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企業”到“做企業”―吳敏一銳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8日 09:36 《當代經理人》 | |
相關文章: 2003年2月底,吳敏一正式遞交辭呈,和許多找好了下家的離職官員不同,吳稱自己并未找好去向。5月14日,溫州市人代會之后,他正式告別溫州政壇。此間,關于他的去向的猜測越來越多。對此,吳不置可否,成竹在胸,拋出了一個選擇企業的“六條”標準。……>>全文 溫州三日,很多受訪者對吳今天的處境表示遺憾。站在政府的角度,在公務員隊伍整體上還欠優秀的今天,一個優秀的政府雇員的下海,委實是一件憾事。……>>全文
電話里吳敏一說:“我在嘉善的家中,讀書,”聲音平和,愜意。5月份,他徹底告別溫州政壇,下一站將是上海的一家企業。站在人生的拐點,吳敏一真的能心靜如水嗎? 剛剛遞交辭職報告,吳敏一就接到許多媒體的采訪電話。想不到會引起這么大關注的吳,“感覺到與其讓別人去猜測,不如自己出來實事求是地講”,吳說。 辭官以后,秘書告訴吳敏一,以后他的人事檔案將放在人才交流中心,盡管對未來已有充分準備,吳敏一的心還是格登了一下。辭職下海不是簡單的由官而商,當種種現實迎上來時,可能吳敏一才真正明白此舉意味著什么。從政府到企業,從官員到職業經理人,不是簡單的身份轉變。“我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吳敏一不會改變初衷,他有一千個理由來支撐自己的信心。 信心固然重要,結局卻比信心更有說服力。吳敏一再三強調:“我是一個務實的人,”這在他做溫州市副市長時已有明鑒,但那必竟已經過去。吳比誰都明白,當你沒有看到勝利的微笑時,就必須面對懷疑的目光。因此他對未來的期待顯得更加急切,那種萌動的創業激情正在令他迅速褪去官員的色彩,更多地以一個經理人的身份出現在人們面前。 溫州副市長掛冠 吳敏一加入經理人行列 文/徐坤 掛冠下海,吳敏一欲與資本實現共贏 年輕有為的溫州副市長吳敏一主動掛冠下海了! 日本有一副漫畫,日本大學生畢業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學會向資本鞠躬,這個躬要鞠的是九十度,資本家就坐著看,如果資本家不讓起來,他們就不會起來,一直向資本家低著頭。吳敏一辭官下海面臨著先要學會向資本鞠躬這樣一個窘境,吳敏一確實學問不低、事業有成,但是做學問、做官是一脈相承的,中國有“學而優則仕”的傳統,經商卻是另一種本領,另外一回事,吳敏一真的要和資本對接的話,先要有這樣一個功夫,即他肯不肯先向資本鞠九十度的躬?為什么一定要向資本低頭?吳敏一糾正:現在的資本不是一個簡單的貨幣資本,現在的資本是一個綜合的資本,這個綜合的資本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貨幣資本,第二是知識資本,第三是人緣資本。尤其到了目前知識經濟、知識社會發展階段,光靠貨幣資本有非常大的局限,而且層次比較低。過去貨幣資本當然是主要的,這是資本主義國家初期階段,或者說是原始資本積累的階段,在我國則是市場經濟不很發達的一個階段,或者說是以生產為主導的階段,而不是以科技、知識為主導的階段。現在,社會完全變了,現在知識的價值、技術的價值,甚至人的創新價值以及人緣——情商價值與單純的貨幣資本比較起來,更顯出它們的發展能量。 對吳敏一來說,貨幣資本當然不可能擁有,但是吳敏一擁有知識資本,并且不是一般的知識資本,他既有宏觀的知識也有微觀的知識;既有深刻的理論研究同時又有務實操作能力,吳敏一對各種類型的企業非常的了解。現在知識資本是老大,不是貨幣資本是老大。貨幣資本的擁有者缺少的是知識資本加人緣資本。吳敏一下海不是企業家來選吳,而是吳來挑選企業家,現在的社會不是誰向誰低頭的問題,而是已經到了合作、雙贏的發展階段。也不能說是貨幣資本擁有者向知識資本一定要低頭,他之所以擁有貨幣資本說明他還是在經營方面有相當的才能。而你擁有知識資本但離開了貨幣資本也不可能在商界發揮你的價值作用。所以現在不是誰向誰低頭,主要是體現雙贏、多贏、合作共贏這么一種發展的模式。 吳敏一下海擇業的六條標準跟上面提到的問題正好是相吻合的,符合這六條標準的企業在溫州還是寥寥無幾,在中國也是寥寥無幾的。吳敏一之所以提出六條標準,就是想通過他個人積累的一些知識、經驗、方法與民營企業相結合,從另一個角度把民營企業推動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質疑吳敏一所擁有的知識資本和人緣資本兩大優勢,知識資本無可厚非屬于吳敏一個人的,人緣資本則是吳敏一當了多年溫州市副市長積累下來的,但并不是每個從政者都能積聚良好的人緣資本,若一個官員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會受百姓擁戴,那他一旦離開政界后,人緣資本不僅不存在,可能還會走向反面,這就是所謂人走茶涼。