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強攻等離子市場 國內企業遭遇無芯尷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6月02日 17:50 中國經營報 | ||
國內IT產業近年來飽受“韓流”的沖擊,急劇升溫的網絡游戲市場早已成了“韓流”的天下,而在數碼電子領域,三星、LG、現代等品牌的產品也不時橫行天下,一些國內企業也倒在了“韓流”的市場利刃之下。最近種種跡象表明,被TCL、長虹、創維、海信等國內彩電企業視為新利潤增長點的等離子彩電市場,也將被三星、LG等“韓流”廠商強行攻占。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內彩電廠商在與“外來戶”競爭中,再一次遭遇尷尬。 韓流搶攻高端利潤 提到韓國的企業沒有人會忽略三星。親和的“歡迎來到三星數字世界!”宣傳詞讓無數人都難以拒絕,而這背后隱藏著的便是三星締造“數字世界”的野心。然而三星這個全球電視機銷量的冠軍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卻遠不像在其他國家風光,憑借成本優勢,國產彩電品牌成為國內市場主流。 三星突圍的目標就是預示著彩電未來的等離子彩電。繼去年9月份在中國市場推出等離子電視后,今年5月,三星又把中國作為其全球彩電市場的重點培養區域,并推出世界上最薄的等離子電視三星第三代P3系列(自帶高頻頭)等離子電視。三星電子影像顯示器事業部中國區總裁高太日表示,因為普通CRT彩電的利潤空間已經很稀薄,因此三星的策略重點不在這里。而數字電視信號的播出為背投、等離子、液晶等高端彩電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因此全力謀求中國高端彩電市場的利潤空間,才是三星電子在中國彩電市場的主要策略。 聯想到去年底在天津投產的三星等離子生產線,以及三星高層前段時間放言把三星等離子價格降低到更具競爭力的價位,其意圖就很顯然,作為全球彩電銷量第一和壟斷世界等離子屏的六大廠商之一,三星就是要依靠自身國際領先的技術強攻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以彌補以前CRT彩電時代的尷尬。 除了三星,2003年,幾乎所有的韓國家電巨頭都有借等離子增兵中國的重大計劃。LG公司也早在2001年在沈陽建立了年產3萬臺等離子電視的生產線,還計劃在今年10月斥資7000萬美元在南京建立年產24萬塊等離子模塊的生產基地。 缺乏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彩電業曾經一度被認為是我國最早經歷市場化、全球化洗禮的產業,并一度被日本廠商獨霸的彩電市場,在經歷了幾年的紛爭后被國產品牌重新奪回了領導者的地位。但那是在CRT時代,相對于現今的等離子技術,CRT的技術含量顯然要低的多。 面對來勢洶洶的“韓流”,以及正在趕來的日本企業,無“芯”的國內彩電廠商又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有專家指出,中國至少現在還沒有掌握等離子屏的規模化生產技術,這使日韓企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有機可乘。據統計,日本和韓國的企業占據了等離子電視專利總數的55.15%,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基礎專利技術。雖然我國已經擁有165項與等離子電視相關的專利技術,但也只占總數的12.2%。盡管目前國內已有不少企業投產等離子彩電,但其“心臟”----等離子顯示屏,全世界僅有韓國的三星以及日本的松下、LG、先鋒等6家企業有能力生產。因為等離子屏等關鍵部件的生產開發需要15億元以上人民幣。中國彩電企業無力進行如此巨大的投入,所以缺乏對等離子掌控的主動權。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國等地的等離子彩電出現脫銷的情況,就是因為國內企業的產能太有限,有些企業雖然宣稱建立了年產數萬臺的生產線,可實際產量與產能相距甚遠!這就使得國內企業在與外國巨頭的競爭中處于極其被動的地位。 