量增長了約3300萬噸(8800-5540),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近4年中國消費增長了約1000萬噸(3294-2290),很明顯,即便加上歐日墨等國零星的消費增長,全球的消費增長仍不足以趕上供給的增長。因此,在全球范圍內,供給增長大于需求增長的現實,是不容回避的,這點從5月21日至7月25日,CBOT豆價跌幅達17%的走勢中可以證明。 供給的彈性較大,而需求的彈性較小,這是一種客觀必然,供給的增加可以由于技術的進步和播種面積的增加而迅速地得到實現,而需求的增長,無法象供給一樣憑空地制造出來。打個比方,你可以一年造出一幢大樓,但一段時期內你只能使用其中一套房子,奢侈一點,住個大套間,廣廈千間,只睡一床而已。工業化的特點,就是生產規模可以在短時期內迅速擴張。然而,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總能在供給的非理性和需求的理性之間,尋得一種平衡,讓充足的數量在價格的下跌中減少、不足的數量在價格的上升中增長,并最終實現市場的有序,大炮的生產如此,大豆生產也是如此。 中國的消費突飛猛進,當然不是一夜之間中國人都愛吃豆腐了,而是壓榨企業紛紛上馬使然,1999-2003年,中國的壓榨量分別為1507、1890、2040、2476、2710萬噸,其占消費總量(2290、2670、2831、3294、3566)的比例分別為66%、71%、72%、75%、76%,呈現逐年遞增之勢,但加工能力的擴張遠非壓榨量可比,目前的年壓榨能力為5100-5700萬噸,而壓榨量預估為2710萬噸,明顯地吃不飽。既然吃不飽,就自然生出無限的需求,若要吃飽,那豈不是要將全球大豆豆價買到天上去?這種需求的態勢,無疑會助長出口國漫天要價的氣焰,雖然對方不可能長久地違背供求的大背景,但也足以在市場對我們不利的時候待價而沽,逼我們就范,今年5月份大豆青黃不接時,我們不就吃過虧么。 中國一夜之間膨脹的需求,準確地說,是無豆可榨的企業渴望開工的加工需求,另一方面,豆類下游產品價格的低迷不起,自然又澆滅了壓榨企業買豆加工的沖動,所以,今年屢屢能見到壓榨企業的怨聲載道,進退維谷,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如今的慘狀呢,是政策方面的不作為、不引導、不限制,使得近年來大中小壓榨企業紛紛上馬,加工能力嚴重超標,利潤空間日見狹小,這種盲目上馬,重復建設的行為,在我國以前的國有大中型項目中經常出現,近年來政府加強了事前的可行性研究和事中事后的監測督導,情況有了明顯好轉。而在政府無法督控的的純市場行為中,出現象大豆加工企業盲目上馬等現象,同樣是對資源的浪費,對國家財富的耗損,毫無疑問,這種現象是值得政府反思,并予以糾正的。當然,事已至此,政府不可能對純市場行為采取行政性的強制措施,即堵的辦法,而只能是采取市場行為來引導、糾偏,即疏的辦法,如拋國儲豆。 市場經濟,是效率經濟,質量經濟,而不是數量經濟。面對大躍進式上馬的壓榨企業,政府一方面將維持其生存,關鍵時刻拋些豆子,給些進口許可證,另一方面,將會采取政策性的引導措施,將一些設備落后、規模狹小、技術薄弱的企業關停并轉,將膨脹的、虛夸的需求降下來,只有這樣,我國的豆類加工企業,才能真正走上效率經濟的道路,才不至于在全球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去高價搶購人家的陳年朽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只有我國加工企業自己規范了,合理了,才不會重蹈今年五月的覆轍。一旦中國的需求降下來了,中國不去哄抬豆價了,則全球供大于求的程度自然會加強,對于需求缺口龐大的國內市場,當然是好事,對于消費者來說,誰還怕豆子便宜呢。 楚天期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