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2306萬元追查sars病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4日 12:3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鄭小伶 何華峰 廣州、香港報道 5月中旬,一個追查SARS病原的工作會議,在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下簡稱“廣東CDC”)連開了兩天。這是由廣東省內的流行病學、病原學、動物學等專家40余人,組成的 目前,有的國家(或地區)科學界認為,SARS冠狀病毒可能來源于動物,但目前尚無充分證據。專家們認為,動物冠狀病毒病普遍存在,其疫苗使用廣泛,有可能導致動物冠狀病毒變異,甚至越過生物種類屏障,感染人類并導致疾病;人的冠狀病毒也普遍存在,是否存在變異或與動物冠狀病毒發生整合等情況,從而導致人群發病,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5月23日,本報記者與解放軍軍醫需大學、廣東省實驗動物監測所、華南農業大學等三家研究參與單位聯系,均被告知,調查工作剛剛鋪開。集中調查工程 今年1月2日,廣東省首先報告了非典型肺炎病例。去年11月16日,廣東省佛山市發生的一起“不明原因的特殊肺炎病例”,當時沒有上報廣東省衛生廳,被廣東醫學界事后確認為“迄今為止廣東省內發現的第一例SARS報告病例”。 4月中旬以來,廣東CDC已經開始了SARS病源追溯的一些檢測工作,如對廣東江門“周利民個案”的調查。4月29日,廣東省召開了流行病學、病原學、動物學等方面的專家座談會。 尋找SARS冠狀病毒的源頭,對研究非典型肺炎的病因、傳播機制、流行規律以及制訂有效預防控制措施非常關鍵。廣東的研究是全球啟動最早、參與專家最多的一項SARS病源集中調查工程。 廣東CDC接受任務后,在當天即邀請位于長春的解放軍軍需大學參加聯合攻關。軍需大學具備很強的動物冠狀病毒科研工作能力,該校于次日(4月30日)上午派兩位教授來廣州,參與課題設計、方案制定。隨后又增派三位專家,到華南農業大學進行實驗工作,構建溯源平臺。 除了廣東CDC和解放軍軍需大學,小組成員還包括:疾病控制系統(廣州CDC和深圳CDC)、高校系統(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第一軍醫大學、廣東藥學院)、海洋水產部門(南海水產研究所,省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心)、農業部門(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林業部門(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其它有關部門(省實驗動物監測所)、協作單位(有關市相關部門)和一個專家顧問組。 4月30日上午起,小組的第一次會議組織了40多位專家,一起討論研究工作方案、實施方案、個案調查表、研究技術路線、科研任務書。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SARS病原來源追溯研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源溯源流行病學研究實施方案”、“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個案調查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對照調查表”、“采樣情況登記表”、“實驗檢工作進度表”的制定,并初步形成書面材料。 研究小組將動物擬定為溯源對象。實施方案(討論稿)稱:“臨床表現與特點(危害程度、傳染力、轉歸等)顯示SARS冠狀病毒毒力有逐漸減弱的現象,這顯示人類可能不是SARS冠狀病毒的原始宿主。動物冠狀病毒普遍存在,其疫苗使用廣泛,有可能導致動物的冠狀病毒變異,甚至越過生物種類屏障,感染人類并導致發病。廣東地區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人們有食用多種動物(包括野生動物、水生動物)和飼養寵物的習慣,使動物冠狀病毒傳播至人類并導致發病成為可能。”對比“毒王”和動物標本 5月3日,廣東CDC即與廣州CDC的人員,對廣州郊區4個銷售野生動物場所的人員進行采血備檢;軍需大學、華南農大和廣東省動物防疫監督總所的專家,從5月3日起至今,一直在廣東省幾個市開展動物樣品的采集;中山醫學院也開展了人群血清采集和觀賞鳥類樣品采集。 專家們認為,采樣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在某種特別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采集樣品,可能會錯失良機. 在流行病調查方面,廣東CDC在“個案調查表”初定后,開展了小范圍內的預調查工作。研究的地區選定為廣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門和河源市。前五個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集中了廣東省96%的病例,其中河源市是首次報告非典個案地區。研究人員從這些地區的病人采集的標本,包括血清、咽拭子(含漱液)、糞便、呼吸道分泌物等。 研究人員還要從動物和環境中選取標本。選取的動物標本包括:野生動物及寵物(猴、貓科、犬科、蛇、巨蜥、穿山甲、蝙蝠);家禽家畜(雞、鴨、鵝、豬、牛);水生動物(鰻魚、甲魚、蝦、蛙、龜);觀賞鳥及其它(觀賞魚、鸚鵡、麻雀、蟑螂、家鼠)等。 其中,重點篩檢的動物種類有:野生動物(蛇、蝙蝠);寵物(鸚鵡、貓、犬、觀賞魚)水生動物(蝦、鰻魚、甲魚、蛙);家禽(雞,鴨);實驗動物(大鼠、猴);其它(鼠,蟑螂)。 動物標本包括:血清、組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環境標本指病例周圍的動物交易市場、養殖場、病家環境;環境樣本包括污水、糞便、泥土等。 具體的實驗過程非常復雜,通俗地說,就是將SARS冠狀病毒與動物和周邊環境存在的冠狀病毒對比,希望能發現哪種動物是病毒的來源。在此基礎上,再找到其它有價值的線索,并提出SARS病原源頭的控制策略。緊急呼吁 實施方案(討論稿)非常詳細地列出13個小組成員的職責與分工。 方案還非常明確地列出工作進度安排與階段目標,從2003年6月初至2004年3月共五個階段。 在5月12日,病原流行病學小組提交了一份工作匯報,稱“前期工作均能較為順利進行”。 除了前述采樣工作,廣東CDC在5月9日開展了對全省CDC流調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就下一階段的流行病調查任務進行布置,要求各市CDC回單位后馬上開展相關流行病調查工作,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舊病例的回顧調查,及時做好新發病例的個案調查。 在“5.1”期間,廣東CDC流動研究所還加班整理原有流行病學資料,重建數據庫,經過10多個日夜,完成了新數據庫的建立。 這段時間多個參與單位的重要任務,是構建檢驗技術平臺。軍需大學、華南農大有近10名專家在華南農大實驗室構建動物檢驗技術平臺。中山大學、廣東省實驗動物所等也開展了構建工作。 小組對困難也作了評估,稱“從歷史看,病原源頭尋找是一項艱苦、復雜、耗時相當長的攻關工作,一個問題是現在激活經費很少,僅僅是計劃中的二十分之一。”一位專家向記者抱怨,“現在激活經費都沒撥下來,我們只能邊做邊等。”在實施報告(討論稿)中,小組呼吁“希望攻關領導小組盡快給予更大的財力支持,使攻關項目順利進行”。 另一個問題是協調。“本攻關課題參加單位多,時間緊、任務重、跨部門,因此需要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從行政上通力合作,確保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時間和財力投入,從而確保項目計劃順利執行。”小組懇切要求以“廣東省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將“SARS病原來源追溯研究工作方案”發給各參加單位,使該攻關項目能在相關參加單位中順利進行。” 此外,“希望能從政府層面上,與國家、部、委協調好科技攻關項目問題,減少參加單位的非技術性壓力,全心地投入攻關項目工作。” 而一些參與攻關的專家則呼吁:“目前廣東省尚無P4實驗室,若進入動物模型試驗階段,條件要求十分嚴格,投入大,具有較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