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小蛇:北京綜合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4日 19:47 《財經時報》 | ||
有人恐慌,有人逃亡,有人隔離,有人淡然,有人奉獻,這都是“北京綜合癥”的一些病征。隨著非典的消退,這些癥狀也將漸消,也許會留下若干后遺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非典將改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生活習慣 猛小蛇/文 5月10日,在屋里憋得非常氣悶的一群年輕人相聚來到朝陽公園,理由之一是這里相對安全:每個進入公園的游客都要在入口處接受體溫檢測,測量方式非常簡單,工作人員手持一個小小的紅外體溫計,往游客的手心一比劃,測一下體表溫度,只要符合標準就放行。這群年輕人在草坪上玩得很開心,擲飛盤,玩撲克,打羽毛球,即使是在開始下雨的情況下,還有人陸續開車前來加入。 這就是非典時期的北京。有人恐慌,有人逃亡,有人隔離,有人淡然,有人奉獻,這都是“北京綜合癥”的一些病征,隨著非典的消退,這些癥狀也將漸消,也許會留下若干后遺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非典將改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生活習慣。 關于恐慌 ——首都北京,千里病風,萬里毒飄,望長城內外,人心惶惶,京城上下,頓失囂囂,吃板藍根,服維生素,欲與薩斯試比高,無寧日,看口罩手套,分外暢銷。(手機短信) 年初從南方的媒體開始報道非典型肺炎的病例后,很多人在網上開始獲取各種關于SARS的信息,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泥沙俱下,缺乏基本判斷能力的人最好不要接觸它。各種真真假假的傳言也開始不脛而走,通過不同的人,通過不同的媒體,以各種不同的傳播方式,比如在BBS上發帖,比如手機短信,關于SARS的傳言越來越被夸大,一時間打擊面很廣。 最要命的是北京方面關于SARS疫情的信息不透明,這種恐慌與日俱增。而一些傳言開始被證實的時候,這種局部的集體的恐慌已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張先生,他在東二環一家高檔寫字樓里上班,回憶起當時的恐慌情景: “上午收到香港同行發來的一封郵件,說是我工作的寫字樓里已發現非典病人。剛開始我覺得無法相信,這種事情為什么香港比我們還要知道得早?所以也就沒當真。” 然而到了下午,寫字樓里所有公司的員工被轟出寫字樓,物業對整棟樓進行了全面消毒,員工們不知所措,很多人并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 “這樣也好,可以在家SOHO一段時間,不用公司家里來回跑!睆埾壬f。 當政府終于出面透露事實真相時,當衛生部長和北京市長一齊“下課”時,當學生們停課后,當“五一”長假取消后,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使人們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明白了疫區情況后,又卷起一股搶購潮,搶購大米、饅頭、方便面、醋、消毒水、口罩……我一位朋友是個單身漢,一次就買了100多個饅頭。我還親眼看到一位鄰居在超市里買了300斤大米,我覺得非常奇怪,中國的大米多得在倉庫里爛掉了無數,這種東西怎么會脫銷呢?不過口罩的確脫銷了一陣,我為了買幾個合適的口罩,從朝陽路一直開車到通縣,居然買不到,還好很快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這種恐慌亦開始以北京為中心向外傳播,政府公開疫情后不久,河北某地的農民自發起來破壞了一段國道,以防止北京方面的車經過此處,一些掛著京牌的車子在外地被人砸掉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而那些從北京逃跑回老家的人更成了眾矢之的。 不過北京人的恐慌也就告一段落,接下來向兩個極端發展,要么逃避它,要么坦然面對淡然處之。 