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和父親重打天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2日 11:13 《商務周刊》 | ||
媒體提起茅忠群,經常用“俊朗的年輕人”來形容,這位34歲的上海交大碩士,正一天比一天引人注目。 1996年,剛滿26歲的他和父親一起創建了“方太”品牌的廚具,現在,方太公司的品牌評估價值已經達到8億多元人民幣。而茅忠群也提前通過了父親茅理翔當初設定的對他的“帶三年,幫三年,看三年”的階段,這個寧波的家族企業的經營權已經由他掌管。 勸說后的接班 4月21日下午,北京嘉里中心,看上去更像個書生,而不是生意人的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茅忠群站在臺上,用帶著少許江浙話尾音的普通話宣布,“方太”開始從生產單一廚具向“廚房專家”發展。對于茅忠群和他父親茅理翔領導的方太來說,這是其爭取成為中國廚房第一品牌的非常重要的一步,為了這一步,他們已經儲備了多年的力量。 1994年,茅理翔的打火機企業飛翔集團已經做到世界出口量第一,但是卻因為技術含量低、競爭激烈而面臨困境。春節,茅忠群回家過節,那正是他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電力電子技術專業碩士的最后一年。年夜飯的餐桌上,茅忠群已經明顯地感受到父親的困境。 健談的茅理翔說:“我腦子里總是在反復思考企業的發展問題。中國的職業經理人缺乏信用和有效的制約機制。許多企業你給他做,做來做去就變成他自己的了。既然這樣,那又何苦去試驗呢?”茅理翔把希望放到了兒子身上。讓兒子到家族企業中來,一開始并不那么順利,茅忠群面臨著出國留學或者在上海就業的機會。“應該說,當時他也沒有做很明確的答復。”茅理翔說,“肯定他的思想斗爭還是非常激烈的。”在這個假期里,茅忠群在公司里邊上下轉來轉去。然后,母親出面做說服工作。茅忠群最后確定留下來。 工科背景的茅忠群說話非常簡潔,話不多,但有一個習慣動作,用手指在桌子上劃字。“創業之初我就對父親開出條件:第一,必須跳出以前,另外成立一個獨立的品牌;第二,另起爐灶。老員工不要,親戚不能進入;第三,關于方太方向性的決策,要由我說了算。” 茅忠群的這些條件,后來被證明是企業良好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基礎,也避免了家族企業普遍會遇到的裙帶關系的問題。同時,還是在以后面臨企業管理問題時茅忠群的“法寶”。 和很多家族企業面臨的交接班問題不一樣的是,茅忠群來到父親的企業,一開始不是繼承或者“守業”,而是要進行第二次創業。茅忠群必須和父親重新打一片天下。顯然,這是一件艱難和冒險的事情。茅理翔說:“我也很擔心,如果失敗的話,關系到兒子的前程。” 初出校門,還是一副大學生模樣的茅忠群開始和父親一起,做調查和研究。最終,他們選定做油煙機項目。在確定商品品牌時,茅忠群的“固執”開始表現了出來。茅理翔清楚地記得9年前的場景:“我認為應該叫‘飛翔’,對這個名字我很有感情,而且,飛翔集團已全類注冊,什么產品都可以生產。如果另外注冊一個商標,少說也要拖半年。” 但是,茅忠群并不同意這樣做,他的方案是“方太”。父子兩相持不下整整3個月。茅理翔說:“最后我是跟他真的吵了一架。”這也沒用。于是,茅忠群的母親再次出馬,但這次是做茅理翔的工作。于是有了現在的名聲大振的“方太”。 從早到晚商量 1996年成立的時候,方太規模非常小。“只有兩三個人、將近20個平方的辦公室,很少的資金。”但茅忠群的教育背景讓他在產品研發上有很大優勢。“包括設計產品我也參與,”茅忠群說。 “應該說,前幾年的企業管理都是以我為中心。”茅忠群說。茅理翔的幫助和指導來自更直接的方面。一個在創業前幾年一直貫穿在父子倆管理上的特點是:相互不斷的交流和商量。“我和父親不斷的就一些問題交流,人員的管理到產品的銷售,幾乎是事無巨細。”茅忠群說。 茅理翔和茅忠群的辦公室就是里外間。“我們這樣的交流很方便,”茅理翔說。 茅忠群也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即便是回到家,父子談論的還是企業的事情。“我們幾乎不說別的了。”茅忠群說,“回到家,還是得商量企業的事情,每天如此,我有的時候都會覺得煩。”茅理翔則到現在都很高興能在那時給兒子的各種“輔導”:“那時,我們也不管他煩,都給他講。”慢慢的,茅忠群也習慣了,“經常是談到晚上11點。”茅忠群說。 在如此密切的交流下,方太飛快成長。另一個間接“后果”是,茅忠群說到這點笑了起來:“我現在愛在下班后找員工談話,就是那時養成的習慣。” 但同時,“因為很多事情只需要父子倆商量就可以做出決定,”茅忠群說:“企業也呈現出‘人治’的成分遠遠大于‘法治’成分的情況。”到2000年的時候,企業發展有了規模,方太搬到了現在的辦公樓。這時候,茅忠群感覺到:隨著產品線構成以后,自己一天24小時的時間就不夠用了,“必須從‘人治’轉變到‘法治’。” 茅忠群把這一年定為公司內部改革年,著手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和營銷體系,并且請來了三家咨詢公司幫助方太建立管理系統,并為此投入的“費用可觀”。到現在,方太投入在員工身上的培訓時間達到了平均每人50小時。 也就是在這個期間,茅理翔參與公司的管理越來越少,有時候有意識的不發表意見。“我現在更多考慮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文化建設,具體的管理已經交給忠群了。”父親茅理翔說。 茅忠群也說:“我現在討論企業事情,大多都是和我的中層干部討論了。” 今年春節,茅忠群和妻子、父母一起出國。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全家旅游。在此之前,茅理翔就一直對兒子說,“企業發展了,比什么事情都讓我高興。”在茅忠群的印象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看好看的電視連續劇,就是心情舒暢的時候了。” 事實上,一起做企業的這幾年,也是父親和兒子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幾年。“從小我跟著外婆長大,難得看見父母。”茅忠群說,到小學時,他才回到父母身邊。但即便如此,茅忠群也不能常常見到父親。茅忠群和每個有同樣經歷的孩子一樣,每次父親出差回來,都會帶回好吃的東西,這也是茅忠群最高興的時候。 和其他望子成龍的父親不一樣的是,茅理翔沒有時間在學習上督導茅忠群,而是從小灌輸給兒子在中國很流行的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讓他欣慰的是,茅忠群果然喜歡上數理化,而且成績優秀。高中茅忠群就考上了重點住讀,再次離開父母身邊。 高中畢業的時候,拿過全國物理競賽二等獎的茅忠群得到了浙江大學的保送名額,同時,上海交大也希望茅忠群能去,但必須通過全國高考。為了這件事,茅忠群打電話回家詢問父親,茅理翔說:“我尊重你的意見。” 茅忠群放棄了保送,如愿考入上海交大,學習電力系統自動化、無線電技術專業。之后,茅忠群大學畢業,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感覺還是繼續讀碩士”。茅忠群回憶那時的狀態說。而直到現在,茅忠群說自己“仍然處在學習的狀態”。去年,茅忠群又從中歐國際工商學院EMBA畢業。 現在,茅忠群給自己定的要求是,每個月看一定的企業管理類書籍和雜志。每年出國看看先進的企業發展至少一次;每年外出至少15天,學習國內一些短期培訓班,了解先進的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