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家系列講座之王建: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與國家競爭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5日 18:44 新浪財經 | ||
7月15日,“中外名家系列講座”舉辦第四十四期,邀請著名經濟學家王建作“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與國家競爭力”的專題講座。新浪財經獨家網上直播。 以下為實錄全文: 時間:2003年7月15日晚 地點:國賓酒店二層大宴會廳 主講人:王建 主持人:支東升 主持人: 各位晚上好,今天是我們中外名家系列講座第44講,今天又有許多新的朋友到來,我代表主辦方對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謝謝。今天主講嘉賓是我國著名經濟學家王建先生。很多人對王先生比較熟悉,因為他的很多理論曾經引起過在座各位的一些注意,比如說他在1987年的時候,曾經提出過一個關于國際大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構想,也就是提出了在沿海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發展大進大出的加工型經濟,曾經引起中央的重視。他在1992年到1996年主持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的時候,也曾提出了,到2010年構造中國區域經濟中九大都市圈的構想,在理論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王先生是很有遠見的經濟學家,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在今年的年初一月他曾經寫了一篇海灣戰爭,也就是美伊戰爭的文章,我讀到這篇文章正好是美伊開戰的階段,他提前幾個月發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美伊戰爭的要點,這場戰爭實際是美元對歐元的戰爭,角度很新鮮,給我很大的震撼,他在戰爭發生之前對這場戰爭有過寓言,說明他站的高,看的遠。今天他提出新的理論,我們今天主講的題目,“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與國家競爭力”,他將從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的特點以及美元的走勢,對此話題作為分析,下面我們就聆聽王先生的教誨,請。 王建: 支東升講的太客氣了,沒什么教誨,尤其今天的內容,我剛才跟趙曉在講,我就是這么三個題,沒有一個很詳細的提綱,為什么?最近我在研究這個問題,我是把剛剛有一些想法的思想片斷,我可以說把它拿出來跟大家交流一下,就不會像寫一篇文章那樣,有一個非常嚴謹的邏輯線索,說的時候,可能也有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情況,希望大家諒解,但是確實是我新的研究體會。 支東升說我年初寫了一篇文章,講到美伊戰爭的問題,我還可以吹吹牛,去年7月在《中證報》上有一篇文章,當時我就談到這個問題,七月大家知道,去年七月有一個變化,就是歐元對美元的匯價第一次躍升到1:1以上,七月以后,有一個漲落的過程,但是總的歐元在走高、走強了,到去年11月歐元對美元穩定在1:1以上。到了今年,就是非常明顯的躍升。去年歐元終于打破在99年問世以來,對美元持續走低的過程之后,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我是講了關于虛擬經濟還有美歐經濟互動,美元和歐元走勢的判斷,同時我根據在歐元剛出現的時候,美國就用科索沃戰爭打擊了歐元的情況,我就判斷,我說如果歐元漲的太厲害,歐元最終要捅破美元的資產泡沫,引發美國金融風暴,最后美國肯定用戰爭方式再次打擊歐元,所以我是在去年的7月份,應該說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就寫了一篇文章。 當時美國還沒有那么多的動作,當時美國還想用一些經濟手段來調解國際資本的流向。到了四季度以后,特別是12月份以后,那么它的動作就開始加快了,向海灣地區調兵,三月開始打了這場海灣戰爭。美國海灣戰爭,可以說是為虛擬資本打擊國際資本流向,打擊歐元的勢頭所進行的第二場戰爭。我最近也和一些軍事方面的專家,大家可能聽說過,很有名氣的兩個人,喬良,王湘穗,他們寫了一本書,跟他們一塊研究,海灣戰爭以后,長期的國際發展的趨勢。就我個人說,美國是不得不在一段時間以后,會再一次發動海灣戰爭,他還會再打,因為從美國現在的各種情況來看,他是不可能用現在的這些手段來化解當前的經濟矛盾。所以,這場戰爭可以說還是難以避免的。而且如果我們把90年叫做第一次海灣戰爭,今年三月是第二次海灣戰爭,第三次海灣戰爭可能是美歐之間直接的面對面沖突,前兩次戰爭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帶有偽裝的戰爭,如果第三次很難說了。這是一個前提,為什么這么講?這個話題應該把它展開。 第一,傳統的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大家受了很多社會主義的傳統教育,沒有看過《資本論》的人,也讀過馬列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對馬克斯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的基本原理都很熟悉。我們說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有什么特征呢?大家都知道,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生產資料私有制這個大家都很清楚,這是生產資料的一個占有的特征。還有什么特征呢?最根本的特征,資本是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而生產的。馬克思在《資本論》里講得很清楚,資本主義生產的過程起點是什么呢?是貨幣資本。每一個資本主義的生產周期都是從貨幣資本開始起動的,然后它的形態就接著發生變化,從貨幣資本形態,要購買機器,購買原材料,購買費用,這是進入到第二個形態,就是第二個過程,從貨幣資本變成產業資本。產業資本完成了對剩余價值的剝削,然后進入到了創造剩余價值的過程,然后進入到商業資本,進入到流通環節,然后又從商業環節賣出產品又回收貨幣,又進入到新的周而復始的過程。我們說馬克思過去的資本流通公式,那個大家都很清楚,從貨幣出發,經過產業資本、商業資本還原到貨幣資本,然后開始第二個流程,這是他基本的特征。 還有一個什么基本特征呢?就是生產過剩,為什么資本主義經濟會出現生產過剩的問題呢?這和生產資料占有方式有關系,少數人占有生產資料,也占有了分配的權利,把勞動階級的工資壓得很低,勞動階級的工資壓得很低的時候,大多數人購買力很小,大多數人購買力很小,面對龐大的、不斷擴大的資本,不斷擴大產出的時候,國內市場變得日益狹小。這樣的話,在資本主義經濟當中出現所謂的生產過剩現象。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最明顯的,帶有最強烈特征的這么一個現象,我們又把它叫做生產過剩危機,馬克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過剩危機的時候,有經典的論述。這個現象,不但馬克思西方經濟學當中也大段大段的論述。我們都知道,西方一個非常有名望的代表人物凱恩斯怎么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特點的呢?他不說是生產過剩,他說是需求不足,他的解釋是說,因為你的收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處于曲線級的上升,大家存的多,花的少,就處于過剩現象,這個也很有意思,馬克思講生產,凱恩斯講供給,需求不足,實際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講的都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就是他總是供給,總供給大于總需求。這可以說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征,也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的一個非常根本的原因。 我們也還知道關于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特點,就是后來列寧在《帝國主義論》里經典的論述是什么呢?他說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帝國主義為什么要打仗?是因為它的國內市場由于這種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日益狹小,那么他就要向海外擴張市場,當殖民地都瓜分完了,沒有繼續發展空間的時候,他必須要打仗。德國、日本都是這個樣子,這個是帝國主義的戰爭的特點。 為什么我講現在是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這個新是新在什么地方?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現在我們說美國是世界資本主義最典型的代表,因為它是資本主義國家當中GDP最大的國家,人口最多的國家,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科技發展最先進的國家,也是所謂民主、政治最發達的國家。