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獲利數億港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4日 12:49 粵港信息日報 | ||||
對國內A股市場投機性機遇的把握,讓周正毅深切地認識到,唯有在資本市場,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財富“倍增機”。認識“升華”以后的周正毅如孽龍入海,不時在A股市場出沒。 比如,人們從徐工科技(000425)的市場表現中,就見到了周正毅的身影。 徐工科技1996年上市時是一只流通盤才2400萬股的袖珍股,業績一般,到1999年股價也不過8元左右。實力機構在1999年“5·19”行情時介入,一年內把股價拉升至34元。徐工科技在2000年5月實施10送3.2股轉增6.8股,同時把“徐工股份”改名“徐工科技”。之后莊家不斷拉動,吸引更多資金加盟,到2001年10月創出復權后50元的高價,漲幅5倍以上。 徐工科技在公布的2001年12月31日10大股東名單中,9家都是法人股和國有股股東。只有第六大股東是大通證券,持有868.5856萬股流通股,占1.75%的比例。而大通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是周正毅的上海農凱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農凱集團)。至2002年末,大通證券仍為第六大股東,持股減少到817.74萬股,占徐工科技總股本的1.65%。 周正毅還將在A股市場坐莊的經驗靈活運用到了香港股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剛剛在當年10月成立了農凱集團的周氏夫婦則一頭扎進了香港股市。 他們大量購買了當時跌幅很深的長江實業、和記黃埔等老超人李嘉誠旗下的藍籌股。后來這些大藍籌股股價大漲。周正毅及時套現,獲利數億港元。周正毅得意洋洋地說:“當時香港市場只有6000多點,誰敢買?我和太太就敢沖,買跌不買漲。” 此后,“低價買進別人不要的東西,再等時機高價賣出”的投資思路便貫穿了周正毅的商業生涯。 (連載四·文/何曉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