TCL集團TV事業部新聞發言人劉步塵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陳,技術是制約本土等離子發展的瓶頸。劉步塵表示,目前國內無一家企業具備等離子屏生產能力,使本土廠家在等離子生產上只能受制于人。創維彩電事業部總裁張學斌也表示,因為中國企業沒有核心技術,如果掌握等離子屏核心生產技術的韓日企業不能夠提供足夠的等離子屏,出現供需失衡,國內企業對此根本沒有靈活調整的主導權,只能干著急。 等離子屏是等離子電視最為核心的技術,國內彩電企業受技術、資金所限,目前還無一家能夠在等離子屏方面取得突破。先前TCL聲稱已經取得等離子電視核心技術驅動和控制電路的技術突破,并在業內轟動一時。驅動和控制電路固然是等離子電視最為重要的元器件之一,但它與等離子屏技術相比,電路技術只能是冰山一角,況且,驅動和控制電路只有附屬在等離子屏上才能彰顯本色。 洋品牌掌控價格主動權 在CRT時代,價格還是一把有力的殺手锏,但從等離子的生產成本看,國內品牌要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與韓國企業過招似乎不太可能。等離子彩電的主要成本構成是等離子屏與電路,這兩部分成本占整機成本超過60%,而本土廠家沒有一家能掌握等離子的關鍵技術,全部是從國外進口等離子屏后在國內套裝整機,因此本土廠家不具備大規模降低成本與價格的可能,除非在等離子屏的質量等級上做文章。 即便從表面看,目前國產彩電廠家創維、TCL、上廣電、海信的等離子價格都已降至3萬元左右,與洋品牌保持著4000元左右的優勢,但不可忽視的是,早在去年,三星的高層就曾經表示,要使等離子電視的價格變得更有競爭力,因為三星在天津的生產基地建成后,三星已取得了國內企業獨有的規模化 本地生產的成本優勢,再加上三星等國外企業在技術上的優勢,特別是最新的三星DNIe(數碼自然影像技術)所帶來的技術領先性,國產等離子在價格上的競爭力實際上已經不足為奇,價格的市場主動權仍然被洋品牌掌控。 有營銷界人士認識指出,雖然等離子彩電的價格一降再降,但數萬元的售價注定它仍然是屬于高收入階層的“奢侈品”,而對于這一部分用戶來說,價格已經不是他們選購商品的最重要參考因素,也就是說他們大多寧愿多掏些錢也愿意買知名度高的品牌的商品。這也是為什么在傳統彩電市場上,索尼、松下、三星等公司的產品仍然占據高端領域的最主要原因。 去年7月,TCL、海信等率先將等離子電視價格降破3萬元的“消費心理防線”,此后康佳、創維也紛紛跟進。國內廠商的降價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等離子電視市場的發展。但有關專家表示,等離子電視市場不可能由價格激素來催熟,目前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還處于導入期。國產等離子電視近3萬元的價格,相對于松下、三星、LG的價格已經很低了,甚至有人說,中國等離子電視的價格是世界上最低的,但是,與中國普通老百姓并不高的收入相比,3萬元一般家庭也很難承受得起。對于國內廠商的降價,掌握等離子電視核心技術的三星、索尼、松下、LG、先鋒、NEC等國外企業卻回應寥寥。如果說價格降低是由于技術進步的結果,那么,掌握等離子屏、驅動電路等核心技術的日韓廠商才是等離子電視降價最有資格的操刀者。一位外國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就曾表示,等離子彩電有可能要在三五年之后才會進入普及階段,現在的降價只能是賺吆喝賠本錢的事情。 “就算再降5000元,也還是20000多元,這個價格還是離我們太遠。”有消費者表示。業內人士也分析說,等離子彩電的生產技術和銷售市場并未完全成熟,從現在等離子彩電的生產成本看,不到3萬元的價格顯然不足以支撐其利潤空間。在各企業尚無自己較為成熟的生產線、無大規模生產之前,如此瘋狂降價多少顯得有些“底氣不足”。 在高端電視,特別是等離子、液晶電視成為電視行業發展的趨勢之時,誰能夠在應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為數字電視時代的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錦上添花,誰就是未來電視產業的最大贏家。(記者 蔡云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