那么我們就可以從美國這個國家來看,美國現在是一個什么特征呢?我講一個現象大家可能都會清楚。 美國在20年以來,已經是持續不斷地貿易逆差。持續不斷的貿易逆差意味著什么呢?就是作為美國這個經濟體來說,供給不足,需要不斷地、大量地進口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在20年前,當美國出現了貿易逆差的時候,他還只有100多億美元,到去年是多少呢?去年的貿易項下的逆差是4300億美元,經常項下的逆差超過五千億美元,經常項下的逆差占美國GDP的5.3%,到了這樣的情況。 一個國家如果持續的貿易逆差,說明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剛才講的,他的常態已經不是供給過剩,而是供給不足。美國現在的GDP是10萬億,但是他所消費的物質產品,如果是生產加進口,是兩萬五千億。兩萬五千億里邊有5000億靠進口,也就是說,在美國的物質產品的總供給當中,有五分之一是依靠進口的。美國因為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很多勞動密集型產品早就不生產了,所以在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美國的進口量更大。美國人40%的消費品不是本國生產的,是要依靠進口的。 我覺得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一個當代最大的,也是最先進的,最能集中反映資本主義經濟特征的美國,它的經濟現在已經不是馬克思還有凱恩斯所分析、論述的所謂的供給過剩經濟。 還有一個也很有意思的現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過去從英國在19世紀60年代第一次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然后就是七八年來一次,幾年來一次,不斷地在爆發危機,實際一直持續到二戰以后,資本主義還是不斷地出現周期性的生產過剩的情況。但是,我覺得90年代就很奇怪了,9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什么危機?爆發的金融貨幣危機。當然我們也不是聽不到生產過剩這個詞,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場一場的貨幣危機。從90年日本的金融風暴開始,92年的英鎊危機,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99年是南美、阿根廷等等這些國家發生危機。然后到了2000年4月,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暴跌,到了9月納指、道指雙雙下跌,直到今天,美國股災遺留下來的問題,還是影響非常大。 所以我們看到,發達國家所發生的變化是需求過大而生產不足,同時又是爆發金融危機,而不是生產過剩危機,這和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當中所描述的現象確實有很大區別。而且,資本主義的運行不光是這些非常典型的、根本性的一些領域,我們看到在很多領域里邊,也發生了和過去非常不一樣的情況,比如貿易領域,比如說匯率這個問題,我們講匯率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大家隨便翻開一本國際經濟學的教科書,關于貨幣匯率問題的教科書,現在還是這么講的,匯率是由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決定的,你的產品出的多,說明你國家有競爭力,因為你貿易有順差,在國內貨幣市場上是外國貨幣對你本國貨幣需求多,那你貨幣就上升。反過來說,如果你長期的貿易逆差,你的產品出不去,別人的產品打到你的市場上來,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是貿易逆差。貿易逆差情況下,在你本國市場,你的貨幣就要貶值。 這個現象已經是被理論進行了驗證和概括,理論就是貨幣的匯率是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決定一個國家的貿易條件,決定你是有順差,還是有逆差。這個我想大家也很好理解,拿我們人民幣來說,拿中國的貿易來說,恐怕也是這樣,為什么我們現在面臨這么大的升值壓力,這個也說你應該漲,那個也說你應該漲,當然我們央行就是不漲,我們時時感到壓力。我昨天還看到這個資料,香港已經來大量的資金,就炒人民幣升值,搶先購買國有股,H股。結果說是有的國有股,外資所占的比重超過10%,而且還在繼續增加。 我們說這個美元是怎么回事?剛才我跟大家講,美國20年的貿易逆差,而且越來越大,從過去的100億到現在的五千億,越來越大,但是為什么美國經濟過去的十年當中,美元勢頭那么強?就是美元的強勢是國際競爭力造就的嗎?是出口順差決定的嗎?有出口順差嗎?沒有出口順差。有這么巨大的貿易逆差,怎么還那么強勢?7月10號美國的財長斯諾又講,美國就是強勢的匯率政策,我們美國的政策不變,就是強勢美元,這個人奇怪,他這么大的逆差,理直氣壯說強勢美元,這個和傳統的貨幣理論都不一樣,為什么美國敢講這個話,為什么國際經濟當中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在當代的世界經濟當中,在當代的資本主義當中,出現了一系列和過去不一樣的情況,所以我就開始探究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所以,我在研究當中感覺到這是一個階段性的變化,這是一個大的歷史階段的變化。馬克思生活在自由資本主義時代,馬克思的《資本論》基本根據資本主義自由時代寫的,對未來社會有很多的預見,有些預見很正確的,列寧生活在帝國主義時代,壟斷資本主義時代,他有帝國主義論,分析當時壟斷資本主義和戰爭的特點。 我感到好象在過去馬克思、列寧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他們以那個時代的經濟運行的特點,所概括出來的抽象理論和規律,在今天真是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如果說過去是有自由資本主義時代,有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我認為在今天就是一個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那么,我想把它叫做“虛擬資本主義時代”。為什么把它叫做虛擬資本主義時代呢? 首先,當一個國家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經濟還在增長的時候,增長的是什么呢?我們看90年代的美國經濟很有意思,在這十年當中,美國的物質產業的比重是在不斷下降。拿制造業來說,在90年的時候,美國的制造業在GDP當中所占的比重才達到24%,但是大概到去年,已經下降到18%。美國在90年代又是經濟最好的時候,增長率最高的時候。那么是什么在支撐增長呢?我看這個就是和過去的增長形態發生了完全不一樣的變化。 虛擬經濟在支撐美國經濟的增長,也是在支撐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增長,越來越成為他在經濟當中的主體部分。我們可以舉一些數字說明這個問題,比如說在今天每天的國際貨幣交易量是1.5萬億美元,1.5萬億美元大概全年是多少呢?就是600萬億美元,如果我們按照365天,1.5萬億美元,全年大概600萬億美元,全球的貿易量是6萬億美元,國際貨幣交易,過去是為了進行貿易。比如說德國人買法國人的東西,法國人買美國人的東西等等,必須結算成人家的貨幣,本國的貨幣才能接受,貨幣的交換本來的起因是因為貿易的需要。但是在今天,大家還在那兒買賣貨幣,可是國際的貿易量只是國際貨幣交易量的1%,你說大家在那兒干什么? 還有,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額是五萬億美元,五萬億美元,如果乘365天,差不多就是兩千萬億美元,全世界的GDP是多少?全世界GDP現在是40萬億美元,那么40萬億美元里邊物質生產的部分有多少呢?大概就占一半。所以,全球的物質生產和全球的金融交易量相比較,大概也只占1%,有這樣一個情況。在世界資本主義當中,經濟重心是越來越朝向虛擬經濟方向運動。 第二,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為什么虛擬經濟逐漸成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這個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發達國家逐漸的完成了工業化、現代化的任務。這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說我們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首先當然是農業,然后是輕工業,然后是重工業,最后是所謂后工業化社會,就是以服務產業為主導,因為人們的收入水平每上升提高,他的需求指向就發生變化。過去農業來保溫飽,有一點錢發生輕工業,不穿土布穿洋布,再有錢,買房子,買車,把重工業帶起來,家里房子、車都有了,電器擺滿了,就想著玩,怎么舒服,出去玩、旅游、聽歌劇、看足球,所以服務產業就發展起來。所以社會的經濟發展是分成階段的。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的變動都出現了非常有規律的變化。