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SARS研究走出“壟斷圍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9日 17:54 《財經時報》 | ||
在一系列研究發現和科研成果中,中國的科學家似乎都落后于世界同行半拍;從SARS開始侵襲階段,中國大部分研究機構無法參與共同研究,到目前趨于蔓延的“研究運動”,暴露出體制弊端 本報記者 張立偉 2003年4月20日晚上,當中國科學院路甬祥院長找到因為搬家失去聯系的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陳凱先院士的時候,已經是夜里11點多了。路甬祥用了45分鐘的時間向他緊急下達了任務——迅速展開研究,尋找戰勝SARS的藥物。 21日零點左右,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沈競康博士接到了陳凱先長達1個小時的電話。戰役開始了。 “壟斷性”研究 根據有關報道,世界第一例SARS感染者是去年11月在廣東佛山發現,隨后在廣東省開始傳播。而從至今公開披露的信息看,在一系列研究發現和科研成果中,中國的科學家似乎都落后世界同行半拍。但在技術層面,中國的科研技術、設備以及工作效率并不低于境外同行。 記者調查獲知,從去年11到今年2月春節過后,廣東對于這種不明病毒的研究,在廣州呼吸病研究所、中山大學醫學院、第一軍醫大學等機構展開。1月21日,廣東省專家組到中山市調查得出“明確”診斷結論,認為不明肺炎就是“非典型肺炎”。廣州呼吸病研究所此時為主要研究力量。 有關研究進展上報衛生部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來專家予以協助。 2月11日,廣東官方正式公開承認,廣東已發現305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并有5例死亡。2月20日,中國衛生部向世界衛生組織做出簡短報告,稱2月11日發現的急性呼吸道綜合癥(ARS)病原可能是衣原體。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廣州專家說,廣州的研究人員很早就“清楚知道有冠狀病毒存在,因為已經分離出來了”;但同時,在病人體內也發現了衣原體。對于最終鑒定,廣州科學家選擇了“把研究結果以及相關資料上報衛生部”。 衛生部下屬的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經過研究,2月下旬,通過新華社宣布: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共同努力,引起廣東省部分地區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確定為衣原體。根據當時一些專家公開的介紹,衣原體是一種在真核細胞內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如果衣原體是致病因素,采用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治療非常有效,是完全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此時,中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院等機構仍然沒有被官方“約請”參與這一不明病毒的相關研究。而廣州的臨床專家根據臨床發現,“非典型肺炎病原是一種不明病毒,而非衣原體”。廣東當時早已經發現分離出不明冠狀病毒,至今沒有人公開承認。 “已經到這時候了,談這個已經沒有意義。現在最重要的是預防和加緊研究治療方案。”近日接受采訪的一位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傳染病研究所秦鄂德研究員對《財經時報》表示,2月底,他們就從來自廣州某軍隊醫院非典型肺炎尸解標本中分離并辨認出冠狀病毒,但是,“當時沒有及時鑒定。現在最要緊的是預防,這個問題最好不要再提。” 比美國晚了3天 對于認定“衣原體為病原”的結論,廣東省衛生廳2月18日下午曾召開緊急會議,向廣州與SARS較量過的醫院和科研機構征詢意見。據當地媒體報道,廣東專家組一致認為,不能簡單地認定衣原體就是惟一的病原,不能按衣原體的結論來制定治療方案,正是由于這種懷疑乃至否定,隨后對SARS病人采取了嚴格的科學的隔離和治療方案。這似乎也是“作為病源的廣東隨后疫情并不嚴重并得到有效控制”的原因。此時,對于這一不明病毒的確認權和解釋權,仍然掌握在中國疾病控制中心。 隨著病毒開始向中國香港、內地省份蔓延,此時,大部分醫生仍然不確切知道SARS的真實面目,從而導致大批醫護人員被嚴重感染。香港受到襲擊后,獨立的香港大學緊急研究,3月28日第一個明確向世界宣布:SARS是由冠狀病毒引致。 3月15日,這種曾被中國報告為“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的疾病,被世衛組織正式確定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 3月17日,世衛組織聯合9個國家的11個實驗室,組建了SARS研究的多中心協作網絡。通過這個藉互聯網聯接的安全網絡,研究者可以共享SARS的臨床實時病例和組織樣本,觀察對方的電鏡圖像、交換和評估研究成果。 但是,這個時候,中國的科研機構的組織和協調攻關,仍落后于世界衛生組織搭建的科研攻關平臺。據當時的報道,包括中科院以及頂尖大學的醫學研究機構在內,很多機構的專家都在理論方面對這一不明病毒進行判斷,而研究權和話語權仍然掌握在中國疾病控制中心。 4月4日,世衛組織發布了全球實驗室聯網系統以來的9項發現,主要集中于冠狀病毒。中國4月10日也予確定。而根據記者采訪得知,這時距軍事醫學科學院發現冠狀病毒已經一個月有余。 4月16日,一個荷蘭實驗室通過對一組非洲綠猿的實驗,確認SARS致病元兇正是科學家們高度懷疑的新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為SARS病原成為世衛組織認可的正式結論。