關于逃亡 ——高家莊路口出現了幾輛京牌車,站崗的村童立即放倒了消息樹,村支書高老鐘敲響了老銅鐘并高喊:“北京人進村了!鄉親們戴口罩!”(手機短信) 4月底政府第一次公布疫情,據可靠統計兩天之內有170萬人逃離北京,外地來京的民工、大學生、大款……一個沈陽的朋友告訴我,沈陽的星級酒店里住著從北京逃過來的大款,還有朋友告訴我,當地出現了類似于“賞金獵人”的新行當,舉報或抓住一個從北京跑回去的人會得到一定金額的現金獎勵。 關于逃亡的故事無奇不有。吳小姐,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她新買的房子正在裝修,每天下班后還要從公司跑到新房那邊監督裝修的進度。 “那天我下班后趕過去,一推門,開了,但里面沒有人,滿地狼藉。打那個工頭的手機,關機,沒辦法,又打那家裝修公司的電話,才知道這個施工隊的工人全部跑回老家去了。” 吳小姐非常郁悶,她計劃好裝修完后20天左右搬進來,原來租的房子也差不多到期。現在工期一拖,計劃全泡湯了。 幾個裝修工人的逃跑,也許算不了太大的事情,但助人逃離北京居然也成了一個熱門行當,也算是非典時期的特殊案例。河北邢臺的司機郭某先后三次利用集裝箱從北京運送民工返鄉,每人收取80到100元人民幣不等,后被警惕性極高的人民群眾揭發,郭某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更多的是自己開車外出躲避非典的人們,等各地針對非典的措施陸續到位后,他們又成了不受當地人歡迎的人,最后只得返回北京疫區,第一件事還是被隔離,落得個兩頭不討好的結局。 不過,關于逃亡,我聽到的最悲慘的事情是一位年輕的山東籍男子,這位疑似非典的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交通工具返回老家,于是選擇了騎自行車從北京返回山東老家,想見到家里人。這位年輕人最終病發死在半路上,顯然那些在路上與他接觸過的人都有可能被染上,更可怕的是無法統計與他接觸過的人。年輕人的遭遇的確悲慘,但他的行為極不負責任,就算他回到家鄉,還是可能會把SARS病毒傳染給自己的家人甚至同鄉,那樣后果可能會更加嚴重。 現在北京疫區的疫情已經基本被控制住,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大量逃亡者返回北京的遺留問題,包括很多大學生回京,這之中還有沒有潛在危險還不好說。最近網上出現不少抨擊上個世紀8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沒有責任感的言論,在引起極大爭議的同時,也暴露出近年來中國教育體制的嚴重問題,不僅僅是學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的失敗。 關于隔離 ——最新預防非典藥方:取大蒜一頭大蔥一根臭豆腐兩塊,將大蒜大蔥搗碎,與臭豆腐攪成糊狀,一半內服一半敷雙頰,為自己制造出個方圓十平方米的隔離區。(手機短信) 這里所說的隔離并不是說嚴密封鎖,與外界毫無接觸,其實嚴格說來,當您給自己戴上一個口罩的時候,在某種程度上你就被“隔離”了。當然這只是針對指個體而言,因為SARS的原因,北京城還有較大規模的隔離,比如整所醫院或者整棟居民樓被隔離,另外北京還在北邊的小湯山建立了一個完全用于隔離非典病人的場所。 剛聽到“隔離”時,每個人似乎都從心理覺得有點別扭,這就可以想象為什么有人從救護車里跳出來了,因為源于一種未知的恐懼。5月1日,我所在的樓發現一例疑似非典患者,患者被送往醫院,與她有過接觸的家人被告之在家隔離。物業派了三個保安,24小時輪流守在這家門口,基本算是一種強制隔離,所有的日常生活資料都由保安轉交給這家人。為降低傳染幾率,電梯工也不用隨時守在電梯里,只是每小時巡視一次。 整個樓里的人都感到一種壓力,一旦這例疑似患者被確診,這棟樓就有可能被隔離。不過大家沒有恐慌,也沒有遷怒于這家人或者遷怒于樓里的寵物們,大家都戴著口罩,彼此間非常客氣,小區花園里另一個顯著的變化是鍛煉的人多了,每天至少有十幾對打羽毛球的人。當然現在疑似已解除,看著樓下每天更新的鄉政府通告牌上,那幾個可憐的非典患者的數字還在逐漸下降,內心感覺還是住在鄉下安全多了。 實際上這個城市里的人都處于一種有意無意的自我隔離狀態,不到萬不得已,人們也不出門,每個小區里的門衛都十分警惕,將每一張新面孔拒之門外。對于像我這樣的新司機而言,這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練車的好時機。 