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吳的人緣資本本質上是與智商相對應的情商,不存在公共資源私化為個人利益的問題。更何況,官員下海后已不再是官員。 朝起種書田,吳敏一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朝起種書田,日午從朝政,日暮臨商海是吳敏一人生的寫照。他種書田做到了研究員,從朝政做到了市級領導,吳敏一經商海能達到什麼高度呢?優秀的人永遠優秀嗎? 1958年7月吳敏一出生在靠近上海的嘉興,小學、中學吳都是學校最優秀的學生領袖。吳敏一的組織能力很強,那時的大會發言都是由吳敏一代表,做好人好事在縣里都是有影響的,1976年高中畢業以后下鄉,吳敏一吃苦耐勞,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力,并與當地的農民交情很深,回城后吳敏一經常去看望他們,去年吳敏一還叫妹妹帶錢給他的農民房東,農民把吳敏一當兒子一樣。 吳敏一這一輩子得感謝倆個人,一謝毛澤東讓他吃了苦,讀了社會大學,二謝鄧小平讓他上了正規大學,受了高等教育。 在農村這所社會大學里,吳敏一培養了自己的一種意志,一種人生的勇氣,那時吳只有十八、九歲,瘦小的吳挑一兩百斤的擔子走幾里地。 恢復高考后,吳考上了杭州大學,現在叫浙江大學。在大學中吳擔任校團委委員。吳的成績非常好,那時吳學經濟學,包括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吳看了很多,1982年1月份入了黨。畢業后考上了研究生,那時還是叫杭州大學經濟管理專業,但是課程是按復旦大學的要求,所以吳拿的是復旦大學的碩士學位。讀研究生的時候吳博覽群書,把各類書比較:心理學的、哲學的、系統學的、文化學的、人類學的、經濟學的、政治學的等有關學科,邊緣科學的書看了很多,包括所有西方文學的主要名著,對心理學美學也傾心研究,包括對西洋畫都有過研究的。所以那個時候的學習,給吳今后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尤其是最后研究生的論文在當時是非常創新的,復旦的老師和杭大的老師都認為是最新的課題,吳把新系統理論運用到企業決策當中,當時那些理論剛處在翻譯階段,所以吳的論文在國內學術界都算是前沿課題。 1985年1月吳畢業后到省計經委經濟研究所工作,這個工作是吳的學者生涯。吳先到計經委經濟研究所,它還有一個牌子叫長期規劃處,1995年到省經濟規劃院。這個階段吳的發展非常順利,1989年當副所長、副處長,1990年就是副研究員,1993年擔任正處長和所長,1994年破格晉升研究員,1995年是副廳級干部。吳的人生第一階段是非常成功的。當時吳在浙江省影響是很大的,了解吳的能力的人對吳的離任均感到很可惜。吳這一階段除了在省里實際參與政府的決策。在國內的理論界影響也很大,吳是1983年的中期開始出道的,跟最早的一批經濟學家同時期。當時國內最有影響的幾次會,吳作為中青年學者的代表都參加了,后來這些人分化了。吳深知中國社會的深層結構需要什麼樣的改革方案,政治立場一直比較堅定。當時吳寫的東西影響大到什么程度呢?吳出去開會都是最高層次的,人們都以為吳是六七十歲的學者,沒想到吳這么年輕,只有三十出頭。那個時候大家對老學者比較崇敬,沒想到年輕人有這么大手筆。吳當時寫的那些文章應該說對后面的影響還是比較大,國內也是引起很大的關注。尤其是“中央和地方分級管理”幾篇大的文章都是登在最有名的雜志上,如《經濟研究》《經濟學家》《改革》《管理世界》等雜志。吳當時寫有一百多篇大的文章,還有專著。吳一方面為政府,首先是定位立足浙江,同時又超越浙江。立足政策研究,又超越政策研究。 日午從朝政,吳敏一打造新溫州模式 在省里的第一個階段,當時吳所在的研究所,可以說是地方的研究所在全國最有影響的,吳此時覺得僅僅作為決策的顧問和智囊的角色已經不夠了。吳向省長寫了一封信,要求到地方工作,干些實事。省里的很多領導對吳都很關心,他們讓吳到溫州來。 溫州就是第二個階段,吳與前市長錢興中等領導集體努力打造新溫州模式。 數碼溫州,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在溫州稱之為數碼城。當時的溫州做數碼城一點基礎都沒有。三年以后大不一樣了。數碼溫州推動了溫州新經濟,這是戰略性的,也是新溫州模式的重要內容。當然,吳是受到各方面的支持的,特別是市委、人大、政協的支持,如果沒有支持吳也推動不起來,但難度是非常大的。江澤民提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非常重要。溫州又是最有代表性的,因為溫州是以傳統產業為主,又是民營企業。