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經典 認人不認錢 銀行成功經營新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5日 08:00 經濟日報 | ||||
印尼華商李文正,曾就讀于南京大學,后赴印尼謀生,經過30多年的奮斗,成為印尼力寶集團主席。他的企業遍及東南亞和美國等地。其創富經歷和經營之道極富傳奇色彩。著名的《亞洲金融》雜志曾評選他為奇跡的創造者。據《福布斯》雜志估算,其個人資產超過12億美元。 李文正的創業始于20世紀60年代。 1960年的一個夜晚,面臨危機的印度尼西亞基麥克默朗銀行負責人皮拉馬·沙里來到李文正的住所拜訪,請求他投資20萬美元,以解燃眉之急。當時李文正手里不足2000美元,但他當機立斷,決定借款接受這一挑戰,乘機大干一番。2000美元成就了李文正創業打天下的機緣,也是他躋身銀行業的本錢。 李文正沒有接受過專門的銀行業務培訓,更不懂銀行是怎么經營的,但他憑借著做小生意的經驗斷定:要使這家銀行興旺起來,必須打進一個其他銀行家沒有想到的市場中去。他的祖籍是福建,當時與他來往密切的福建同鄉在雅加達自行車制造與修理業中居壟斷地位。李文正打算搶在印尼其他銀行家之前,將銀行業務打入這一領域。于是他以投資人的身份加入到自行車行業。在投資目標確定后,他又運用策略拉攏有錢的同鄉作為伙伴,集中力量爭取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客戶。“栽培客戶就是壯大自己”,這是李文正經營銀行的信條。在基麥克默朗銀行第一次召開的投資者會議上,李文正為銀行定義作出了新的詮釋:“銀行不是買賣貨幣的事業,而是買賣信用。”他說一不二,從不拖延,哪怕是借債也要給客戶如期兌現,因此逐漸建立起銀行的信譽,影響不斷擴大。 作為基麥克默朗銀行的董事,李文正工作起來并不都是得心應手的。李文正后來對朋友追述往事時說:“我當時還分不清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和右邊有什么不同。第一天營業結束,員工把資產負債表拿來給我簽字時,我不知道怎樣去看它。”但他是一個虛心的人,不懂就從頭學起。當天晚上他就找來一位朋友為他補習會計知識。同事們很快發現,會計雖不是李文正的專長,但他具有銀行家的兩樣過人本領———機警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超級推銷員的本領。在初識李文正的人眼中,他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平易謙和,一點也不像人們常見的那種渾身透著精明氣的推銷員,但是,在他的言談中卻不時顯露出策略家的頭腦。李文正喜歡閱讀中國古籍,并把一些中國傳統思想與文化運用到企業經營中。在談判和合作中,他把“和為貴”的思想應用其中,提出“雙勝共贏的理念”。他認為,做生意,眼光要放遠,“爭千秋而不計較于理”。如果“雙方為利而爭,生意不可能長久”。所以,他主張談判不一定要分出勝負,而應該皆大歡喜。 這種“雙勝共贏的理念”是他經營力寶集團及其他企業合資聯營時的指導思想。正是基于這種思想,李文正與印尼及外國金融銀行家、企業家有著廣泛的公私交誼,合作良好,口碑甚佳,事業也因此獲得迅速的發展。 在開設新銀行時,李文正首先要做的是認清市場目標。第二步是聘用了解市場并與這個市場有接觸的商人參與管理。第三步是叫銀行家走出辦公室和銀行體系,廣泛接觸外界,開設分行,建立業務網,爭取有影響力的客戶。他認為“客戶就是無形的資產”。事實證明,這種“認人不認錢”的經營策略,恰是對傳統銀行經營的“認錢不認人”的觀念的一大沖擊。它使銀行業務蒸蒸日上。 關于成功的秘訣,李文正認為:“無論做什么事,首先注重的不應是財務能力。建立一個成功的業務網,最重要的是人際關系。”因此,在他的全部業務擴展計劃中,都充滿著空間及時間因素的幾何形設計,而人際關系是其中的主導因素。文/之 隆作者:之隆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