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00萬新增就業重壓 中央高度關注創業環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31日 14:16 《財經時報》 | ||
今年“兩會”后中國的政策取向已從“增長優先”變為“就業優先”;蔡日字旁加方回憶說:“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學習時傳遞的信息是:再就業與創業需要被重視起來,而且需要大力推動” 本報記者張剛 “2003年全國的就業形勢確實非常嚴峻。”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司長于法鳴對《財經時報》說,“目前有能力找工作的人差不多都找到了,剩下的基本是能力比較差的,再就業的難度也就比較大。今年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00萬人以上,確實需要力爭。” 如果達到800萬的目標,意味著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將控制在4.5%以內。中國“十五”期間預計新增就業崗位4000萬個。“去年大概完成了802萬。2002年年底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于說。 值得注意的是,就業壓力并未因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的良好表現而緩解:盡管經濟增幅達到了罕見的9.9%,但3月底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升至4.1%。 5月初,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消息稱,“就業”與“失業”概念被重新界定:即使從事社會勞動但報酬低于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將被視同“失業”——按此標準,就業壓力明顯增加。 更令人擔心的是,SARS疫情的爆發,給就業難題帶來了新的隱患。 5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給各地的一份通知強調:除了SARS疫情暫時比較嚴重的地區,各地都要按月、按季落實再就業工作目標的完成進度,“落實部門責任制”。國務院并決定建立再就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地方各級政府也要建立相應機構。 必需鼓勵創業 彭金標是廣州的一名下崗工人,正在籌辦一家專營煙花的外貿公司。4月14日上午,彭在廣州市東山區勞動就業培訓服務中心尋求政策咨詢的時候,胡錦濤總書記突然出現在服務中心門口。 看完大廳里的就業信息屏幕,胡錦濤徑直走到彭的面前。“我說我想了解下崗工人辦公司有什么政策優惠,總書記開玩笑地說:‘那你可以現在咨詢我,國家政策我最清楚’。”彭金標回憶說,“臨走時,總書記要我好好干。” 這是胡錦濤不到一個月第二次對就業和創業問題的公開關注。3月2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胡錦濤主持;安排的內容是“世界就業發展趨勢和中國就業政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曾湘泉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蔡日字旁加方研究員進行了講解,同時提出了研究建議。 “我們當時提出的建議是:解決就業就必須鼓勵創業。”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日字旁加方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 蔡日字旁加方認為,中國面臨的現狀是“失業問題獨特而復雜。除了與其他發達國家一樣面臨著宏觀經濟周期帶來的失業,還面臨著調整經濟結構的轉變,需要轉移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與之同步,中國的企業也面臨著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下崗職工就業等諸多問題。” 蔡的觀點還基于一個判斷:今年“兩會”后,中國的政策取向已從“增長優先”變為“就業優先”。 形勢嚴峻 統計數據表明,2002年年末全國就業總量達到73740萬人,同比增加約1%;其中城鎮就業24780萬人,增長3.5%;年末國有企業下崗未再就業職工410萬人,同比減少了1/4強。 “形勢嚴峻”首先表現在城鎮登記失業率加快攀升。1996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只有3.0%;1997~2000年保持在3.1%;2001年上升到3.6%;2002年升至4.0%。排除城鎮登記失業率年齡、戶口以及不包括下崗職工等限制,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目前中國的城鎮實際失業率大約為8.3%,其中男性7.7%,女性9.0%。 對此,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曾向記者估計:“2001年中國城鎮實際失業人數達1900萬人。”當年中國城鎮實際失業率為8.5%。 對此,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法鳴司長談到:“中國的登記失業率為4%——這實際是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至于8.3%或8.5%的實際失業率,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失業了卻沒有登記;但如果他們登記,肯定也會享受到公共服務就業制度的服務。” “嚴峻”的另一面來自農村勞動力剩余壓力加大。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目前全國有遷移人口1.25億以上,其中省內遷移9146萬人,跨省遷移3314萬人;在省內遷移人口中,52%為農村到城市的移民;在跨省遷移人口中,78%為農村到城市的移民。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王郁昭也提出,當前農村富余勞動力仍然有1.5億左右。 基于此,蔡日字旁加方認為,中國傳統就業機會目前沒有增長,同時,一批又一批被稱為“邊緣化了的人們”的技能、年齡等都不具有優勢,就業更為困難。“如果大家都只想就業不想創業,那可能出現只有雇工而沒有雇主的情況;如果政府能夠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就業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創業者可以創造出‘乘數效應’,即帶動一大批人就業”。 “可以說,未來就業工作的核心就是創業。”于法鳴同樣持此觀點。 創業環境不佳 一個多月來肆虐中國大部分省份的SARS疫情,無疑令今年的就業形勢天平向“嚴峻”傾斜。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對《財經時報》分析說:“首先是就業壓力,中國很多再就業人群是集中在中小企業中的。”疫情對中小企業沖擊更大。此外,盡管迄今還沒有一項準確統計能表明有多少民工因為躲避SARS而回鄉,但對就業的影響肯定不可低估。 按照蔡日字旁加方的說法,“就業彈性”就是GDP增長一個百分點所帶動的就業增長的百分點。中國目前的總體就業彈性為0.1,也就是說,GDP增長一個百分點,只能帶動0.1個百分點的就業增長,大約是80萬人。 于法鳴說:“就業和再就業是全社會的事情,政府不能大包大攬。勞動者就業還要靠自己。鼓勵創業則是一個未來的方向。”中國目前的創業形式有二:一為生存性創業,比如下崗職工為了生存而擺攤開店;二是機會性創業,比如海歸人員或大學生為了個人的發展而創業。 于說:“中國目前的創業主要是生存性創業,政府給了很多支持,比如稅收優惠政策、免費就業培訓等。2002年一年我們就出臺了23項扶持政策。”發布各種政策的部門涉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計委、經貿委、監察部、財政部、工商總局、稅務總局、中國人民銀行等龐大陣容。 但蔡日字旁加方恰恰也由此產生了一些擔心:“從大的政策層面說,扶持政策的雛形已經形成了,關鍵在于落實,以及能不能將這種氛圍保持下去。”他認為,目前國內的創業環境并不好,比如一些地方“收費多,支持少”或“政策好,難落實”。 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新近發布的《GEM全球創業觀察2002中國報告》顯示:中國每100人中有12.3個人在創業,總人數已經過億。但在創業環境方面存在一系列“劣勢”,包括創業資本的金融支持、政府政策的直接支持、中央政府政策制訂、新企業審批效率環節、政府項目中的服務型組織、教育與培訓、研究開發轉移的條件和知識產權保護、商務“軟環境”、社會文化中個人與集體的責任關系等。 蔡日字旁加方回憶說:“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集體學習時傳遞的信息是:再就業與創業需要被重視起來,而且需要大力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