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患:重思政府與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4日 17:3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黃茂軍 長沙報道 在長沙慶幸至今還沒有被SARS侵襲時,穿城而過的湘江卻再一次對它實施了洗劫。 長沙市經濟開發區的一個堤垸在5月19日凌晨潰決,410位居民不得不棄家而走,73歲的李玉華抱怨說,這已經是她11年里經歷的第三次垮塌;湘江水再次漫上著名的橘子洲,該 “洪澇已成湖南的心腹之患。” 5月22日上午,湖南省政府參事聶容芳先生在省水利廳他的辦公室里向記者陳述這個事實時,桌上正攤著這個省歷年的洪澇案例,這位有40年治水經歷的水利專家對今年的汛情表現得憂心忡忡——氣象部門預告說新一輪的強降雨帶已經形成,這意味著目前的災情很有可能僅僅是今年洪水的“牛刀小試”。政府的強勢 安邦分析師在此前曾經提出預警:當心出現洪災與SARS疫情“并發”的情況,這將使一些地方可能同時進行兩場“戰爭”。安邦分析師認為,目前防治SARS已經耗費了各地政府機構和社會資源中的大部分精力(包括人、財、物),加上SARS使各地分割與對立情況加劇,與1998年洪災時的團結協作精神完全不同,各地“自保清白”、“嚴防死堵”心態,將大大削弱抗洪的戰斗力。所以洪災與SARS并發的影響不可低估。 現在看來,安邦的預警很有可能會在湖南成為現實。 在洪災與SARS的雙重壓力下,湖南省政府表現得非常強勢,200多位縣、處級以下的官員因為在前一段防堵SARS的工作中表現不力而被撤職,現在又有多位基層干部因為在防汛工作中的失職而落馬。 5月20日,長沙市召開了一個防汛工作緊急會議,會上開福區區委書記趙文彬率先作出檢討。據參加了這個會議的長沙某報社的記者描述,當時市委書記梅克保臉色非常難看,要求各區縣的領導“引以為戒,在今后的防汛過程中,一定要千方百計對全市的25個萬畝堤垸、52個千畝堤垸嚴防死守,絕對不允許出現同樣的問題”。 5月21日,記者在五合垸救災指揮部辦公室見到開福區宣傳部副部長王曉文時,曾經提出要采訪趙文彬,年輕的王副部長擋駕說,領導們都在堤上指揮抗洪,實在沒有時間接受記者的采訪。事后我才知道,5月20日上午,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就“5·19長沙市開福區五合垸潰垸事故”做出指示,要求立即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5月22日之前調查組要拿出具體處理意見,對于事故的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在這樣的時候,開福區的官員當然只能選擇回避或者三緘其口。 省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一位值班人員告訴記者,所有的采訪都必須經過批準;而湖南省水利廳水政水資源處一位曹姓官員更是直言只接受熟悉的記者采訪,他抱怨說曾經有記者利用他們提供的一份材料做了報道后,讓他備受上級的責難;在采訪聶容芳的過程中,兩位自稱是水利廳管理科的年輕人始終守在門口,讓這位位居副總工程師的老先生很不自在…… 《瀟湘晨報》的一位編輯對有關部門在所謂“非常時期統一報道口徑”的做法表示不能理解,“現在這種將壞事當好事報道的行為只會加重讀者對媒體的不信任程度,明明政府在抗災過程中有過正確、有效的舉措,有些信息在公民中間的傳播有利于樹立全民抗災的信心,但現在都被民眾視為粉飾而不予采信。”開發性治理 “開發性治理”據說是政府對包括五合垸在內的眾多堤垸治理的思路。 當73歲的李玉華抱怨說這已經是她11年里經歷的第三次垮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李老太太的抱怨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政府方面已經痛下決心,不準備讓這些居民回遷到已成澤國的家園。位于湘江和撈刀河交匯處的五合垸占地740畝,當地人介紹說,這實際上是上個世紀50年代從撈刀河的尾閭地帶圍墾出來的一塊土地。不知什么原因,1998年就已經被國家列入平垸行洪、移民建鎮對象的五合垸,至今還不見行動,如果李玉華和她的鄉親真的能從此遠離多災多難的家園,也是5年前就應該進行的事。 政府部門對這塊久拖不治、治而不愈的“疥癬”要怎樣動刀子呢?開福區宣傳部的王曉文介紹說,這里將規劃成一個水上公園。 記者注意到,圍繞著五合垸實際上已有幾個大型的樓盤正在施工建設,而與它一堤之隔的湖湘文化藝術品大市場更是一個明顯的“爛尾工程”。