隔離還有一個效果,就是雖然從物理狀態上隔離了,心靈上反而更想與其他人溝通。幾天前我在家呆悶了,該打的字都打了,該打的游戲也打了,該打的電話也打了。于是從一個塵封已久的紙箱子里翻了半天,找到了當年的大學同學錄,凡是留有電話號碼的,都打個電話過去嚇嚇他們。然后再到網上同學錄去搜一搜電話,一個個打過去騷擾,他們的驚喜隔著電話線也能感覺到,真是一種不同凡響的溝通。 5月17日,北京最早被隔離的人民醫院已解除警報,這表明非典的防治工作初見成效。 關于淡然 ——朋友,想度假嗎?請迅速撥打120免費電話,贏得醫院七天包食宿超值游!現在撥打還贈口罩、時尚消毒套服、救護車接送等,前十名還可享受免費隔離待遇!接頭暗號是:“我發燒了!(手機短信) 幾個世紀前,像薄伽丘這樣的文學青年成群結隊從佛羅倫薩逃跑到鄉下逃避“黑死病”,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廣播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大家聚在一起講段子成了他們打發漫漫長夜的最好方式!妒照劇肪褪俏烈邥r期的“段子”集合,那些講段子的年輕人恐怕誰也沒有想到,這本書將成為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作品之一。 現代社會人們實在沒必要跑那么遠去躲避瘟疫,在自己的公寓里就能做到與世隔絕,精神生活照樣很豐富,上網聊天、打游戲、看電視、看DVD……實在無聊的時候,還有一件事情可以做:著手來制作或傳播手機短信。 有時,最多的一天我能收到十幾條與非典有關的短信,除了收到1860偶爾發來的一本正經的官方疫情通報外,其他都是以非典為核心的搞笑小段子,我至今仍保存著我收到的第一條與非典有關的短信: 如果你還在堅持上班,你是一名戰士;如果你還敢滿世界遛達,你是勇士;如果我發的短信你沒回,你就是烈士;如果你堅持要請我吃飯──那你就是紳士! 當時收到這條短信后,我很快用手機回復過去一條短信: (系統自動回復):本手機機主已被隔離,有事請到語音信箱留言,謝謝。 很快手機就響了,我讓太太接電話,在我的導演下她開始一本正經地說:“您好,這里是139手機隔離中心,現在是系統自動語音服務,該手機已被隔離,請一周后再聯系,謝謝,F在請您掛機,再見! 那位朋友開始抓狂,給我家打電話,聽到的是同樣的自動留言。給我發E-mail,還是自動回復,最后晚上在IRC里見到面,實在是憋不住了,把真相告訴了他。 這幾天隨著非典感染者的減少,大家手機里收到的與非典相關的短信也越來越少,相信SARS成為第一關鍵詞的日子就快結束了。 關于奉獻 ——廣東流行非典了,北京也被感染了。政府不再嚴管了,媒體也敢吶喊了;颊咭呀洸簧倭耍t院也都住滿了。醫護人員辛苦了,前線沖鋒冒險了。(手機短信) 對于那些處于危險邊緣與SARS苦斗多日的醫護人員,我始終滿懷敬意。雖然我個人一貫認為那是一個很黑的行業,就像黑社會很黑很危險一樣,醫護行業也是一個很黑很危險的行業,也許以前不太危險,但現在變得十分危險。一個大家都很清楚的事實,就是醫護人員感染SARS的幾率遠遠高于常人。 在很多反映黑社會情景的港片里,我們經?吹剿赖艋虮魂P起來的黑社會分子會得到一筆可觀的安家費,當我看到有新聞說犧牲的醫護人員拿到3萬元保險賠償時,我不由得充滿憤怒:這個數字實在是太小了!值得在媒體上大講特講嗎?這3萬塊錢如果要買人民醫院附近的房子,也就夠買3平方米。給他們多少錢都應該,至少不能讓那些烈士的親人們有后顧之憂。 一個醫護人員為工作而死,也是為人民而死,完全夠得上烈士稱號,他們的名字可以刻在反SARS紀念碑上。而那些臨陣脫逃的醫護人員,也要給他們立一根“恥辱柱”,否則對那些戰斗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來說,太不公平了。 一位廣東孤兒杰仔的出現震撼了全國人民的心,他的母親是當地一家婦嬰醫院的護士,終因感染SARS而倒在醫院,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也被SARS奪去性命,9歲的杰仔成了一名孤兒。父母所在單位的幫助畢竟有限,于是不得不向社會尋求幫助。只要人人都捐出一點愛(錢),世界將變成沒有非典。在接收非典患者的醫院里,幾乎每天都有醫護人員累倒病倒,他們的大無畏精神令人尊敬,整個社會在向他們致敬的同時,也要學習和發揚他們這種精神。 