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從“陰”謀炒成“陽”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1日 12:58 《中國投資》 | |||
○王巍 應該說對MBO的鼓吹我是比較早一些,到現在我仍然認為,MBO進入中國的主流市場應當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勢。 但在近一兩年,MBO從潛移默化過程當中突然跳到前臺了。我覺得媒體或者是少數公司 正是上述這些導致了很多偏差,于是大家共同推論為是MBO的錯誤。 MBO最早來源于英國,英國最早強調國企改制,當時英國解決這個問題出現很多成功的MBO。美國的MBO更多是用來淘汰無效的管理層。如果用外部管理者去淘汰內部人的管理層收購叫Management Buyin,如果內部人收購叫Management Buyout。而中國管理層收購是Insider Buyout,即IBO,就是內部掌控局面和信息而且暗箱操作的管理者收購。 中國的MBO至少有這么幾個特點:第一,中國的MBO是一個潛移默化十幾年的過程,不像西方一個行為就完了。第二,中國沒有正規融資的渠道,所有MBO的融資過程是一個變相百出的過程,很難形成規律。第三,所有的談判都是私下勾兌,不是市場交易。所謂勾兌就像調酒一樣,是師傅帶徒弟式的,以感覺為主,無法推廣和總結。 而真正完成MBO要有3要素。第一個要素,是必須具有企業家功能的管理層,中國存在管理層,但是不存在企業家功能的管理層。中國的一些企業家是不可流通的企業家,企業管理者之間不太可能對接,他在這個企業做得很好,換一個企業就完蛋。不像西方是一個職業企業家。 第二個要素是要有一個收購標的。中國企業只有20年歷史,很多企業不完全是一個企業,所以說當你收購企業的時候,你發現產權不明晰,首先要變成企業。 第三個要素就是融資渠道。中國金融界在事實上并不認可無形資產,不承認管理的貢獻。中國所有的價值都是按照凈資產計算的,哪怕是破銅爛鐵,只要擺上帳面都是所謂資產。沒有人會給管理者貸款,所有的管理者融資都是變通實現的,都是不符規則的,所以中國的管理層收購在目前情況下還只能是內部收購。而一味停留在內部人收購的階段是很危險的,尤其是金融機構進來的話。這種危險表現在:把企業做爛,越做爛越有機會,也許是真爛,也許是假爛,這時政府就會甩手,也有人給你融資去重組。否則,如果企業做好了,政府不放,外面也沒有人給你貸款。現在媒體上炒做的MBO不去判斷企業管理層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一味鼓勵內部人瓜分資產,實際上就是鼓勵了浪費國家資源,鼓勵了無能管理層,這就是資產流失。相反的很多能干的企業家,把企業從默默無聞一直做到很大了,最后由于MBO處理得不好,被政府股東打掉了,這是很慘的。但是我覺得更為嚴重的是一大批不出名的、無能的管理層在控制中國許許多多的公有企業,從容不迫地暗箱操作來實現無能管理層的收購。 判斷成功的MBO有3條標準。第一,MBO是不是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是不是活得比以前更好,這是最主要的。第二,是不是有效管理層淘汰了落后管理層,但是不一定意味著管理人本身的替換。也許管理人在過去體制下處理不好,但在新的體制下會“痛改前非”。第三,管理層收購的操作是不損害國家利益,不損害社會利益,不損害關聯方利益,關聯方包括銀行、職工等各方面,至少在長遠上不損害,而且是規范的。 MBO本來是“陰”謀,是積極意義上的“陰”謀,是一個小團體的利益判斷和操作,不是一個群眾運動。但是,在目前狀況下被炒作成“陽”謀,因此大大增加了MBO的難度。當然這種狀況下,可以觀察到很多MBO的失敗,使得別人的失敗成為你的資產。(作者系萬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本文摘自于作者與牛文文先生的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