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原則與系統法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7日 19:13 經濟觀察報 | ||
任志剛/文 直到今天,大概每人每天所看到、聽到、觸摸到的東西和事件,有90%以上是表象,而只有不到10%是直接反映事物真實情況的。擁有知識話語權和貨幣話語權的人,用毋庸置疑的口吻對我們說,世界是怎樣的,你們應該學什么語言,用什么思維模式思考,學習怎樣的“先進”管理經驗,什么是你們應該做的…… 很多人都按照這些“真實情況”、“公認標準”和自己的歷史經驗行事,我們的認知和行為能力不斷地在局限的環境和謀生專業中得到特異的強化,因而很自然地形成對真實世界的曲解,形成特有的思維定勢和感情邏輯。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選擇遵循叢林原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為處世標準并將即期利益擴大化的行為,他們力求比自己的過去或他人生活得更好,卻很少有時間考慮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面。叢林原則產生信仰沖突、企業失信、欺騙、強權、偷盜、污染、壁壘與歧視。 另一方面,世間的力量循環相抵,過猶不及。每個人用于自私的智慧最終形成反作用力,通過社會循環機制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個人如此,企業如此,國家也如此。自私是人性的弱點,卻也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這種近似于自然選擇的生存法則奠定了人類社會系統法則的基礎。 與整個人類社會相比,白蟻土堡算是一個簡單的系統法則模型。但白蟻社會的復雜程度和一座小城市相比也不相上下,這是一個沒有交易費用的社會。蟻后、工蟻、兵蟻、繁殖蟻和蟻卵在時間和空間上形成系統結構。它們建造的蟻窩有柱子、拱壁和帶有散熱片的通風室。 白蟻的智慧絕對不是來自于個別的白蟻,白蟻個體十分遲鈍,腦子比針尖大不了多少,而蟻后的腦子比工蟻的腦子還小,白蟻復雜的社會行為是來自于所有白蟻的共同努力。例如,一群工蟻建造一道新墻,其中沒有任何一個有這道墻的藍圖,它們釋放化學訊號以協同完成這道土墻,協同作用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任務。但是,從個別白蟻中尋找這種知識的來源是沒有意義的。 白蟻展現了生命群體一個偉大的規律——整體的力量比所有個別成員的力量加起來要大得多。 經濟學者以自私和成本概念為基礎,已為解釋這個規律貢獻了智慧。 從個體意義上講,人比白蟻多了自私和智力。自私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但它又可能侵害社會總體利益。智力制造法庭、監管、認證等一系列看似無關的制度系統,來減少自私的破壞力。對付自私的惟一武器是智力衍生的系統法則——人類以社會整體價值最大化為標準,平衡自身利益與社會利益的行為準則。它通過有效的國際秩序,國家、企業、會計等制度以靜態的形式體現出來,更多地從道德、企業文化、商機中以動態的形式表現。 回看現實世界,人類基本上已走過“生存時代”,進入“生活時代”,貨幣效用的天平不斷地向滿足心理需求的那邊傾斜,個性、尊嚴、平等、知情權取代了簡單的生存所需。 以叢林原則為主流思想的商業行為只能成為養家糊口的現代版。商業“暴利”與尊重人性、克服自身弱點、承擔社會責任等形成新的對應關系。企業與社會高端道德的相干性越來越大,從會計制度的不斷透明化中可見一斑。 如果以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度為縱坐標,以時間為橫坐標,上方設一條橫線(人類社會理想的系統法則),下方設一條橫線(原始的叢林原則),那么,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就是在這兩條橫線之間,由左下方向右上方波動向上的函數曲線,在曲線上的任意一點到上方橫線的垂直距離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和企業的全部租值——可以折現的賺錢能力或使資本增值的能力折現后的價格。你的智力能丈量到多高,你又依此做了多少,決定了你的財富。在大多數人遵循叢林原則的時候,恪守系統法則,用相對的利己來實現普遍的利他,將改變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