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9日 17:43 《新財富》 | ||
與“摩根”在中國市場上一貫勇猛進取的表現相比,“高盛”的在華業務可謂布局穩健,后發制人。在和華爾街及歐洲大陸競爭對手的激烈較量中,“高盛”的中國戰略漸露鋒芒,在股票承銷、公司并購及不良資產處理等主要業務領域均取得豐碩成果。 2002年7月,在“高盛”、“瑞銀華寶”與“中銀國際”3家承銷商的努力下,“中銀香港”(2338 HK)成功實現26.7億美元的海外上市。此項交易不但為中國金融與銀行體系的改 在中國并購業務方面,“高盛”繼2002年初代表“交通銀行”向境外投資者進行私募外,同年7月又協助“匯豐保險”以6億美元收購“平安保險”10%的股份。2002年9月,“高盛”作為“日產汽車”的財務顧問,促成了“日產”對“東風汽車”投入現金達85.5億元(約10.3億美元)的股份收購案。 這項被高盛(亞洲)公司副董事長肯尼思·柯蒂斯(Kenneth Courtis)稱為“將改變中國汽車業發展游戲規則”的交易,對參與雙方來說都具特別的意義:“日產汽車”作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投資,而“東風”現有資產中的70%被納入了新的合資范圍。“高盛”執行董事朱寒松表示,“日產”與“東風”的合作不僅清理了“東風”過去40年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且使“日產”借此全面進入中國,與“東風”共同向全球第4大汽車制造商位置沖擊(僅次于“通用”、“福特”、“豐田”)。 “高盛”董事總經理徐子望指出,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改造中國大型國企,會在引進行業戰略投資者的同時,還引進共同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經營管理,這比采取海外上市(通過資本市場的制約)對企業改造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此外,“高盛”還聯合“瑞銀華寶”與“中金”完成了“中移動(香港)”總額達102億美元的8省移動網絡收購案。在亞洲其它地區,“高盛”參與了“富邦金融控股”收購“臺北銀行”的交易,代表“和記黃埔”與新加坡科技聯合收購“環球電訊”;并作為韓國政府的聯席財務顧問,促成了“漢拿銀行”(Hana Bank)與“漢城銀行”的合并。得益于中國業務的迅猛增長,2002年“高盛”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并購市場排名第一(詳見表5)。 “高盛”在中國的不良資產處理業務與“摩根”并駕齊驅:2002年10月,該公司在同“龍星基金”(Lone Star Funds)的競爭中勝出,和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簽訂協議,向后者收購81億元的不良資產。2003年2月28日,“高盛”宣布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融盛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完成價值19億元的不良貸款和房地產資產組合的收購。這家合資公司是已完成工商注冊的第一家中外合作的資產管理公司。 由于全球股市長期低迷不振,大型國企股海外上市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為尋求新的業務,“高盛”逐步將大中華區業務關注的范圍擴大到中小民營企業。2001年初,凱瑞(Michael Carr)接替達特爾斯(Timothy Dattels)出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業務主管,標志著策略轉變的開始。“高盛”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曾通過承銷歐洲國企的股票,為從私有企業手中獲得業務奠定了基石。凱瑞說:“現在播種,在2005年及稍后的日子里,我們就會收獲。”“神州數碼”、“中國民航信息網絡”及“白馬廣告”等公司開始成為“高盛”的新客戶,盡管這3家公司的市值總和還不到“高盛”精英客戶“新加坡電信”的1/10。目前,“高盛”正在為中國內地房地產開發商“SOHO中國”和“世茂集團”(分拆內地房地產項目)籌備香港上市,“臺灣統一企業”也委托“高盛”做中國內地的上市規劃。 隨著“高盛”中國業務的縱深發展,本地團隊的組建也已啟動。徐子望表示,企業民營化過程中涉及眾多轉制因素,微妙的業務技巧只有洞悉國內文化的人才能掌握。光是招聘來自中國的歐美MBA不能確保人才的延續性,聘用在歐美念大學的內地人亦有局限性,因為其中大部分在高中前已出國,對中國文化認識不足。基于上述判斷,“高盛”從1999年起,每年在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院校系統地招聘應屆畢業生。此外,高盛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帕爾森(Henry Paulson)還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中擔任主席(經管學院首任院長朱基任榮譽主席)。 2003年3月24日,“高盛”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約翰·桑頓(John Thornton)表示辭去現有職務,并將受聘擔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全職教授,執掌該院的“全球領袖”項目。此前,桑頓已在“高盛”工作了22年,一度主管投行業務,在公司制定中國市場發展戰略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將繼續擔任“高盛”的高級顧問和“高盛基金”負責人。對“高盛”而言,桑頓在清華大學扮演的新角色有助于加強跨國公司與中國未來商界、政界精英之間的聯系,必將有力地促進該公司大中華區各項業務的長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