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財政政策變與不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23日 11:15 中華工商時報 | ||||
□立棟 中國經濟是否出現過熱苗頭成為目前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在經濟快速增長以至于開始討論是否有過熱嫌疑的大背景下,重新審視積極財政政策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有人說,從早些時候公布的今年新增國債數目從連續幾年的1500億減至1400億元就能看得出,積極財政政策已經開始悄然“淡出”了。然而,在沒有實質性的動作之前,或許還不能輕易下這樣的結論。因為,在一些能夠影響經濟決策人士的觀點中不難發現,這種“淡出”的努力還是有一定阻力的。 不久前出爐的一系列經濟運行指標顯示,今年一季度,經濟很輕松地增長了9.9%;盡管有非典之影響,上半年的增長幅度卻依舊保持了8.2%的迅猛力度。 這是現行宏觀調控政策結出的果實。 而我們知道,在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中,積極財政政策是最重要的一環。 所以,盡管在是否過熱問題上爭論還在繼續,但以往財政政策是否應該進行大力度調整卻不應再有爭議。 到今天為止,作為短期政策工具的積極財政政策已經使用到第六個年頭了。本質上為調節總需求而采取的短期政策一再不能全身而退,成為一種中長期政策,這不能不說是國內經濟當前特有的現象。 可是,“轉型”也好“淡出”也罷,僅從減少100億元的國債并不能表明這種政策轉變的決心,而根據項目來定國債資金規模的安排模式如果沒有轉變,那么也同樣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淡而不出”的局面。 自1998年以來,國家用長期建設國債資金安排的國債項目總投資規模已達6600億元?梢哉f,積極財政政策對國民經濟主要依靠擴大內需保持快速增長起了很重要的拉動作用。 增長總是好事,不過,這種依靠外力推動的增長總是有一定負面作用的,或者叫代價。 五年來,增發國債使財政赤字大幅增加,據說占GDP的比重已經由1998年的1.9%上升到2002年的3%;而國債余額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10%上升到2002年的18.3%,平均每年增加兩個百分點左右。引發隱性財政風險的可能性在逐步提高,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有人說,今年以來的增長率表明,新一輪的經濟增長周期已經到來,換個角度理解就是: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面臨著6年以來的最大變局。 推演這種觀點,那么重新審視6年前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而出臺的以積極財政政策為代表的宏觀調控政策組合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 自1998年開始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目標明確,即要通過擴大投資拉動國內需求,以保持宏觀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目標定位在總量上的宏觀調控。而當時這種財政政策的內容也比較特殊,主要是增發國債,籌集資金,用于投資項目。 而現在,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國有經濟結構的調整,民間投資的啟動已經初步顯現,而消費品市場的迅猛增長也改變了總需求不旺的局面。所以,積極財政政策應當有一個力度較大的調整才是。 其實,今年以來央行職能得以重新確認以后,貨幣政策的一些積極變化已經有所顯露。不過,作為組合之一的積極財政政策似乎變化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