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新聞》對北尾吉孝的報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8日 15:43 新浪財經 | ||||
《現代教育新聞》 2003年7月1日 特別報道:聽他說 提倡培養思考能力和伸展個性的教育 教育的堵塞感 目前日本的教育處于一種非常堵塞的狀態。 這主要是因為沒有好的教師。與國外相比,日本的教育顯得十分粗放。每當我看到人們的工作風格和戰后成長起來的年輕社長們,就不由得感慨戰后教育的失敗。 明治維新時期以吉田松隆等為代表的年輕人引領社會,但是當今的日本有這樣的人才嗎?無論大公司的老總也好,政治家們也好,盡是丑聞纏身。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教育。 明治維新后,日本提出了“和魂洋才”的口號,“洋才”倒是培養了不少,可是“和魂”(日本的優點)卻被拋棄了。 戰后,錯誤的自由主義大行其道,偏差值教育橫行,表彰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如此真的就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了嗎? 道德教育、家教絲毫沒有得到重視,偏差值教育產生了“手冊人”、“教科書人”、不教就什么都不會做的人,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近年來不斷增加的虐待兒童問題更說明了雖然人們的物質豐富了,但精神卻很貧乏。 培養思考的方法 我曾經在英國留過學,我所了解的英國大學教育的考試方法與日本完全不同。 英國大學考試的試題通常不限范圍,而且基本上是提交小論文的形式完成考試。 我至今仍然記得留學時老師曾經要求學生用經濟學知識解釋電視普及的原因。在學習收入理論時,老師先指導我們讀凱恩斯的原著,也即了解一個著名理論產生的經過。但是,在日本,學收入理論時,老師卻要求學生們去讀歸納凱恩斯、費里德曼和薩繆爾森理論的教科書。 如果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知識,過不了幾年就會忘記。教給學生這種應付一時的東西在我看來毫無意義。如果教給學生考慮問題的方法或是思考的方式,則被教的人會終身受益。這兩者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差別。 獲得諾貝爾獎的田中耕一先生說:“是老師讓我體會到了我理科的奧妙”。教育界不正是迫切需要培養這樣的老師嗎? 關于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需要引入以下3方面的內容: 1.從小學階段開始實施金錢教育。 改變那種有了錢只會存起來的想法,教學生們投資買股票、投資信托、購買債券等的金錢升值方法。要知道適當的投資對于生活是必須的。 2.從小學開始使用因特網。 能否使用因特網會產生很大的信息差距。在社會上,擁有信息甚至會改變一個人的實力。所以需要教育學生懂得捕捉信息。 3.教給學生做人的學問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終有一日會死去。應該讓學生學會思考在有限的人生里應該選擇做什么樣的事情。如果能學會珍惜生命,那么把其他的所有科目降為選修科目也無關緊要。 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對現代社會的思考需要以歷史為依托。就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論爭史。人類的能力和本質與幾千年前相比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愚蠢從未停止,覆轍也總在重蹈。所以我們有必要學習歷史。 開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教育 看看文部科學省的施政方針,不禁讓人懷疑這樣的方針下能培養得出真正的人才嗎?與其教給學生一次性的、早晚會被遺忘的知識,不如訓練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培養他們思考上下工夫。 15歲對于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15歲以前的時間是為人成長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才做準備的時間。從這一點上來說,文部科學省提出削減學生們的上課的課時,這不能不讓人懷有疑問。 另外,家教、禮儀教育也很重要。在英國,如果一個人違反了禮儀,即使不是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訓斥。但是在日本,如果這樣做則被訓斥的孩子的父母會生氣。 我是在父母的嚴厲教育下長大的,受父親的影響,我也愛讀中國的古典作品。 企業的社會貢獻 作為利潤額超過3億日元的大企業集團,我們每年把公司收益的1%捐贈給社會福利法人。因為企業是因為社會才得以生存的,將利潤的一部分還原給社會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對于那些先天環境不好的孩子們,我真心地想地對他們說:“你們的前途是光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