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為什么可以“偽辭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7月09日 20:48 新浪財經 | ||
劉海明 7月6日《長沙晚報》消息,湖南省出臺了民企人才政策,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投身民營經濟。為給有志之士系上“安全帶”,該省規定,公務員到民營企業發展,如果今后還想回政府機關,只需將辭職費交給原單位即可。 公務員辭職歷來是比較敏感的事情。不論是政府部門做工作勸其辭職,還是個別公務員主動請纓下海,同樣的事,擱在公務員身上,就是新聞。不過,湖南的這個鼓勵公務員辭職政策,不能不說有點更加特別之處。說它特別,是因為按照這樣的公務員辭職條件,等于將那些已經“辭職”的公務員“借調”到民企工作一段時間。在此期間,“辭職者”不但可以享受雙薪金待遇,而且只要自己所供職的民企效益滑坡,或者自己后悔當初的選擇,隨時能夠調轉方向,憑借政府贈與的“安全帶”飛回原單位,繼續按部就班當公務員。 平心而論,像這樣富有“彈性”的辭職條件,在世界其他國家恐怕難以找到第二家。嚴格點說,按照湖南省的這個規定,到民企工作的公務員根本不能算作辭職。如果一定要將這樣的公務員稱作辭職的話,充其量也只能是一種“偽辭職”,因為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公務員,主要是看他在不在政府里領工資,政府部門是否有他們的位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仍然說明他們是“政府人”,怎么能說他們已經辭職了呢? 不過,制定這項政策的部門事先早已預料到該規定很可能招致非議,所以,非常巧妙地給這個公務員偽辭職規定罩上了一個動聽的名字——“給有志之士系上‘安全帶’”。當然,有了辭職公務員的“安全”,就有了其他人的不安全:辭職公務員所供職的民企無法真正引進人才;政府裁減雍員的目的只能流于空談,降低政府運轉成本的目標也無法實現;還容易增加公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為什么在下崗工人數量絕對增多的情況下,公務員怎么就可以旱澇保豐收,不用承擔任何辭職跳槽的風險? 公務員之所以能夠名正言順地“偽辭職”,只能說明是地位特權給他們系上了“安全帶”。越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公務員的身價就越高。這不是說越是經濟欠發達,那里公務員隊伍的素質就越高,而是許多人認為公務員吃皇糧比其他人吃“雜糧”更保險些。正是由于許多公務員固有的“戀家情結”過于濃厚,才使得人事部門為這些“固定工”的去留頭疼不已。為了減輕政府人員過多的壓力,不得已采取鼓勵他們“偽辭職”的政策。不過,那些已經習慣于吃皇糧的公務員每個人心里也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吃虧的事肯定不會輕易接受。即便省里出臺這么一項優惠的下海政策,他們也未必真正領情。換句話說,讓他們系著“安全帶”辭職,他們即便身在曹營,心里仍然思著漢,時刻有著實在不行就打道回府的念頭。這樣的念頭,足以無法讓真正安心為民企工作。 允許公務員“偽辭職”還面臨一個是否合法的問題。這些“偽辭職”的公務員沒有為政府服務,而逐月從政府領工資,這筆支出是否經得起審計部門的審計,當地人大是否同意政府的這項決定,老百姓心里能不能取得心理平衡,都還是個未知數。如果現在反對者眾,以后“偽辭職者”回潮的多,那么,這項政策究竟是富有成效還是失敗呢? 像這樣憑借行政權力鼓勵公務員偽辭職的做法,還是早點收回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