所以溫州實際上就是探索了一條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路子。但是溫州的宣傳還是很不夠的,實際上幾個大的平臺在國內都是最領先的。去年中科院院長帶了一批專家,以及上海市管科技的副市長考察了數碼溫州以后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說:“我們還在考慮的事情,溫州干的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第二件大事:吳做的信用溫州。信用溫州去年在國內影響是最大的,信用溫州實際上是跟國際接軌的,吳運作的溫州信用模式到目前為止可以說在國內還是最領先的,也是獨一無二的。它是跟國際的信用體系接軌的信用平臺,在中的信用研討會上,德國七八個信用專家給吳提出問題,后來他們非常佩服,說溫州的信用體系確實是“OK”了,因為真正跟國際接軌的信用體系平臺應該說溫州是最早的。 第三件大事,吳在溫州推進政府的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難度很大的,力度比較大,吳離開溫州前已進行了兩輪大的改革,溫州現行的行政審批制度的不少作法和措施比較領先。 第四,國有企業的改革。吳與市長及有關領導一起操盤,吳一直操作制定了改制政策,并經常直接與上訪人員對話,耐心進行說服和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直接處理了幾個難度大的企業改制和破產問題。 還有促進民營企業的提升方面。吳參與民營企業的活動比較多,溫州的民營企業家們比較認可吳,他們有一些大的活動愿意叫吳參加,什么原因呢?實際上就是吳的理念、觀點對企業有影響的,有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特別是企業的創新。 打造新溫州模式凝聚了吳敏一的心血。 很多人對吳敏一的辭官下海行為表示惋惜,畢業于復旦大學,獲管理學碩士學位,在各種場合講話從不用講稿,卻能出口成章,還能用流利的英語演講,吳敏一這樣的知識型新溫州人在他親歷親為打造的溫州模式中他看到的是溫州未來十年后發展前景。新溫州模式在加入WTO以后使溫州能與時俱進,它將帶來溫州產業的整體升級。 日暮臨商海,吳敏一的六個擇業標準 當一個人的價值體現不出來的時候,即當你提出的很多觀點到最后是你自己決定不了的時候,也就是吳敏一沒有當上溫州市市長的時候,吳毅然辭官下海,去追求更大的人生價值。如果從政體現不出自己的價值就選擇經商!吳敏一的六個擇業標準道出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方向,為未來的私有企業創造了一個方向性的模板。 年輕有為的溫州副市長吳敏一主動掛冠下海后,提出了六個擇業標準: 第一,企業立足溫州,并且已經跨越了溫州發展階段的企業;立足溫州首先它是一個溫州的民營企業,吳敏一對溫州的民營企業還是非常認可的,也很了解,他要求這個企業的發展已經不光是在溫州,就像跨國公司一樣,已經跨越了溫州的地域局限,這個非常重要,這也是要實現吳敏一辭官后的人生定位。立足溫州,并且已經跨越了溫州發展階段的企業;說明這個企業已經不是生產型加銷售網絡型,所謂生產型就是生產制造基地在溫州,網絡當然實在全國甚至國外。他自認為這個層次就比較低,因為吳不可能去幫企業搞推銷,不可能幫助這個企業去從事一般的經營管理; 第二,企業立足原有的產品,已經超越了原有的產品。企業從產品經營走向多種經營;已經把產品經營和資本經營已經是融合到一起,如果企業停留在產品經營,層次還不高。產品經營對企業來講只是小打小鬧,訴諸資本經營才是吳敏一的抱負所在。 第三,企業已經超越了單純追求利潤的這么一種發展目標,把事業作為它的第一目標。如果這個企業是為了賺錢而賺錢,這樣的企業層次也不是很高。應該把事業當成它的第一發展目標,來實現它的經濟價值。這種企業對吳敏一實現下一步人生理想目標比較有價值, 第四,企業已經超越了風險度較大的發展階段,辦企業肯定是有風險的,但是如果說這個企業風險還特別大,不再吳敏一挑選的范圍。 第五,企業已經超越了單純產品發展,達到了品牌效應,品牌知名度較高,至少知名度響譽全國。這對吳敏一也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說吳敏一是要做一個品牌,不是做一個單純的產品或者項目。 第六,企業家的素質比較高。跨越了老板發展的階段,至少這個企業家理念價值、文化素質跟吳敏一比較投緣。老板型的企業家層次還是比較低的。 現在,在溫州符合吳敏一這六條標準的企業大概有幾家?最多十來家。 這六個標準不僅代表著溫州民營企業、更是中國民營企業今后的努力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