關于昨天 ——中國最早記載“非典”的文獻是“三國志”:曹操外出泡妞遭偷襲,幸有座下第一猛將典韋舍命護衛。曹操脫險后知典韋的雙戟已被敵人事先偷走,泣:典危矣!非典,必死也!(手機短信) 同一個北京城,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它是元明清三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元明兩代曾發生過九次大規模的瘟疫,其中有確切數字記載的是萬歷15年(公元1587年),北京共收治病患109590人。清軍入關前一年,也就是公元1643年,北京城里爆發了一場大瘟疫,《明通鑒》說“京師大疫,死者無算”。清代北京城里倒沒有爆發過元、明兩朝那樣大規模的流行病,只是在道光4年(公元1824年)京城附近的平谷、清苑發生過嚴重瘟疫,對城里未造成影響。 清朝從開國以來就比較重視對疫病的防治,這也有其歷史原因——定都北京后的第一個皇帝順治,24歲時就死于天花。另外清政府采取了嚴格的隔離制度,皇太子也不能幸免,為防天花,康熙3歲時就被隔離在福佑宮,一隔離就是3年,期間不能同其父母見面。另外承德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的建立,有一個原因也是為了防止天花這樣的流行病傳到蒙古和西藏地區,蒙、藏王公、高級喇嘛在避暑山莊、木蘭圍場朝覲,可降低傳染幾率。 康熙時北京曾出現天花流行,康熙帝命在廣寧門(今廣安門)外設立“避痘所”,實行患者隔離,減少疫情蔓延。后規定在京城東西南北四方各定一村,把患痘癥者集中一起實施隔離。康熙帝作為一代明君,也已經愿意接受西方醫學,他曾患瘧疾,御醫久治無效之后,外國傳教士用奎寧(金雞納霜)給他治好了病。后來臣民患瘧疾,康熙便現身說法。 有皇帝現身說法消除民眾對傳染病的恐慌,再加上非常嚴格的隔離制度,這也是清政府整治傳染病的經驗,直到今天仍值得借鑒。從市政建設公共衛生,乃至公共醫療等方面的硬件設施而言,自然今非昔比,然而人的素質這個問題,要完全解決恐怕還要兩三代人。 關于明天 ——最高指示:飯前便后要洗手;出外歸來要洗手;乘車之后要洗手;摸東摸西要洗手。(手機短信) 這個城市的空氣一向很糟糕,有人說從首都機場下飛機便覺得喘不過氣來,但也不必每天戴著口罩出門,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當公共衛生條件還跟不上的時候,從個人做起,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便顯得尤其重要。同時這次北京非典的爆發也暴露出一些政府的盲區,比如流行疾病的預警和控制規則,以隔離為例,是在衛生部長和北京市長下課后才開始執行,如果不是諱病忌醫而是早點隔離,北京的疫情可能會好很多。 非典的肆虐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人們的日常衛生習慣,現在幾乎百分百的人都喜歡洗手,見面握手的少了,作揖打拱的見面禮節似有抬頭之勢。在銀行、郵局等公眾場合,黃色的一米線真正開始發揮作用,所有人都規矩排隊,都在留心保有自己的個人空間。 各地政府都出臺對隨地吐痰現象的重罰,最高可以罰數百元,在一個講究金錢的社會里,對一些陋習的處罰與金錢直接掛鉤是最有成效的方法之一。新加坡就是一個成功的樣板,動轍罰幾千美元還要打屁股,于是新加坡就成了世界有名的花園城市。不過在中國能否行得通還是個問題,上個世紀30年代,蔣介石政府倡導的“新生活運動”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場鬧劇,這都值得我們深思。 洗手洗出一個明天來,罰款罰出一個明天來,排隊排出一個明天來……當然,還有很多的生活細節需要改變,比如SARS的最初來源基本已有定論:來自野生動物。所以從長遠看來,不僅僅要改進個體的生活習慣和社會行為,還要講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畢竟我們生活的地球不僅僅只有人類在生存,從某種意義上講,動物和人的生存權是一致的,而一些西方國家如德國,更是將動物的生存權寫入了憲法。在這里還是要那些美食家嘴下留情,也希望一些自詡為無所不吃的人們放下屠刀,給動物們一條生路,這樣也給自己免掉不少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