進入到服務產業為主體階段的時候,就是一個國家物質生產的基本需要,人民對物質財富的基本需要,達到了一個相對滿足的水平,就開始進入到消費服務階段。這個階段對美國來說是哪一年呢?應該在1956年,美國的經濟史學家把1956年當做美國經濟史上一個轉折點。為什么這么講呢?就是在1956年這一年,美國第一次出現了白領工人人數超過藍領工人人數,所謂藍領就是從事物質生產的,農業或者制造業,白領工人就是在服務產業做事情的一些員工。 在那兒以后,美國的服務產業比重也是打破了在工業化200年過程當中,始終在55%以下的變化,逐步往上升,到現在已經超過了70%,這是1956年。 到了70年代的中期,英、法、德、意、日這些資本主義國家,他們也相繼完成工業化,也走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也出現了所謂的服務產業比重開始上升這個現象。到了80年代中期,亞洲四小龍這些國家、地區也出現這樣一個變化的趨勢,這是一個歷史變化的過程。 當一個國家的物質生產完成的時候,物質產品的需要基本滿足了以后,物質產品領域里邊所謂的產業資本的利潤空間就會壓縮,利潤空間壓縮了,就有一種移 動的需要、沖動,他就要尋找更大的貨幣空間,不會停在產業領域里。這是一個條件。 還有一個條件是什么呢?就是貨幣方面的重要變化。我們知道,過去的貨幣都叫“金本位”,二戰以前,世界各國,當然也有紙幣,但是很多國家實行金本位制。所謂“本位制”,就是貨幣的發行面額和黃金保持一個關系,我有多少貨幣,我必然有多少黃金儲備跟它相對應,或者白銀儲備,也有銀的,不一樣。總之,貨幣的增長和物的增長有很密切的關系,受物的增長制約的。 二戰結束以后,美國人拿到全球70%的黃金,所以在1944年,美國的布雷頓森林開一個會,決定二戰以后,世界的貨幣體制是什么的?決定這樣一個安排,是什么呢?就叫《布雷頓森林體系》,這個是什么呢?叫做金匯兌,以35美元對一個盎司黃金的固定比率把它固定下來,然后其它國家都和美元掛鉤,你不是直接和黃金掛鉤,你是和我美元掛鉤,你要發行貨幣,你有多少美元,你就發行多少貨幣,至于他跟黃金的關系,是由美國負這個責任,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固定下來的金匯率制度。這個也持續很多年。到上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在打越戰,就發生了很多的戰爭費用,國內的財政滿足不了他的戰爭經費開支,然后他就多發票,發票子多了,美元和黃金的固定比率沒法維持,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當時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它的貨幣是全球的硬通貨,很多流到美國本土以外的,根據美聯儲過去的調查,美元以外流通的美元比他本國還要多,超過50%的美鈔在美國經外流通的。這有點像我們人民幣今天面臨的問題,在東南亞地區流通的人民幣越來越多,在香港這個地方,就出現地下錢莊,說深圳和香港之間,在半天之內可以調動上億的人民幣,我看到一些資料,因為什么?因為那個地方已經有了某種的銀行性質的地下錢莊,可以放貸款。 大家知道,銀行體系是一個派生貨幣的過程,今天不是講理論,我只是講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我如果有一塊錢,到最后如果你要沒有一個銀行的管理體制的話,可以派生出無數的貨幣來。所以,有中央銀行的管理制度,必須要以叫存款準備金,交多少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占你派生比例越高,你的貨幣越弱,美國是1:9,我發出一個基礎貨幣,可以派生9塊錢存款或者貸款。那么大量的美元流到海外,大家想想,海外又沒有美國的中央銀行,大量的資金沉淀下來,他就在那個地方放貸款,他還把這個貸款放到了美國的國內來。因為在歐洲60年代、70年代的時候,就形成了歐洲美元市場,他在那個地方放貸,你沒有金融中心,沒有管理,我在這兒給你搞這個東西,最后沖擊的美元也沒有辦法。 兩個因素沖擊美元沒法按照固定比率和黃金掛鉤,最后怎么辦?1971年8月15號,尼克松總統大筆一揮,美國宣布我跟黃金脫鉤了,從此美元是浮動匯率,我匯率怎么變,天知道,反正是想拿35個美元從我這兒買一個黃金就沒戲了,變成一個新的貨幣體系,也有人把它叫做牙買加體系,牙買加體系的特點是什么?各國的匯率自由浮動,也不全這樣,很多小國為了穩定本國的貨幣,還得跟大貨幣,所以亞洲國家貨幣跟美元,歐洲頂馬克,日元自由浮動,這是所謂的牙買加體系。 匯率是這么看的,貨幣發行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是什么變化呢?就是貨幣的發行當中,你再也找不到物的因素,不是說他發行跟物沒有關系,但是貨幣的發行完全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信用貨幣,是憑著國家的信用和銀行的信用發行貨幣,他不是我生產多少東西,發行多少貨幣,跟物之間有多少大體的比例關系,這個關系沒有了。這個就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說貨幣的需求如果不是由于物質產品的生產流通所需要而發生的,那么只要有了貨幣存在,中央銀行會根據這個需求創造貨幣,你有多少需要,我就可以給你滿足多少,我就可以給你供給多少貨幣,這個問題就很大了。在1966年,美國的貨幣交易當中,和生產流通有關的交易貨幣占80%,和生產流通無關的貨幣交易是講的什么呢?就是說這些炒外匯的,炒房地產的,炒證券的,這些方面的交易占20%。但是,在1976年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僅僅五年以后,美國的貨幣交易當中和生產流通有關的,就是和物的生產流通有關的貨幣的交易就變成20%,而無關的就變成了80%。剛才我給大家介紹的數字是1997年的數字。在1997年,全球的貨幣交易量和全球的貿易量相比,是它的100倍。就是說貨幣交易量當中,真正為貿易流通服務的只占1%,金融交易量當中和生產有關的大概也是一個1%,是這樣的情況。 1997年在美國是多少呢?我看到一個資料,在美國和生產流通有關的交易量只占0.7%,我相信99年這個數字還要縮小,因為在99年美國的泡沫經濟、虛擬經濟或者說股市達到了很高的放貸。97年到99年,道指收在歷史上的最高點位,將近12000點。所以我相信如果有99年這個數字,我們能查得到,他一定會比97年還要厲害。 我們現在就是說,為什么和生產流通無關的貨幣交易會到了這么龐大的數字,為什么會發展到這么龐大的規模?是怎么來的呢?這就是一個資產游戲,這個資產游戲是怎么來的呢?我們看到日本、美國、歐洲都是在這么做。比如說,你是一個炒家,當然你也得有些資本,這個資本可能是貨幣資本,也可能是廠房、外匯、地皮等等或者是什么東西。你拿這個東西到銀行抵押,比如說地產,這個地值一億美元,我到銀行抵押,銀行給我打一個折,他不會按照整值給你,打一個六折給我美元萬,炒過一塊以后,這個地皮變成兩千美元萬,這個再打六折,我就拿出1.2億美元,我還可以把這個游戲繼續做下去,當然這個可能不是一個炒家,這個在我手里炒,下次賣給別人,別人又炒高,再拿到銀行抵押,這樣的話,就是說你在炒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資產價格越炒越高,炒的越高對貨幣的需求量越大,對貨幣的需求量越大,炒的就越高,形成這樣的資產游戲。 我們看到美國的貸款70%是供給證券市場的,美國的房地產額也很大,如果這么說,我看在美國,它的貸款朝向,我叫地產也好,股票也好,證券也好,叫虛擬經濟,朝向虛擬經濟恐怕有八成,甚至八成以上。因為我們看到了一個情況,如果把美國的企業在80年代、90年代20年的投資都加起來算的話,他比美國股市上的籌資額大出10%,也就是說,美國的資本市場籌資功能基本不是給企業發展物質生產來投資的。那么他籌資是干什么?他發了股票以后有了更多的錢,他再接著去炒他的資產,這樣一來,形成對美國貨幣最大的需求,貸款最大的需求,來自于不是生產單位,而是這些虛擬經濟部門。 生產靠自己生產利潤的積累,我的投資比你市場籌資額大出10%,我怎么會用你資本市場的資金,我們當然不排除個別企業用這個市場的資金,我們也不能否定,從總量上來說,生產部門是自己在集資。所以,證券市場的資金,完全在證券市場的內部在循環。這樣的話,就是說貨幣的最大需求是來自于虛擬經濟,不是來自于實物經濟,剛才我講,如果沒有《布雷頓森林體制》的解體,沒有中央銀行可以任意地創造貨幣需求,只要這邊商業銀行跟中央銀行貸款要求貼現,我要求投寸緊張,要求給我更多的貸款,中央銀行就接受這個窗口的資金要求,就供給他基礎貨幣,那么基礎貨幣投出來以后,在商業銀行變成派生的存款,派生的貸款,就提供給虛擬經濟的炒家讓他們去運作。那么就出現了這樣一個變化,虛擬經濟的部門在資本主義當代經濟當中,越來越成為主體地位,貨幣的運動越來越脫離物質的生產運動,變成獨立的自我循環過程。 剛才我為什么要給大家介紹?就是在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時代,在馬克思和列寧的著作當中,他們都非常清楚地講了,資本的運動是從貨幣出發,經過了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又回到了貨幣資本,完成了一個資本的循環過程和資本的增值過程,我為什么要給大家講這一點?我為了和現在的貨幣運動相對照,是什么相對照呢?就是從貨幣出發,他經過了生產環節了嗎?不用生產環節,是直接經過一個貨幣,貨幣資產,貨幣這樣一個過程是經過了一個虛擬資產的創造過程,又還原到貨幣,再也沒有經過生產的過程。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的68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資本論》,68頁,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翻。