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是在4月15日凌晨2點接到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病毒標本的,16日中午11點,他們就將2株SARS病毒的基因序列測試完成,速度不可謂不快。但是,4月13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癌癥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宣布,他們已破譯了懷疑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有關的冠狀病毒基因圖譜。此后,美國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相繼公布了自己所做的全基因排列。 北京基因研究所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說:“我們只比美國晚3天的時間。”這位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不知道為什么4月15日才接到測試要求。中國國家基因組擁有北方中心(北京)和南方中心(上海)兩個能夠基因測試的機構。 加拿大、美國、香港的研究機構正在申報相關SARS研究的專利權。北京基因研究所告訴記者,對于這種突發的傳染病疾病,他們不打算就基因測序申請專利,而是人類共享。 出現轉折 4月20日是一個轉折。 這一天,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考察了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發出了“依靠科學戰勝非典”的號召。 4月22日,陳竺等2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聯名向國務院提交了《以非典型肺炎(SARS)防治為切入點,構筑預防醫學體系,全面加強我國醫學科學研究》的報告。國務院對該報告做了重要批示。 記者得到的這份報告中建議:目前急需打破部門界限,組織衛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科技部、中國科學院、總后衛生部、軍事醫學科學院,以及研究型大學和重點醫學院校等力量聯合攻關。對突發性傳染病病原體的分離、鑒定及其致病機理、免疫機理的研究,是一項關乎全球人類公共衛生,具有重要社會公益性的研究,同時也充滿著國際競爭。我國學術界必須以人民和國家利益為重,摒棄部門觀念,迅速形成一支SARS研究的國家隊。 據悉,中國科學院在國家支持下,將以武漢病毒所、北京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依托,建立針對新生疾病的研究單元和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這些平臺可同時兼顧對突發性傳染病和生物恐怖防范的研究。 4月25日,中國組建科技攻關組,由科技部長徐冠華為組長。 除了中科院這支“國家軍”,以軍事醫學科學院為首的軍隊醫學研究和教育系統、中國高校研究機構以及醫藥企業、科技部下面的研究機構“大敵當前,萬眾一心”。據悉,至今已經安排針對非典防治啟動的科研攻關項目85項,落實經費1.08億元。 上海是中國生物科學研究力量強手云集的地方之一,僅中國科學院就有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機構。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恒4月29日上午考察了上海的SARS的科研攻關情況,上海生命科學院部署四大研究方向,參與SARS研究、SARS防治藥物研制以及與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合作進行篩選和設計抗SARS的新化合物。也就是說,對付SARS病毒的藥物主要由上海的科研機構完成。 體制的弊端 上海科研機構一開始曾遇到這樣的障礙:病毒細胞必須在病人死后才能獲取,但上海并沒有此類病例;而廣東并不提供病毒細胞,篩選平臺不共享。廣州的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當時不提供病毒標本是因為國家有嚴格規定。“對于這種有可能被惡意用作生化武器的病毒,如果沒有政府的指令,不能隨意擴散。” 病毒研究屬于生物領域,隸屬中科院生物醫藥局的上海藥物研究所接受了中科院下達的任務。相比之下,隸屬于高技術發展局的上海有機研究所只能“自己聯系”。 上海有機所計劃處傅克洪副處長告訴記者:“所有的藥物研究最終需要我們提供的化合物,我們是中國有機研究領域最好的機構。” 事實上,他們要“聯系”病毒模型,要“聯系”SARS病毒基因序列圖。在這場“大海撈針”的戰斗中,上海有機所迅速提供了第一批具有抗病毒活性化合物。這10種化合物已經送國家藥物篩選中心進行細胞水平篩選。 上海藥物研究所副所長沈競康博士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強調了另一個問題,就是科研也不能搞“運動”。對全國來說,傳染病的研究應該有序進行,因為這是一種傳染病,科學的態度非常重要。“全球病例只有幾千例,如果完全靠各種處于同一水平的研究機構一哄而上不好,靠商業利益刺激更不行。必須建立一支獨立的完全國家供養的隊伍。”沈競康博士及其他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中國的研究機構必須對目前落后的體制進行改革。科學家最渴望的是獲得實現自由遐想的空間,“目前的體制要求科學家都捆綁在既定的項目上,無法發揮個人的創造性。” 與國外獨立的研究機構相比,從SARS開始階段中國大部分研究機構無法參與共同研究,到目前蔓延全國的“研究運動”,無不透露出體制的弊端。“如何發揮中國科學家的智慧,可能更需要民主的體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科院教授嘆息道。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財經時報》 本站網址:www.caijingshi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