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該不該為吳敏一而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8日 09:46 《當代經理人》 | ||
文章敬平 認識吳敏一已經很久,他給我最大的印象是演講不用稿子。從E-TALKING到中國經濟增長,過去的兩年內,我以一個經濟記者的身份在全國各地欣賞過他的演講。瘦瘦小小的吳敏一,每一次亮相,都像一縷清風。至于他到底說了些什么?真正明白的或許不是很多,但滿場的嘉賓和聽眾,都看到了他的演講方式;脫稿。如此演講者少,以一個政府官員的身份脫 在非官方人士眼中,吳敏一是一個新派的官員;敢說敢做,有平民氣息,知識分子色彩濃厚。 在官方人士看來,吳敏一是符合老派標準的后備干部;熱情,平和,年輕化,知識化,有宏觀工作背景,有地方工作經驗。 綜而觀之,這是一個從官方到民間都能認同的干部,應該仕途無量。2003年3月28日吳敏一說他已經辭職的電話,告訴我先前的綜合判斷完全是一種想像。倘沒有意外發生,一個月后,吳敏一45歲的仕途走到了終點。 溫州三日,很多受訪者對吳今天的處境表示遺憾。站在政府的角度,在公務員隊伍整體上還欠優秀的今天,一個優秀的政府雇員的下海,委實是一件憾事。我認為,由此發出的遺憾之說,其實沒有什么道理。從政是一種選擇的自由,棄官從商也是一咱選擇的自由。能夠自由選擇,本身就是文明社會的一個文明標志。時代發展今天,相信不會有人覺得他的下海是“對黨和人民不忠誠”。如果吳真的不想做官了,那么,無論他多么優秀,辭職都沒有可以遺憾的。 問題的癥結恰恰是,從政是吳的追求。溫州企業界認為:他不是不想做官,他有從政的追求,否則五年前他就不會向組織提出到溫州任職的要求;他不是不能做官,他有從政的能力,否則就不能延伸豐富“新溫州模式”內涵。 一個想做官有能力做官的人,為什么要辭職?很多人認為,吳是不得已而為之,是一個毫無準備的倉促決定,否則他不會“先下海后就業”,憑借吳和企業界的關系,尤其是他的能力,事先謀求好“歸宿”,尋找到一個好的“起跳點”,是一個沒有問題的問題。 人們猜測吳的辭職,是因為某領導對他不認同,使他在即將來臨的換屆中,不能如愿當上市長,所以負氣下海。 吳敏一以為這樣的猜測,將他的辭職庸俗化了。他說他是一個做事的人,他需要的是一個做事的平臺。他希望在政治平臺上有所作為,可是一個副市長的政治平臺,已經不能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對他也沒有挑戰性,他需要一個更大的和他的能力相匹配的政治平臺,可是再大的政治平臺不是自己決定的。那么,究竟應該由誰決定?選民?還是更大的官? 吳的支持者認為,吳的政績和口碑在溫州官場非常突出,如果他的政治平臺的大小可以由選民決定,那么他自然能夠獲得更大的政治平臺,他也就不會辭職下海。他們還說,學經濟出身的吳,是一個十足的經濟人,一個看大勢的人,45歲的他覺得再等五年即使獲得了市長的平臺,也是50歲的人了,這五年,他能干什么?也許能干的事很多,但他覺得如果讓他在一個高平臺上做三年私營企業,他能創造出人生的第三個輝煌。既然如此,為什么一定要忍痛泡在當下這個小平臺上? 所以,很多受訪者對吳的桂冠下海表示遺憾。而我不愿意在文章中作這樣的表示。我不可能將幾個隨機采訪的受訪者的態度,等同于整個溫州的民意。如果我能確認他是一個應該獲得更大政治平臺的官員,但是人為因素沒有讓他獲得一個和能力相匹配的政治平臺,使他在郁悶之下作出本不情愿的下海的選擇,那我就可以廣闊,吳敏一的辭職是一件遺憾的事。遺憾的是,我們今天還沒有一個評價官員的科學體系和手段,我們沒有民意測驗,也不可能讓選民用腳投票,從而驗證吳敏一希圖晉升的要求究竟有無合理性。 這是我們探究應否為吳敏一辭官下海而遺憾的邏輯起點,而我們無從判斷該不該為吳敏一的離去而惋惜。這是我們現有的官員選拔制度的瑕疵,也是我們真正覺得遺憾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