馬克斯講的很有意思,他說“資本的目的就是要賺錢,產業資本那是因為資本家是為了賺錢而必須做的討厭的事情”,他并不是說資本家有什么好心,要滿足人們的需求,為這個社會發展做貢獻,我們也不排除有這樣有良心的資本家,他愿意為社會做貢獻。但是像馬克斯講的“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在流血”,他就是要通過剝削、壓榨無產階級來獲得剩余價值。但是為什么必須要進行剝削呢?必須進行很繁瑣的,甚至是帶有階級對抗的管理呢?沒有辦法,你不經過產業資本的環節,資本獲得不了增值,但是在我們看到了資本新的奇跡,就是從貨幣出發,可以不經過產業資本實踐增值,而且這個增值的游戲是非常舒服的。他再也不要那么痛苦的過程就可以,只要在資本市場上,什么叫資本市場?對著一臺電腦在那兒可以下單,遠程操作。我不知道咱們這兒,我相信很多朋友做券商,這個確實很好玩,很賺錢的事。 美國發達經濟,就是在朝向這樣一個形態,這個形態也是產業資本家向虛擬資本家回歸的過程,也不是說回歸的過程,當然也可以說是回歸,我們知道最早的貨幣資本是很古老的資本,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原始社會就有,不說原始社會,至少是奴隸社會就有,原始可能還沒有貨幣,稍微有一點什么東西,我這個錢借給你,還的時候多給我一點,非常原始的生息制出現了,形態是非常古老的。然后到了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資本主義的工業化生產方式,就出現了產業資本。 貨幣資本家變成了產業資本家,因為產業資本可以給他帶來更多的利潤,他就變成了產業資本家。但是,在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當中,賺錢的方式,如果是搞虛擬經濟,比你那個來的快得多,比你那個賺錢、增值的倍數多得多。我聽一個香港朋友跟我講過,他說工業利潤是1:1,銀行利潤1:10,玩資產經營的利潤是1:100或者1:1000,反正說的很厲害,大家都相信這種東西。大家真找到一個天上掉餡餅的東西,誰還生產東西,為什么埋頭苦干造車、煉鋼,為什么還要這樣呢?沒有必要。 所以,大量的產業資本家就開始向貨幣資本家,或者叫虛擬資本家靠攏,這里邊例子太多了。大家聽熟的就是美國的安然公司,安然公司是美國一家石油天然氣公司,也是跟小布什他們一樣,出生在南方的石油天然氣財團的。切尼跟安然公司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安然公司在90年代初期的資產規模只有100多億美元,在美國還是屬于二流公司,二流公司還排不上頭。但是在美國90年代的這一輪資本市場的發展狂潮當中,安然公司逐漸走向了虛擬經濟的道路。搞什么呢?就搞資產流行,安然公司在外頭建了20多個小公司,進行資產黑買黑賣,做黑帳、假帳。破產的安達信給他做假帳,還搞一個安然ONLE,安然在線,網上的能源產品交易,他不進場交易,進行網上交易,制定網上交易的人,就是現在的切尼副總統,安然建的網達到10000億美元,比中國的GDP還要大。跟我們一年GDP差不多,怎么玩這個游戲?說起來也真是膽大,真敢玩,網上所有賣者都是面臨著同一個買主,就是安然公司,所有的買主也都面臨同一個賣主,就是安然公司,你說這樣的話,交易當然很大了。所以一年就是一萬億美元交易額,一萬億美元這么大的交易額,使他的市值狂漲,所以直到2000年,美國評美國的五百大公司,安然是第七位,市值是一千億美元,美國第七大,也是世界第七大,也是全世界石油天然氣產業里的龍頭老大,但是安然在99年的報表當中傳統能源業務占多少?只占2.3%,這個公司還是一個生產能源和天然氣的公司嗎?他已經不是這個公司,他是倒買倒賣資產的公司,安然事件揭發出來,大家說也不奇怪,安然跟美林、摩根斯坦尼差不多,是同行,他不是石油天然氣公司,雖然他掛著一個牌子,這個在美國不止安然一家,安然是引發這個事件最集中的代表。 在美國,據說有的調查,有三分之一,八千家上市公司,三分之一是造假,美國的假公司,上市公司當中絕對不止三分之一,為什么?就是在2001年,美國的證監會證券交易委員會、證交會,讓所有上市公司的CEO和財務總監要給美國的證交委提供一個報告,告訴說我沒有指示造假,也沒有造假,要求在六月發出,到了8月30號是截止期,結果等了兩個月,直到截止期差幾個小時了,只接到了幾份,八千家上市公司只有幾個公司的領導人簽字說我沒造假,誰都不敢弄,臨到幾個小時就要到截止期的時候,突然說美聯儲接到雪片一樣的E—mail,然后再把復印件傳過來,美國輿論一報,什么呀?你們都有假,不過最后,說咱們死也是死,不死也是死,最后說沒有吧,美國人對對股市非常沒有信心,對他很害怕,要遠離。 美國虛擬經濟的發展過程,也是產業資本家向虛擬資本家變化的過程。我認識通用公司北京總代表,他跟我說過一個挺有意思的事情,他說在通用公司,美國第一大汽車制造公司,通用公司里邊的金融子公司在總公司總資產占3%,利潤是30%,金融總公司是拆借來錢,做分期付款業務,他怎么賺那么多錢?因為他把錢拿到資本市場上,我們公司老板開會,他們都在琢磨,咱們造汽車干嗎,這么費勁也賺不到錢。美國的通用在中國的市場利潤率超過20%,美國本土連5%都沒有,人家那邊這么大盈利額。所以產業資本家都想往金融資本家、貨幣資本家、虛擬資本家這邊轉,通用公司可能還沒有轉泡就破了,安然這樣的急先鋒先轉了,他雖然掙錢了,也出事了,很多公司就是這樣的變化。我想這是很重要的變化,就是說美國經濟的轉變,實際上也是人的轉變,也是產業的轉變。 我們再說一個情況,為什么在90年代以來,金融危機成了資本主義危機的主要特點。金融危機,首先看到90年代初,日本在90年2月的資本市場泡沫突然崩潰,大家可能看過很多關于日本經濟介紹的情況,在1985年的《廣島協定》,美國的逼迫下,日元升值,升值以后,因為以出口為主的日本,產業利潤就薄了,很多資本從產業理由例出來,沖擊日本的低產和股票市場,炒低產和股票,日經從89年一萬點,到90年到頂風達到四萬點,四萬點因為日本政府覺得要出問題,所以日本政府來一個剎車,提高了利率水平,一下提高的幅度是比較大的,兩個百分點,結果日本股市一下就掉下來了,一下從四萬點在兩年之中掉到兩萬點,然后年年往下掉,一直到去年最底的時候差不多七千多點。“9.11”事件發生之后,日本股市都受一次振蕩,你想想他連85年的水平都沒有了,最近這段,說日本經濟出現了經濟復蘇的勢頭,所以日經指數在往上走,出現比較好的勢頭,他至少從四萬點到一萬點,我們分析日本的經濟崩潰過程,是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過程呢?在開始的時候,是什么呢?當虛擬經濟的泡沫被吹起來的時候,整個經濟看得都是很健康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我是炒家,我把我的資產拿到銀行抵押,我拿出錢炒,炒的過程中是抵押物的增值,那么在銀行的報表來看,就是銀行所放出的貸款,抵押品打折給他抵押、貸款,貸款的負債是,抵押品不斷高于他的貸款,高于企業負債,銀行就沒有不良資產危機,因為企業給我的貸款不僅足額,而且是超額了,不斷地在升值,從企業報表來看,也非常好看。我的資產負債比率在降低,我的負債增長速度小于資產價格的上升速度,在企業來看,債務一方相對于資產一方,資產漲的快,負債率相對就降低的。 所以當泡沫經濟在興起的時候,銀行看來也很健康,企業看來也很健康,兩邊看來都很健康。那好,這個游戲就可以不斷地玩下去。問題是說,你這個泡總有破的時候,當大家感覺到了資產的泡沫越來越大的時候,他也是有一些指標的。比如說市盈率,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市盈率的概念,就是凈資產匯報率的倒數,市盈率漲到不合理的時候,大家都感到這個岌岌可危。還有一個股市是按照格林斯潘的說法就是“傻子理論”。什么叫“傻子理論”?就是說只要是投資于股市,一定要堅定你自己的信心,相信有更傻的人買這個股票,只要有比你更傻的人買,也許你很傻,但是肯定有比你更傻的人。格林斯潘說,股市就是傻子理論,你希望總有人從你手里買過去。但是傻到頭的時候,股市泡沫吹到更厲害的時候,利潤和資產完全沒有合理的支撐的時候,他總是要掉下來的,掉下來是什么情況?整個是倒過來的情況,就是企業資產價格的下跌速度大大的高于企業債務的清償速度,或者企業的清償速度大大低于資產價格的下跌速度,這樣一來是什么呢?企業這邊馬上就發生了資不抵債的情況,在銀行這邊出現了不斷擴大的情況。 在1992年,日本中央銀行有一個內部小組,五人小組寫了一份秘密報告,說日本的股災將對日本的金融造成大概是25萬億到50萬億的不良債券,這個報告不知道被誰捅出去,在日本和國際金融界引起軒然大波,大家說怎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們昏頭了,這個報告說日本三年之內每年頂多八萬億的壞帳,企業倒閉所造成的壞帳。實際什么情況呢?大概在2001年,日本的前中央銀行行長蘇水友自己說,日本銀行體系的不良可能是100萬億,比當時預計25萬億還要大多少,這個從90年直到今年的一季度,每個季度日本都公布企業破產數字。 近幾年,日本企業的破產每年所給銀行造成新的不良債權超過20萬億,最高的年份超過30萬億,整個破壞性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延續的是非常深的。就是因為金融泡沫破了,出現了資產價格的下跌速度,然后就是日本的銀行體系出現了嚴重的混亂,然后銀行沒法向外發放貸款。從96年以后,日本銀行體系基本對中小企業不給一個貸款,只是重點支持20多家外向型、國際性的大公司。日立、索尼、豐田、本田,支持這些公司,小企業得不到貸款,那中小企業沒法發展,90%的就業集中在日本中小企業里,結果日本的國民生活不斷低下來,日本出現通縮跟人民幣有關,那是瞎說的。日本的GDP因為通縮,因為經濟增長,長期出現低靡,長期出現負增長,所以日本的GDP,2002年的GDP按照現價計算倒退到了96年,我們看一看,現價GDP,這幾年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是倒退了。