崢嶸盡顯 強者恒強--本屆50強公司特點分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14日 20:03 新浪財經 | |||||||||||||||||||||||||||||||||||||||||||||||||||||||||||||||||||||||||||||||||||||||||||||||||||||||||||||||||||||||||
50強評選工作組 執筆:余穎 陳松偉 宮瀾 丁培嶸 行業分布 第五屆“中證·亞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50強”的名單中,有30家上市公司屬于制造業,占了50家上市公司總數的60%,體現了目前制造業在國內行業發展中的所處的強勢地位,這與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的發展趨勢也是吻合的。在30家制造業公司中,醫藥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據了前兩名的地位。 占到行業排名第二的是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包括華能國際、廣州控股、粵電力A、申能股份和國電電力在內的五家電力供應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占到了行業排名的第三,鹽田港A、上港集箱、招商局A和上海機場實力彰顯,表明隨著社會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物流業發展的條件也日漸成熟。 區域分布 從50強入選公司所處的區域分布來看,華東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擁有的五十強企業也是最多的,達到了20家,占到了50強總數的40%;華南和華北地區則分別以24%和20%的占有率緊隨其后;而經濟較為不發達的華中、東北和西北地區則各自都僅有一家上市公司入選五十強(見圖1)。 圖1-50強的地區分布圖 從各公司所處省份來看,廣東省以12家入圍上市公司獨占鰲頭,上海和北京分別以10家和7家上市公司的入圍分列排名的第二和第三,表明了上述三個區域在國內經濟發展中的前沿位置和龍頭地位,也表明這些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批非常有潛力的行業龍頭企業,這可能與這一地區改革開發的歷程比較長有關。 財務狀況 財務狀況既是企業經營業績的體現,也是預測企業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因而50強評選體系中財務指標的分值占總分值的30%,在這里,我們僅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可持續增長能力三個方面,分別以50強和滬深A股公司(ST、*ST、PT公司除外,下同)為樣本進行對比。 表1-贏利能力:50強公司與A股公司的平均水平比較
(1)贏利能力 如表1所示,2001、2002年50強公司的平均贏利能力均遠遠高于滬深A股的平均水平;而且歷屆50強的凈資產收益率狀況均保持在13%以上;如圖2、3所示,分析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狀況發現,凈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基本上是由于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長小于凈資產的增長所造成的。 圖2- 1999-2002年凈資產收益率:50強公司與滬深A股平均水平比較 圖3-1999-2002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總體凈資產和凈利潤增長率 (2)償債能力 如表2所示,第五屆50強公司償債能力指標均值與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值基本一致,現金比例略高,而資產負債率略低,表現出較好的償債能力,以滬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為例,1998-2002年的流動比率基本上為180%、速動比率基本上為140%;這可以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普遍較好;資產負債水平也比較合理。 表2-償債能力:2002第五屆50強公司與滬深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比較
(3)可持續增長能力 可持續增長能力我們考察上市公司“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因而其權重也較大;如表3所示,50強公司的增長能力明顯高于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表3-增長能力:2002年第五屆50強公司與滬深A股公司平均水平比較
核心業務 50強評選指標體系中,主營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創新能力等指標都是核心業務評分的主要依據,相對于第四屆50強評選而言,本屆新進了12家上市公司,他們的主業發展在行業內都處于領先地位,且在市場占有率和創新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見表4) 表4-第五屆50強部分新進入上市公司的主業情況
經營能力 上市公司50強評選中,經營能力的分值占總分值的30%,我們關注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的原因在于:經營能力中的管理者、公司戰略、組織結構等要素關系著企業的未來發展,更能夠體現我們評選“最具發展潛力”上市公司的要旨。 2002年,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經受了或多或少的考驗,大浪淘沙,去年評選的50強在本屆出局的公司共有12家,究其出局原因:我們認為是公司戰略沒有及時調整所致。行業調整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2002年房地產、汽車行業火爆,通信、軟件行業陷入低迷、家電行業繼續價格戰、電力行業整體電價調整等等,然而中興通訊、申能股份、佛山照明仍然入圍50強?其中原因就在于公司卓越的預見性和戰略調整能力。 可以肯定,在“入世效應”下,壟斷優勢、政府力量在上市公司的發展中將不再起主要作用,而公司的“自覺”行為則顯得更為重要,公平、公開、公正的市場環境終將要形成。 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指標分值占總分值的12%,其中細分指標包括董事會和監事會的運行效率、激勵約束機制、信息披露情況等,國外成熟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良好的治理結構是企業發展的制度保障,同時,良好的治理機構也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但是對于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轉制形成的現狀而言,治理結構基本上處于形式上完善而實質上缺乏有效的狀態,這也是我們走訪上市公司時,一些優秀的企業家普遍達成的共識。即便是進入50強的上市公司,這些問題也依然存在,比如仍然有公司存在諸如這樣的情況:上市公司副總兼任控股股東的董事長、獨立董事經常缺席董事會以及沒有成文的激勵約束機制等等,因而,對于中國的上市公司而言,形成完善的治理結構任重而道遠。 免費注冊上網開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