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民航價格聽證會怎就成了砍價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6日 15:50 人民網 | ||
錦秀文 民航價格聽證會15日在北京舉行。聽證會正式代表圍繞《民航國內航空運輸價格改革方案》各抒己見。民航運價新政策重新確定了基準價,價格漲落都圍繞基準價進行,基準價確定的標準是否合理成為聽證會的熱門話題。 聽證會成了砍價會,原因是顯而易見的。老百姓對于民航出牌的價目表有著太多的疑問。其一,民航價格體系的混亂是砍價的理由。現在國內的民航票價好比是起進了自由市場,各航空公司競相大打折價牌,你今天打出六折票價,他明天就打出三折票價,甚至于出現了一折票價的情況。既然同是國內航空公司,票價折打不一樣,各打各的牌,老百姓乘座飛機票價讓他們一頭霧水,無形之中在人們心目之中產生了航空票價下浮再下浮肯定有很大的空間,不然航空公司怎會如此地不講成本大打折扣牌。 所以,一旦讓那些乘座飛機受到各航空公司不同票價待遇的乘客出來講話,他們就會把航空公司的所作所為一一道來,用航空公司在票價執行上的不規范作矛來戳航空公司的盾,難怪聽證會一出場圍繞著價格就各抒己見,爭得不可開交。 其二,民航價格體系的成本缺乏透明是砍價的重點。現在平均每人公里0.75元的基準價是1997年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的民航境內折扣票價,也是現行航空運輸企業在境內執行的國內航線票價水平。從運輸成本角度看,這個水平對航空運輸企業有利可圖。2001年,國內航線平均客座率水平為60.8%,當年國內航線人公里完全成本平均為0.62元,加上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和營業稅后,為0.68元。與現行票價水平相比,有10%左右的利潤率,有利于民航的可持續發展。至于把多少不合理成本計入價格實際上是讓消費者承受了許多額外的負擔。國際上航空器的折舊通常是20年,而國內航空公司通常提前到15年,無形中加大了成本。事實上,許多15年以上的飛機仍在飛行。 再比如,這兩年民航銷售市場混亂,價格大戰中,航空公司往往支付給代理商大量代理費,并最終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而這些代理費完全可以通過完善銷售環節降下來。看來要想避免聽證會不至于成為砍價會,航空公司應該把航空成本——哪些是成本,哪些是利潤明明白白地公諸于眾,才會讓老百姓心服口服。 其三,民航價格體系的政府干預走位是砍價的關鍵。政府該不該干預價格?在發達國家,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但我國民航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如不加以限制,有可能出現惡性競爭,一些航空公司為了搶占市場,低于成本價銷售機票,擠垮其他航空公司,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事實上,這些問題政府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但就是拿不出具體的、行之有效地辦法來加以監管,計劃經濟體制下那套管理辦法的全盤拋棄,而科學有效的管理辦法又沒能及時地跟進,對于航空企業的自行其事控制手段的失效,現在,政府把六折定為下限,一方面讓哪些優勢企業的優勢難以發揮,不能靠降低成本來贏得更大的市場;另一方面讓那些經營不好、管理粗放、大手大腳的企業高枕無憂。以其自身的監控不到位讓民航企業自行其事,倒不如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價格管理上不設下限,把決定價格的權利交給市場,讓市場來決定航空企業的取舍。 由此可見,價格聽證會上對于價格問題的討價還價純屬正常,買賣雙方即消費者與民航企業本來就是一對難解的冤家,進行砍價也是將價格定位在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程度上,到是當這種砍價成為一方面的一廂情愿,而另一方卻設定的底價時,無論你接受與不接受就這樣了,這種討價還價的結果還能有公平可言?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