這樣一個變化對日本經濟的打擊是非常大的。這個里邊也提示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供我們思考,就是說它的經濟危機的發生,不是從生產過剩危機來的,因為在90年代整個世界經濟處在一個非常活躍的過程當中,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亞洲經濟剎了一下車。美國那邊還不錯,歐盟在整合過程中,經濟增長是緩慢的走高,但是也不是一個萎縮的勢頭。只有日本在金融風暴的打擊下,在過去的十來年,90年到2003年,十二年始終走不出金融危機,金融危機不是發生在物質層面的,因為什么呢?我們看到日本的大公司在國際市場上還是競爭力量非常強的。 昨天我看了一個報告,德國的市場上,在德國投資的日本汽車公司的勞動生產率是一個人平均一年生產87臺車,但是德國的汽車工人每年生產是54臺車,德國、日本是很大的差距,歐洲的、美國的經濟產業競爭力和日本相比,到今天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連續三年,豐田公司被評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公司,不管是產量、利潤、產品的質量都是獨占鰲頭,他已經在12年的經濟衰退的泥坑里邊掙扎,但是物質產業層面仍然很好,每年都是巨大的貿易順差。日本的外匯儲備在去年8月份過了四千億美元,據說到現在已經過了五千億美元,這和日本政府一再壓低匯率,用日元購買美元是有關系的,這也反映日本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產業層面上,并不是說出口出不去,使全世界出現生產過剩,一個大危機打擊了日本經濟,不是這樣的。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虛擬經濟,虛擬產品的供應過剩。虛擬產品創造的太多了,創造了太多的虛擬產品,社會購買力,想購買這些金融商品的人沒有那么多,購買力沒那么大,所以就出現了虛擬產品的金融商品的供給過剩。金融商品的供給過剩導致銀行體系、貨幣體系的崩潰,引起整個金融層面的紊亂,就不可能對企業進行正常的投融資的業務。所以就使經濟窒息下來,這是90年代以來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金融危機不是物質層面的,原因是貨幣層面的,原因在傳統的資本主義危機當中也有經濟危機,1933年,美國整個經濟危機是經濟崩潰,也是很嚴重的,作為生產危機一個“果”出現的。今天,日本經濟當中出現這種蕭條,是作為金融層面的混亂,金融風暴是作為原因出現的,而物質生產層面被擾亂反而成為“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現在來說,美國怎么回事? 美國實際上就是在六七十年代,70年代以后,貨幣制度發生了變化,從金匯兌本位制,變到所謂的信用貨幣制度,活用貨幣制度,實際上在六七十年代,還沒有出現很大的虛擬經濟的發展勢頭,在美國出現股市的狂漲,出現虛擬經濟奔騰式的發展,是在90年代以后的事情。90年代初以后的發展,有兩個或者是三個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美國出現了新經濟,90年代初美國出現了新經濟,新經濟可以拿這個概念到全世界來圈錢,我們不管這些技術是真的是假的,但是他在資本市場上提供了一個投資人的想象空間,咱們是做證券都講這個,有沒有想象空間,做基礎設施的想象空間太小了。但是做高科技的,這個前景有多大?不知道。有一個例子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銥星計劃”,美國的哪個公司搞的,我忘了,搞了全國66顆通訊衛星在整個地球上都可以覆蓋,你在什么地方,全球沒有死角,什么地方打收集都能打通,咱們說太平洋那么大,你把它都覆蓋了有用嗎?撒哈拉沙漠那么大,喜馬拉雅山頂上覆蓋了,你打手機有意思嗎?這個給你很大的想象空間,投資人覺得不得了,這個發大財,投資給錢,這個弄得很大,結果最后建成了沒有人用。 再講一個例子,大家都知道網絡時代寬帶不得了,寬帶這個東西,將來打電話、上網、游戲,這個太好了,這肯定是一個市場空間無線的東西,大家給錢,結果寬帶發展到什么程度,全球60億元,24小時不停地打電話,產生的語言數據5小時處理完,這么富余,有這個必要嗎?全球60億人都打電話,也沒這個條件,同時打電話也不可能,建這么大的帶寬有什么用呢?但是不管,有新經濟概念,能圈錢就行,沒有概念的地方,你講什么故事給人家聽,人家怎么愿意給你投資,你講不出故事,美國可以講出銥星,寬帶,可以給你講出很多故事,那就大腦袋掏錢。 另外很重要的歐元的啟動,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在95年到97年這一段,以馬克為核心的歐洲貨幣對美元大幅度下跌了25%,這個現象非常奇怪。應該說在為了歐元啟動,歐元付出極大努力的時候,季度的宏觀緊縮,宏觀緊縮是本幣應該升值,你是壓制自己的需求,出口更多,進口更少,本幣應該升值,但是歐元恰恰是貶值,變的很厲害,貶了25%,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出現這個情況,亞洲金融風暴,一大片國家被貨幣貶值打倒了,但是歐洲國家貨幣貶值沒有注意到,因為隱藏在他主動調整行為,而且他也沒有引起股市和樓市塌方的現象,沒有引起人注意。 98年初,我寫一片子文章,歐元與亞洲金融風暴,我認為亞洲金融風暴與歐元啟動有關系,歐元對美元貶值,亞洲貨幣等于跟著升值了,就把亞洲人的生意搶了,另外貶值的原因是什么?歐元啟動過程中,歐洲國家對歐元的前景不明朗,但是到99年大家不能使用本國貨幣了,自己的貨幣和歐元以一個固定的匯率要鎖定,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是你還是拿著本國貨幣的話,歐元走軟怎么辦?當時有很多分析認為歐元可能是有問題的,德法的關系問題,整個歐元12國的差距問題,沒有財政政策問題等等等等,有很多可以列舉出來的原因。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好的原因,也可以舉出很多負面的原因,很多人說我寧肯走穩妥的路子,我把錢變成其它貨幣保值,歐元再兌回來,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出問題。所以大量的歐洲資金,95年以后大量流向美國,變成美元資產保值,后來有關的研究,有三萬億歐洲資本流向了美國,這一段他就壓低美國的利率,因為什么呢?貨幣供應量,這么大的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壓低美國的貨幣供應量,貨幣利率,擴大貨幣供應量,然后就制造了美國股市的繁榮,而且帶著美國老百姓的錢也從銀行拿出來往股市里轉,所以美國的股市一下就繁榮起來了。 所以在94年底的時候,道指收在3900點,但是在以后的四年當中,到1999年,95、96、97、98到99年的時候,也跟日本差不多,大概四五年時間升了四倍,從四千點不到,升到一萬二千點不到,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就是說由于大量的國際資本的涌入促成,外力因素促成美國的繁榮,為什么人家到美國去?前面的條件有關系。這個關系就是說,我可以有好概念給你,你到這兒保證賺錢,你投到我這兒一年以后,別看網絡公司賠的一塌糊涂,過幾年變成大富翁。我要賺多少錢,就到美國市場,他是這樣的變化。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什么呢?我認為亞洲經濟的興起,出現了一個可以被虛擬經濟所利用的凈儲蓄剩余,玩虛擬經濟的游戲,是從貨幣到貨幣,就是說你一張紙今天上面寫十萬,明天二十萬,后天變一百萬怎么樣,能吃飯嗎?不能把虛擬資產當飯吃,玩虛擬資產有什么用處呢?在美國來說,用處大了。是什么用處呢?就是從資本項下大規模的向海外輸出虛擬資產。是什么呢?我們看資本項下是一個雙向流動,比如中國,我們買美國1000億美元的國債,我們把美元拿給美國的時候,拿到的是1000億美元國債的債和憑證,貨主是美國其它更多的資產。比如上市公司的股票,企業發行的債券等等全是,就是說美國在經常項下有逆差,而且逆差越來越大,自己從出口方面彌補不了這個窟窿,那么是通過大量的資本,從資本項下流進來,形成順差來補貿易窟窿,從資本家借來這么多錢,支付進口帳單的變化,從資本項下大規模向海外輸出他的虛擬資產。 美國玩虛擬經濟的游戲,但是這場游戲實際上可以使虛擬資產變成可消費的物質財富。美國現在在全球,有人統計說,吸納了75%的全球儲蓄的凈剩余。你也得有這么多血讓他吸,要是沒有這么多就不行,那么現在咱們說美國每年要吸5000億,而且還要多,那么今年我們看,美國是打了一場海灣戰爭,差不多要花一千億,美國的財政赤字今年還要再增加,整個我算了一下,今年的美國貿易赤字、經常項下的逆差有可能達到七千億,因為什么呢?他的財政赤字大概從去年1750億到今年的3400億增加了一千多億,海灣戰爭六百億預算,一加起來兩千億,今年3500億的減稅,還剩一個季度,你說四分之一,又是小一千億,加起來,貿易逆差去年四千億,今年就得七千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美國的財政赤字的增加,就是貿易逆差的增加,為什么?如果一個國家的凈儲蓄很大,企業也不用,居民也不用,存在那兒,政府來用,沒有問題,這就是凱恩斯的道理,赤字政策不會導致什么不良影響,因為企業和居民都不用,政府用起來,經濟就正常了。但是今天的情況不是如此,是你也要用,我也要用,他也要用,政府、企業、居民三家,居民全是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借債,整個33.5萬億美元的國內國外債務,大概是政府六萬億,企業最大,大概是十七八萬億,居民大概是七八萬億這樣的情況,對外說是三十三萬億,就是這樣的情況。