這個原名為“繡峰商貿城”的招商引資項目看起來很不成功,近80%的空房閑置——這次開福區政府就租用了這個有名無實的“大市場”20棟樓做安置災民用,李玉華和她的兒子一家4口,就被安排住在一間面積近80平米的門面房——從長沙市區延伸出來的芙蓉北路正在施工中,這對房地產開發商而言無疑是一利好的市政建設,政府在這里規劃一個水上公園意圖應該十分明確,就是要激活、帶旺這塊土地,增加更多的招商引資項目與機會。 這一企圖遭到當地一些環保主義者的質疑。他們認為,湖南水患不僅體現在洪澇成災,還有一個就是水體的污染問題。 曾經供職于長沙市政研室的徐興華先生,幾乎將業余時間全部花在地方經濟的研究上,去年年末,他曾經向有關部門遞交過一份《關于建立“湘江金三角河流公園”的初步構想》的建議書。徐先生認為:長期以來,湘江及其支流的全流域水系的大部分河流都被用作排水、排污的主渠道,處在開福區境內的瀏陽河、撈刀河,其歷史上就已經與長沙市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長沙市最主要的排污河流。目前政府方面的“開發性治理”計劃只會加重撈刀河、湘江的污染狀況,他認為這是一種“非人性的經濟策略”。 參考德國“埃姆舍國家河流公園”的設計,徐興華建議政府考慮對湘江水系的治理過程中,實行封河育河、自然還原的生態治理原則,沿岸臨江50-100米范圍內禁止一切人工化建設,特別是禁止開發一些所謂“江景房”的房地產項目,撤除沿岸所有的人工硬化河堤、河壩等水利構筑件,讓兩岸生物有個自然生長、恢復原生態的過程。 湖南省政府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官員評論這個建議是“書生意氣”,他認為提出這樣的設想前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我們目前的國情”。這位官員認為,在發展經濟的高速路上,類似環境這樣的因素是我們不得不作出的犧牲,“西方國家交過這樣的學費,我們也得交。”建設性破壞 5月22日,記者冒雨前往長沙市天心區蔣家大坡。一周前,這里曾經出現過滑坡險情,直接威脅到一座11萬伏變電站的安全,如果這個變電站毀于滑坡,將導致長沙市區兩個主要街區和京廣線電氣化鐵路供電的中斷——幸運的是,這一幕沒有成為現實,由政府組織的400名搶險隊員在15日晚上,頂著傾盆大雨,冒著山體隨時可能坍塌的危險,奮戰了一晝夜才初步控制住險情。 這場差點釀成大禍的險情僅僅緣于傍邊的一處建筑工地。 記者看見,工地西側的山坡已經被挖成近90度的峭壁,在近20米高的峭壁頂端邊緣,變電站圍墻的墻基已經裸露,顯出咄咄險狀;而在工地北邊,一根高壓線桿戳在一堆直徑不會超過10米的土墩上,這個土墩周邊的土已經被掏空了,現在,峭壁與土墩都已經被彩條布全部覆蓋。當地一位目擊者告訴記者,由于山體被挖開后,坡度太陡,加上土質松軟,連綿不斷的雨水一沖一泡,險情就這樣產生了。 湖南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的劉厚甫先生將這種險情稱之為“建設性破壞”。曾經組織編制《湖南省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的劉先生透露說:隨著《水土保持法》、《環境保護法》等有關法規的頒布實施,亂挖濫采等大面積成片破壞植被的現象有所遏制。但由于人們普遍存在著忽視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急功近利思想嚴重,人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現象已逐漸上升至更為觸目驚心的地步。據衡陽、株州和婁底等市的調查,1991年以來,因為城鎮開發、交通建設和礦產資源開發,新增水土流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去年記者在做長江水安全調查時,也曾經聽江西省山江湖項目辦的一位官員反映,近年來,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喊出了“山上再造一個某地”的口號,各地在山丘開發營造經濟果林的運動中,大搞“集中連片,規模效應”,結果造成不少丘陵與山地大面積的植被破壞。那位官員用“青山脫衣”來形容因此帶來的滑坡等水土流失災難。 這次在長沙采訪期間,恰逢著名的橘子洲被湘江水漫過又從水里冒出的全過程,洪水過后的橘子洲處處可見厚達1米甚至數米的淤泥,岳麓區組織的清理隊伍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將這些從上游沖刷下來的淤泥拉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