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玲
最近,一項能區分鮮奶與還原奶的標識制度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其予頭直指用奶粉做“鮮奶”的“商業機密”。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消費者用鮮奶的價格購買的所謂巴氏消毒奶、高溫消毒奶,并不
都是純粹的鮮奶,其中一些是廠家以奶粉為原料精心炮制的還原奶。還原奶加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原奶中摻入比例不等的奶粉,另一種是以奶粉為原料生產調味乳。
還原奶之多令人吃驚:深圳、東莞許多鮮奶、長壽奶其實都是還原奶;武漢還原奶最多時占到市場份額的50%,廣州最多時達60%;福建70%以上的廠家生產的都是還原奶,一些廠家的酸奶甚至全部是用還原奶制成的。與此同時,奶源一直十分緊缺的奶業市場卻出現了鮮奶“過剩”的怪現象,市場需求旺盛的成都、重慶、南京、武漢,倒奶事件時有發生。
利潤是看不見的指揮棒
還原奶之所以一路風行,主要是因為利潤驚人。
按理說,還原奶經過加工成奶粉再液化成液體兩道工序,成本應該更高,在價格上根本不具備與鮮奶直接競爭的實力。可實際上,用鮮奶制成的純牛奶是在與洋奶粉制成的還原奶競爭,而且明顯處于下風。目前洋奶粉到岸價在每噸1.4至1.5萬元之間,1噸奶粉可以還原成8噸液態奶,而8噸鮮奶在國內僅收購價就達2萬元以上。巨大的利潤空間使得廠家趨之若鶩。
還原奶在國內盛行的另一原因,在于國內有關法規不健全。據了解,世界不少國家和地區都對鮮奶業采取保護性政策。歐盟采取了生產配額和補貼的辦法,美國規定市場銷售的鮮牛奶必須采用本國生產的鮮奶作原料,日本則規定還原奶制品必須在包裝上注明“再制奶”。我國臺灣地區也早已對鮮奶實行了特殊的專用標識,消費者可根據標識選擇產品。但我國內地至今仍然沒有出臺相關的法規或制度,由于沒有制度約束,被一些廠家鉆了空子。
鮮奶標識制度符合國際慣例
為了盡快解決鮮奶與還原奶的區分問題,業內人士認為實行鮮奶標識制度非常必要。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鮮奶標識制度與國家前不久制定的奶業發展規劃要求相適應,符合當今世界奶業發達國家的通用做法和發展趨勢。既可以還消費者以知情權和選擇權,又有利于市場優勝劣汰、公平競爭,最終將保護和促進中國奶業的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產業研究所所長馬曉河認為,目前奶業市場不僅應實行標識制度,而且要建立三大體系。第一要盡快建立標識制度體系,不僅是鮮奶,還要建立還原奶及整個乳制品的標識制度,并從法律上制定標識條例。第二,要盡快建立認證體系,制定鮮奶、還原奶及其它奶制品的檢測指標體系。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奶業市場的監督體系,規范奶業市場的交易體系。
目前,國家農業部已經著手制定《鮮奶標識管理辦法》。
據悉,有些城市已經先行一步,2002年底,武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當地奶業辦公室、衛生部門宣布,該市所有奶產品生產廠家在銷售奶產品時需標明成分,若發現用還原奶冒充鮮奶欺騙消費者,一律重罰。今年1月,質量管理部門已開始強制性整改,并對進入武漢市場的外來乳制品進行抽查。這項制度實行以來,受到業內人士的普遍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