所以美國政府要多借錢,必然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美國貿易逆差的擴大,一年年在增加,如果沒有發達國家,沒有發展中國家提供凈儲蓄,他吃誰去? 在亞洲國家,十年當中,尤其是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儲蓄率的大幅度上升,給美國人用虛擬經濟的游戲來謀自己的實際物質力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條件。我們在80年代,中國的國民經濟總儲蓄率平均是37%,那個時候儲蓄還要投資,因為儲蓄和投資是達成一個平衡,這是總量平衡的基本點。我們在80年代是投資大于儲蓄,自己的儲蓄不夠,所以銀行多發票子,出現當時我們說的國民收入超分配,出現了所謂的銀行貸差,貸款增長大于存款增長。但是,在90年,中國經濟開始轉型,出現了第一次的所謂的存差,當時是100多億,現在整個中國累計存差是多少?3.5萬億,加上今年上半年要超過四萬億,我們每年儲蓄增加非常多,整個國民經濟總儲蓄率從80年代37%上升到了90年代平均40%,在最高的時候,我們達到42%。這是什么概念?亞洲世界儲蓄率第一位高的,新加坡,45%,第二位中國,第三位是日本,38%到39%,這是儲蓄率最高的三個國家。 美國的生存方式用虛擬經濟,創造虛擬資產,跟這些有物質產品凈剩余國家交換,這些國家在哪兒呢?主要就是東亞國家,因為在美國的,如果你把他的貿易逆差作為一百,大概有10%左右是來自于歐洲,有85%是來自于亞洲,其中日本、香港、臺灣、韓國和中國大陸這五個國家和地區,在美國的貿易逆差當中占了70%,其中我們中國一家在他的貿易逆差當中占25%,我們現在是第一家,超過了日本,是對美國第一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中國城鄉居民的儲蓄增加了1.3萬億,但是當年對美國的貿易逆差,按照美國方面統計是1023億,中國居民在去年儲存下來的沒有用的物質產品的65%放到了美國,拿回一張債權憑證。 如果美國不能夠拿虛擬產品換得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出現他今天的這種生存方式,他說我不生產東西,40%的消費品是進口,25%的物質產品需要進口,我可以不生產,我只要把虛擬資產游戲玩好了,你們大家就會買我的這些虛擬資產,這多好。但是我們要注意到,美國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也就是在90年代,當他有了新經濟概念能圈錢,當歐洲人為了啟動歐元,把錢放到美國避險,當亞洲地區,特別中國金融高速的工業化過程,出現了很大的物質產品凈剩余的時候,美國這場游戲才玩出意思來了,可是剛剛吃到好處的美國,就碰到了歐元的較量。歐元的出現就是要分美國一杯羹,就是說我不能讓所有的物質利益的好處全都讓美國人拿走了。當然我相信,包括在我的文章里也分析,我說歐元的啟動不是對美元來的,歐元的啟動為了整合歐洲經濟來的,盡管歐洲的學者或者官員在他們的文章當中也寫到了,歐元出來應該和美元霸權形成競爭之勢,要挑戰美元的霸權,分享它的貨幣利益,也有這樣的說法。 但是我看歐洲的政治家和企業家們在謀劃歐元的時候,首先不是為了要和美元爭霸來的,而是為了把歐洲經濟整合起來。問題在于,剛才我講,不在于歐洲人對歐元怎么看,而在于亞洲人對歐元怎么看?如果說大家感到美國的泡沫經濟這么大,你是空洞化的,越來越靠負債養活自己的這么一個國家,我把錢放到你那兒,我不可能再拿回來等值的東西,貨幣的交換,貨幣是交換的媒介,我一個美元東西賣給你,我將來要從你那兒拿回來一個美元的東西,但是現在來看,你玩的虛擬資產,你只能給我一張紙,我不可能把一塊錢美元拿回來的時候,美元面臨這么大的風險危機的時候,歐洲人有了歐元,亞洲人還會這么看美元嗎?亞洲人不會這么看美元。如果是這樣的話,亞洲人如果說把我自己的外匯儲備轉成了歐元的外匯儲備,比如說歐洲貨幣在過去沒有歐元的時候,馬克是最強的貨幣,但是在世界的貨幣儲備當中,馬克只占9%,日元占11%,75%甚至80%是美元。因為年度之間是有波動的。 這種情況下,歐洲人要起來,要謀求自己的貨幣利益的時候,那一定要考慮跟美國有一個排斥的效應,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了歐元。亞洲國家要考慮外匯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如果說世界的、全球的2.2萬億的外匯儲備和亞洲國家1.2萬億的外匯儲備,中國和日本加起來是八九千億的外匯儲備,相當一部分,比如有四成變成了歐元,美國還受得了嗎?美國還能保持今天這么大的貿易逆差?美國還能不斷讓國際資本流到自己的國土里,給自己不斷玩虛擬資產的游戲提供條件?還有這個條件嗎?美國就要想想。 所以美國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必然是美國的政治家、學者和軍事家等等是非常聰明的,他們很早就看到了這個問題,要想辦法。當我用經濟手段沒法調解國際資本流向的時候,我就要用戰爭手段,因為冷戰結束以后,當前蘇聯被擊垮,美國手里有任何國家都沒法超過他的軍事實力,美國很得意,美國現在的軍事實力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霸權時代的帝國。他說在19世紀的英國,他不過是在全球的經濟實力當中占了40%,其它后邊幾個國家加起來,法、德、意、俄打不過英國,英國想在歐洲做老大,做不了,法國拿破侖幾次稱霸也沒有實現他的目標。但是美國不一樣,全球加起來的航母不到美國的一半,美國有空前的軍事實力,這個情況下,美國怎么能夠用軍事實力保衛經濟利益。美國沒有制造業的霸權,他有貨幣霸權,貨幣霸權沒有經濟手段保護,他就用軍事手段,軍事手段一開始的時候,就是對科索沃進行打擊,科索沃戰爭是99年3月22號發生的,那么這個時候正是歐元剛剛出現三個月不到,兩個多月的時候,那么在99年初,歐元剛出來對美元最高十天之內到1.19,以后跌下來在平穩的位置運行,科索沃戰爭打下來,歐元一下跌到平價以下。 我們講貨幣是信用貨幣,信用貨幣的信用就在于人家是不是相信你這個貨幣,你這個貨幣是不是穩定的,你這個貨幣能不能保持穩定。在歐洲就沒有軍事的問題,這個貨幣穩定一個要有共同的貨幣政策,一個要有共同的財政政策,另外就是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來支撐你。科索沃這個地方戰爭一打響,大家覺得這個地方打仗,歐洲不知道怎么樣,因為先是空中轟炸,米羅舍維奇就不投降,打地面戰,葉利欽說,你要把科索沃打下來,整個南聯盟垮了,對我形成環形保衛,我也不干,命令俄羅斯的戰略火箭部隊進入一級戰備,你要敢進去,我就打荷蘭,當時劍拔弩張,歐洲一看只有一個字“跑”。 我們說國際資本流動三個要素。第一個資產投資的回報率如何,第二經濟增長率勢頭怎么樣,第三,這個地區的安全性如何。科索沃戰爭打的就是地區的安全性,因為科索沃在歐洲的心臟,他在法國的南部,意大利的邊上,在這么一個地方,德國的南部,在心臟的部位打這么一場戰爭,用區位因素打歐元。但是歐洲人當時還沒有明白美國人的戰略意圖,因為他在啟動歐元沒有這么一個想法搞美元,對著美元去的,他想不到這場戰爭跟我的貨幣統一有什么關系,他想不到這一點。 但是第二次海灣戰爭是什么情況?出現了德法俄軸心,堅決在戰前站出來制止美國的行動,特別是法德的表現,那是非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人們說西方開始分裂了,俄羅斯站出來,堅決捍衛歐洲,如果軍事實力法德不行,俄羅斯行,俄羅斯在3月26號的時候,俄羅斯試射“白楊三號”導彈,“白楊三號”導彈是什么呢?是俄羅斯最進的戰略核武器,比美國都要先進,就是說美國的戰略核武器在高空可以變軌,NMD防不住,俄羅斯白楊三號進入低空還可以變軌,突防能力,美國導彈防不住,俄羅斯打白楊三號,告訴德法,兄弟別怕,我給你頂著,美國繼續搞,他除了打伊拉克,繼續打伊朗和敘利亞,咱們就跟他翻。德法俄三國領導在彼德堡分會向美國傳達信息,當時就說,是不是他們的態度軟化了,怎么現在說這個話?說什么呢?希望美國快點贏得這場戰爭,三國領導同時講這個話,彼德堡會議以后發表聲明,希望美國快點贏得這場戰爭,這怎么會師?你贏得這場戰爭,你打伊拉克就打了,但是你不要再繼續擴大,剛才支東生先生講的文章,就是我1月26號寫的文章做了這個分析,我說美國打伊拉克停不下來,打伊拉克不是用區位因素打,是用石油因素打,因為他要把國際市場石油打出一個短缺,使歐洲經濟受到影響,歐洲經濟受到影響。歐元一個軟位,只有共同的貨幣政策,沒有共同的財政政策,經濟嚴重蕭條,大家本來就在3%的公共赤字邊上,那么一下就膨脹起來,如果一旦要是膨脹起來的話,整個歐洲經濟,整個歐元就亂套。 去年7月,歐元對美元走強,國際資本離開美國進入國際市場,美元泡沫要破了,他必須第二次對歐元的打擊,這次不可能像上次一樣,在歐洲的心臟地區找出一個什么因素來,一定是要在別的能夠影響歐洲經濟的地方,通過石油因素打擊歐元,但是伊拉克的石油只有兩百萬桶,國際市場,OPEC市場有七百萬桶的后備能力,必須打掉700萬桶,才能導致歐洲經濟的崩潰。這種情況下,我的判斷,他不會停下來,打了伊拉克接著會打伊朗,或者打伊拉克,或者打利比亞,這樣就打出一個石油的復查,這樣搞得歐洲經濟不行了,然后拿出一個方案,美國人講我們要搞一個大西洋元,你別搞歐元,我可以不要美元,是不是大西洋元的銀行行長還是格林斯潘,那時候你別跟我討債,金融利益可以分你一塊,你別跟我討債,你不聽話,石油就卡死你。 第二次海灣戰爭的目的,還是打擊歐元,用石油因素打,這點來說,帝國主義戰爭和過去發生非常不同的性質改變。因為,過去的帝國主義戰爭,我們說那個是在物質產品不管是自由資本主義時代,還是壟斷資本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經濟都是停留在物質生產階段,那么他的資本主義經濟的運行規律,資本主義的軍事,帝國主義軍事戰爭的特點,都是反映了物流戰爭的需要。