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拯救 香港電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7日 23:45 中華工商時報 | ||||
《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中提到了有關香港電影進入內地市場的幾條規定,包括香港公司拍攝的華語影片經內地主管部門審查通過后可不受配額限制,作為進口影片在內地發行;香港與內地合拍的影片可視為國產影片在內地發行等等。國內電影業人士認為,這是香港電影想要通過開辟內地市場、解決影業危機的表現。 電影業曾經是香港欣欣向榮的標志,也是香港文化的重要展示,在昔日香港電影全盛 2002年底,香港電影的日票房經歷十年以來的最低潮,一天票房總收入只有51.6萬港元,而全盛時期香港日票房曾達700萬港元。 據香港電影業工作者總會(電影總會)所言,七成香港電影業從業人員處于失業或者半失業的狀態。因此,眾多香港藝人紛紛選擇來內地發展。日前,劉嘉玲、關之琳兩位港星正式簽約在內地的華誼兄弟太合經紀公司旗下,更不用說那些前擁后擠來內地拍戲、為內地產品作代言人的香港藝人,有人笑言:內地市場“養育”了一批香港藝人。 造成港臺藝人紛紛赴內地發展的原因很多,也很復雜。業內人士認為可以概括為幾個原因:第一,香港文化投資環境大不如前,但內地文化投資卻逐年增加,頗具市場吸引力。第二,港臺地區地方小、人口少,內地演藝市場優勢明顯。第三,內地觀眾十分有包容性,藝人總能找到有共鳴點的觀眾。第四,隨著對外的開放,內地經紀公司操作日趨成熟、規范,形成規模經營。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香港電影業的日益衰退,使得香港藝人紛紛向外尋求發展。 有人將香港電影的衰落歸結于資金的匱乏,然而,在高度自由化的市場中,資金的流向不過是市場杠桿調節的結果。而電影界人士認為,對于商業浮躁下的香港電影來說,遠遠比“救市”更為重要的,則是“救本”。 正基于此,在香港電影業界低迷的情況下,香港電影總會希望政府參與救亡行動,為扶助電影業制定政策,以及為香港電影爭取在中國大陸發展的機會,于是就有了此次CEPA中關于香港電影內地發展的規定。但是這種行動能不能挽救香港電影,業內人士認為主要還是靠香港電影業自身的努力。(28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