在那個時候,我要控制的物質產品,比如說希特勒發動對歐洲的侵略,后來假裝侵略英國做海事計劃,偽裝一下,然后突然對俄羅斯,對蘇聯發動閃電戰爭。烏克蘭的小麥是德國最短缺的,那么過去的戰爭是以控制物質產品的資源和市場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是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他只有通過摧毀對方的政府,打擊對方的軍事力量,摧毀對方的抵抗意志,消滅對方政府成員,實行對方的國土占領,才能拿到他所要的東西。這是過去的物質生產時代或者說物流戰爭的特點。 現在是干嗎呢?現在我是要國際資本,我不是直接要物質產品,只要有國際資本在我手里,我拿了錢,我在全世界可以買到我所想要的所有東西。在這種情況下,當代的帝國主義戰爭的特點,從過去的物流,控制物流,控制物質產品的流向轉向控制國際資本的流向。控制國際資本的流向在軍事上來說有什么特點呢?就是說我打的是一種錯位戰爭,所謂錯位戰爭是什么呢?我的戰場和打擊的對象在空間上是分離的。剛才我講,傳統的物質產品時代的帝國主義戰爭,戰場和打擊對象在空間上是一致的。你看我打歐元,打科索沃,打歐元,打伊拉克,我為什么不直接打歐洲?既然他是我的敵人,我為什么不直接去打?那不行,因為我現在要的不是物質產品,我要的是國際資本,國際資本什么特點?國際資本是物質產品的價值形態,和物質產品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說上市公司籌資發行股票,總是說以上市公司的資產來作為發行的基礎,以上市公司的機器、廠房、橋梁、道路,甚至是專利技術等等,以這些為發行的對象。所以,國際資本是毛,要附在物質產品這張皮上,你如果把歐洲打敗了,打的千瘡百孔,你想要歐洲資本,歐洲資本哪兒有,歐洲資本消失了。這種情況下,我說我們資本為戰爭的特點,第一,打擊對象和戰場是分離的,我們已經可以從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中看出來這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這個戰場是一種表演式的戰爭,是打給國際投資人看的戰爭。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是調節國際資本流動的還是市場機制,我不能直接拿戰爭方式,拿槍逼著你,你有錢,你就放到美國,不放到美國,全給你斃了,那也不行,用什么辦法?告訴你,我用外部的因素,搞得你歐洲經濟不好,搞得你在那個地方投資感覺到總是不安全,你就會把錢放到我美國來,因為美國好,美國安全,可能我經濟不好,我也讓你的經濟好不到哪兒去,你的經濟比我還壞。水漲船高似的,你好,我比你還好,你要壞,我比你還壞。通過戰爭的手段,來影響國際資本持有人的判斷。讓他們從判斷當中得出你該把錢放到哪兒去,所以戰爭有偽裝性的特點,就有隱蔽性的特點,表演性的特點。表演的對象給誰看?就是給國際資本持有人。 所以我們看第二次海灣戰爭,美國放棄了前三次,包括第一次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可所我戰爭,所賴以成功的就是遠程精確打擊力量,就是用空軍和導彈來取勝,他第一天扔了40多顆導彈,第二天就出動了陸軍,我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我是說再問倒薩戰爭再文歐圓,美元不要說他笨,不要說他好象是不會打仗了,或者說是指揮官因為是陸軍出身,不是這樣的。實際上它是為了拉長這個戰爭的時間,同時,它要制造新的借口去擴大這個戰爭,因為歐洲手里有三個月的戰略儲備有,如果不把戰爭斷了油路再續三隔越,歐洲不會受到戰爭的影響,你如果真是三個月停了以后,大家開足馬力,油庫馬上補全了,而且生產鏈條不會斷掉,如果伊拉克這個地方打得很艱苦,時間很長,但是我發現了新的伊朗或者敘利亞往這個地方派支援人員,送武器,我一個屎盆子扣上,我把戰爭擴大到一定的時候,石油就受影響,熬過三個月,歐洲的石油供應沒了,你說你買不買我美國人的帳,我分析了他這樣的做法。所以我認為美國當時在第二次戰爭當中,所使用的軍事戰術是反映戰略佯動的需要,不是美軍無能,美軍怎么會無能呢?不是這樣,是為了戰爭需要服務的。 從這點來說,我現在還是在繼續研究美國的和世界經濟新的變化過程。我認為世界資本主義到了今天,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的階段,這個歷史發展的階段和原來的處于物質產品生產階段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和壟斷資本主義時代都大大的不同了,以虛擬資本為主體的一種新的資本主義生存狀態,而這個生存狀態并不是美國一家獨有的,如果美國這次的貨幣霸權受到了挑戰,受到了打擊,貨幣霸權轉移到歐洲人手中以后,歐洲人也會步美國人的后塵,日本人也會走這個路子。因為什么?非常重要的一點,發達國家自己國內的物質生產是逐步地衰落,衰落的原因是因為在一戰二戰當中,不斷地由于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矛盾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社會主義國家,那么發達國家為了防止國內的無產階級繼續造反,顛覆他的政權,在二戰以后,對本國的社會制度進行了重大的改良,出現了所謂的福利國家制度,大大地提高了本國工人階級的收入水平,出現了所謂“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結構,這樣的話,就使國內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內工人再也不可能起來造反。 但是,由于國內工人階級工資水平的提高,使他和發展中國家工資水平的對比發生了巨大落差的變化,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不可能在物質生產部門占據制高點,只能不斷地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制造業。制造業不斷地向公司水平低的、最低的發展中國家流動。當然現在朝我們中國來流動。所以這個過程,我認為是不可逆轉的。越在這種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越更新化,越是在走向虛擬經濟的道路。我今天還看到一個材料,德國人正在考慮自己為什么這幾年經濟衰落?有一個結論,就認為自己的勞工成本太高,一方面德法在削減工人的休假時間,降低工人的老保水平。另一方面,他們也要把自己的產業不斷地向外移出,歐元區現在賣出,歐盟邁出東擴的一步,也想把產業向東部這些國家轉移,那么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歷史邏輯的變化,資本主義經濟在特定的經濟矛盾、階級矛盾的推動下,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這個歷史過程不可能逆轉。 我們看問題,一定要有一個新的視角,不管是政治問題,是軍事問題,是外交問題,我們首先要看清在經濟上,看清當代資本主義的一個新的生存方式。我們再來理解在今天很多不同于以往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這樣我們對很多問題就會有許多新的看法。特別是對主要發達國家,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的戰略意圖、動作,背后都包含著什么東西。 謝謝大家。 支東升: 聽王老師講課很過癮。我是不經意提到他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于是他從這篇文章講起,繞一個多小時,又繞回這篇文章,我越聽越覺得才氣。他雖然講的虛擬資本主義,講的虛擬經濟,但是我們在聽的時候,感覺到他的內容、結構很結實,甚至我感覺到他的針腳很細。 確實,剛才趙曉提到這是一個大才。他在講的時候,我也在思考一個問題,貨幣本來是人類發明的一個工具,有點像鐵杉公主的扇子,我們開始用扇子的時候,只知道它能夠以物換物,成為一個代替的工具,后來發現它能變大也能變小,直到孫悟空叫大,他真扛不住了,放下這個扇子,我想虛擬經濟很可能就是當這個扇子壓在格林斯潘的身上,他也扛不動,美國要轉換想法,要把這個扇子鉆到鐵杉公主的肚子里謀點事,美伊戰爭,海灣戰爭有這個因素。 王老師提到問趙曉幾個問題,趙曉是他的朋友,是我們宏觀經濟中心研究部的部長,他們是朋友,但是趙曉底下有一句話,親兄弟明算帳。關于提問和點評,下面請趙曉來點評。 趙曉: 謝謝各位,謝謝主持人,也謝謝王建。 首先我還是應該為王建講幾句非常公道的話,我個人認為他是中國經濟學家里非常優秀的,非常有特色的一個,我自己稱他為“中國最大的宏觀經濟學家”,因為我們研究宏觀經濟問題,比如說我們通常會以一個國家為對象,比如研究中國的宏觀經濟問題,但是王建的研究對象經常是一大串國家,比如歐元怎么樣,歐洲怎么樣,美洲怎么樣,亞洲怎么樣,經常以一大串國家為對象研究,我稱他為“中國最大的宏觀經濟學家”。由于他近年來研究的問題越來越大,實際他某種程度上成了國際戰略問題專家。他今天給我們演講的題目,不僅包含了經濟學,也包含了國際政治,包含了軍事,包括心理學等等許許多多很多專業的學術都被他融合進來了。 我相信我們做企業,做投資或者做分析,非常需要非常宏闊的視野,需要一種戰略思維。在中國做戰略思維的學家實際上是非常少,因為做戰略思維需要多方面的支持,需要宏闊的視野,而且信息的更新、知識的更新也要非常快,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就是王建。 我非常想強調一點,我覺得今天我們中國的經濟,自從加入WTO之后,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國內的問題已經日益國際化,國際的一些問題日益變得國際化,這次SARS我們看得很清楚,如果沒有WHO的舉措,可能不會有國內后面一系列的變化,國際和國內的互動變得非常非常的明顯。 王建今天所分析的很多問題,表面上分析的是國際問題,但是在我看來,跟我們很多的國內問題都有聯系。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在這里一一講。總體看,他今天的演講,我覺得實際上給我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地球村的故事,這個故事里,大概說起來,比如說100塊錢,這100塊錢只有一塊錢現在是用于干活的,99塊錢都是用于炒作的。這99塊錢,比如我們說金融、證券等等所有這些東西的炒作。王建那里邊說得更詳細,就是“傻子理論”,最后的結果就是“搏傻”,一大群人,99塊錢都在那兒“搏傻”。所謂的虛擬經濟可以解救一個地球故事。而且我相信搏傻不僅包括企業而且包括個人,也包括政府,以政府為單位,甚至一大串的國家,一大串的政府為單位,一塊搏傻。 另外講了小霸王的故事,這個小霸王,不言而喻就是美國。99塊錢,在這個過程中,王建講這個小霸王是給籌碼,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好吃的、好玩的東西給他,他給誰呢?給了一些籌碼,這就是小霸王,而且他為了維持小霸王的地位,不讓另外幾個小孩變出新的籌碼,他堅決不允許,由此導致許多國際變故。我想可以歸納為這么兩個故事。 我們看到這兩個故事之間非常有關系,正因為有地球村的變化,才有小霸王后面能夠做這么一系列的事情。小霸王的游戲組合,我們看到非常有趣,我建議王建以后可以做進一步總結。 我們研究宏觀政策的時候,現在所采用的所有宏觀政策的分析工具,所有的教科書上提到的,比如傳統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利率等等,但是我們看到小霸王,他采用的宏觀調控手段是非常高級,首先它的調控范圍不是在一個國家之內,通常宏觀調控只是在一個國家之間來進行的。但是小霸王的調控是在全球范圍里進行調控,通過全球范圍里的調控來引導很多經濟,這是一個特點。 第二個特點,王建不是用參數來進行調節,不是用傳統的宏觀政策、貨幣政策,而是用槍炮進行調節,用戰爭進行調節。一般的學者分析,認為90年代之后,在冷戰結束之后,美國積累了三大優勢。第一個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有政治和軍事的強權。第二個優勢,科技優勢。90年代以后,美國有了新經濟,的確很多科技,很多發明。第三個經濟優勢,全球經濟規模里,美國的個頭最大,小霸王在他的游戲過程中,非常奇妙的一點是綜合運用三個手段來組合式的運用,維持它的強權。比如美國的科技優勢,使得他可以編很多故事,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經濟的強大,本身是美元的后盾和基礎,軍事的優勢使得他可以跨國界,超越一個國家本體的,超越一個傳統的宏觀調控手段來對本國的經濟進行調控。 這個認識是我從王建的分析里得到的啟發,但是我覺得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就是小霸王的宏觀調控手段遠遠超過我們傳統教科書所分析的一些手段。 地球村和小霸王的故事會進一步變化下去,可想而知,誰都想做小霸王,王建分析歐盟,歐盟想自己發籌碼,自己做小霸王,中國經濟發展很快,有很多人呼吁,將來以中國為主導,能不能推出亞元,也就是中國可不可以也變成一個新的小霸王,這是一個大家可以考慮的問題。 這是以上我對王建剛才講的內容的解讀。有幾個問題跟王建提出商榷,進一步激蕩大家的思考,當然不是代替大家的思考。 第一個問題,王建整體思維更多帶有列寧主義色彩,也就是看到更多階級之間的沖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帝國主義的一些特點,他的思維和理念更富有戰爭與對抗。冷戰結束以后,特別市場經濟,很重要的思維和理念就叫分工與合作。我想請問王建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這兩種思維在國家的行為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的分量? 第二個問題,王建是中國最大的宏觀經濟學家,他一大串問題分析,這里有一個危險,危險在哪兒?分析一個國家,特別分析一大串國家的經濟學叫集體行動,集體行動跟個體的行動,純粹經濟人的行為,常常是不一樣的,集體行動會變得非常復雜,會涉及到公眾行動,在美國不僅僅是強勢媒體的美元的聲音,也包括均衡美元的,不僅包括華爾街,也包括產業的聲音,到底美元如何變化,我們很難把美國當做一個經濟人,用分析經紀人分析集體行動。剛才支東升提到,針腳很綿力,很綿實,這個可以更綿實一些。 第三個,美國打伊拉克,就是打歐元,這個設想實際上是他很早提出來,實際也是一個非常有創意,非常激蕩人思考的思維。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隔山打牛,明修戰道,暗度陳艙,這是非常巧妙的做法。他提到戰爭故意拖長,針對歐洲的石油,但是我們從戰爭來看,實際戰爭還是比較快的結束,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戰爭打響之后,油價是逐漸往下落,總體來看,國際石油供應也是往上升。王建剛才的分析,通過使油慢慢地提升,油價提升,這個是不是有矛盾,這幾個問題請教一下王建。 主持人: 謝謝趙曉,雖然你們親兄弟,但是也要明算帳,因為還有很多問題。 王建: 這三個問題其實都非常有意思,時間不夠,我想還是說第一個問題。 剛才趙曉講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最近我跟喬良、王湘穗、李曉寧合作的書題目就叫《新戰果論》,本世紀一個新的千年,要進入一個戰國時代,沒有世界霸權以后,誰都想爭霸,大概是分成三方可以謀求霸權,一個北美、一個歐洲,一個就是東亞,出現這樣一個趨勢。為什么說會走向對抗,我們看,我們希望和平與發展,這是世界的主題,只有戰爭是對和平于破壞,為什么出現戰爭,我們要分析,戰爭這個矛盾產生的原因,我們在這個文章里邊,在書里也做了很多分析,比如我們分析,在壟斷資本主義時代是四對矛盾,資本主義國家間的矛盾,那是爭奪殖民地,因為資源不足,大家要生存空間,就爭奪殖民地,還有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還有宗主國和殖民地的矛盾,因為作為霸權的一方占領人家的地方,這是有矛盾的。還有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國內矛盾的外部化,一戰出現蘇聯,二戰出現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東西方的陣營對抗,這是四對矛盾。 再往前還可以講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三對矛盾,四對矛盾,到現在是幾對矛盾呢?我們可以看看,這四對矛盾在二戰以后的變化。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還存在,過去是爭奪資源,現在是爭奪資本,矛盾是逐漸趨于尖銳的,甚至已經開始有了這種隱蔽式的戰爭。第二,宗主國和殖民地的矛盾,由于二戰結束以后,風起云涌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這些國家都獨立了,而且南北關系變成什么關系呢?就是發達國家把自己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展中國家逐漸出現一個所謂的南方國家北方化的過程,過去是侵略,現在是一種資本的輸入。拿中國來說,我們如果沒有美國和日本歐洲國家輸入這么大的資本,我們能富裕這么快嗎?已經不是對抗性的矛盾。東西方的矛盾,東方已經開始向西方并,大家都認識到市場經濟的好處,也因為二戰以后進行了巨大的社會改良。 所以我們說東西方矛盾可能爆發戰爭,現在東方沒有了,東西方矛盾就消失了,南北矛盾變成一個互補的矛盾,也不是對抗性矛盾。宗主國和殖民地就是南北的矛盾。最后就剩下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依然存在。冷戰的時候,兩大力量制衡,誰也打不了誰,但是俄羅斯退出來不搞了,不玩了,就剩下美國一家,實際美國一家是軍事強權,經濟上他已經不能作為一家獨大,美國在世界上一家獨大,是貨幣獨大,軍事獨大,經濟上他挑不起大梁,他是逐漸衰退的霸權。 因為時間不夠,本來我想講點國家競爭力,特別是中國的國家競爭力問題。從這點來講,只有我們東亞這個地方是最有骨頭,最有肉的,因為我們成長非常快,我們以制造業為我們自己的支撐力量的。我說,現在由于四對矛盾當中帝國主義的這對矛盾仍然存在,而且逐漸尖銳,其它南北矛盾、東西矛盾,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都不是對抗性矛盾,唯一的對抗性矛盾正在逐漸走向軍事對立。 所以,我認為海灣戰爭沒有結束,因為美國的15萬陸軍還擺在那個地方,最近拉姆斯菲爾德緊急改變國內征兵制度,過去要兩月才能調動幾十億預備役,最近15天內能完成,你說他要干什么,如果美元發生危機,他還要打仗,而且軍事壓力沒有變化,給伊朗和敘利亞造的口實,給他們扣屎盆子,不斷扣,我想肯定還會有大的問題,當然不是沒有合作,是三大圈作為三個力量級凝聚自己的力量,圈內不打仗,因為有統一的貨幣,圈外要有沖突。 主持人: 謝謝王老師的精彩回答。 再次對各位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歡迎,我們下一期活動安排在7月22日,希望大家還能光臨,切磋!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