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糧改實地調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7日 15:49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孟雷 合肥報道 在中國農村大變革中一直充當“急先鋒”的安徽省正在試點一項新的改革。2002年9月,秋糧收購之前,經中央政府同意,安徽省確定在滁州下屬的來安縣、天長市試點“糧食補貼方式改革(直補)”。所謂的“直補”,即把國家通過糧食企業以“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糧食、以間接補貼農民的暗補方式,改為將保護價與市場價的價差以現金形式直接補給農民 這一看似簡單的變動,表面上僅是增加農民收入的補貼方式的調整,背后卻附加著“兩放開”——放開糧食收購價格、放開糧食購銷市場,其實質將是對幾十年來國家糧食購銷體制的顛覆,并對國家宏觀農業政策、農業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鄭家松新增利潤200元 鄭家松是來安縣舜山鄉舜山村農民,全家5口人,8畝多地。兩個孩子均進城打工,老兩口帶著孫子在家種地。 以往春季種小麥、油菜,秋季種稻子。2002年因勞力不足且小麥、油菜價格較低,鄭家松僅種一季稻子。每畝收成約800斤,總收成6400余斤,留足口糧后,鄭家松向鄉糧站以0.51元/斤的市場價售糧3800斤,銷售收入為1700元。 每畝耕作成本約160元,8畝約1280元;根據核定,鄭家應繳納全年農業345.4元,農業稅附加69.08元,合計414.48元。1700元的銷售收入減去耕作成本與稅收,鄭家松全年農田耕作的現金收入為5.52元,利潤當然還包括留存下來作為來年口糧的2600斤稻子。 但實際上,鄭家松在去年另外得到了200多元的現金收入,這是因為“直補”的實行。 根據安徽省的《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方案》,來安縣按照農戶計稅常產的45.5%為依據核定農戶應補貼數額,每斤補貼農戶0.055元,鄭家松因此得到了200多元的直接補貼,這些補貼將用來抵扣掉一半多一點的農業稅及附加。對像鄭家松這樣的種糧農戶來說,這200多元不是小數,意味著可以購置幾畝地所需的種子、化肥。 而對其他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來說,同樣可以從中獲益。試點方案規定他們一起享受補貼,同樣是根據所種植土地以往的糧食計稅常產,不管他現在種什么。 這體現了直補的另一層深意,以往僅補貼給糧農、糧食的財政支出將轉變為補貼給農民、農業,除體現公平之外,將在實現農民種植自主權、鼓勵農民自發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控制糧食過剩進而促使糧價穩定等方面起到作用。來安縣糧食局裁員2000 農民所體會到的另一項變化是,不僅以往“打一槍就跑”的私營糧商如今大模大樣地上門坐收糧食,而且公家的糧站也放下了架子主動上門收糧,壓質壓價、克扣斤量的現象更是不見了。對農民所體會到的這些轉變,來安縣糧食局的王副局長坦承,“這都是給逼出來的”。 在直補改革前,這個縣級局下屬糧食購銷企業7個,另有28個分站及10個糧食收購點,而加工企業、副業企業尚未計算在內,企業在編正式職工3223人;7億元的銀行掛賬,每年需向銀行償付利息2000多萬元;近4億公斤庫存老糧,其成本1.2元/公斤以上,保守估計虧損1.5億元。 雖然如此,糧食企業仍是日子最好過的“熱門”單位。以往收購有補貼,且每收一斤糧、農業發展銀行給予一斤糧價的貸款,糧食賣不出去積壓則貸款掛賬,儲存仍有補貼。實行直補后,他們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新收購糧食的風險基金補貼取消。這個補貼是實行保護價時期,使糧食系統日子紅火的基礎。 安徽省財政廳的官員分析,按照以前將收購糧食補貼放在糧食企業以間接補貼農民的辦法,安徽財政每年共需要支付給糧食企業40億元,而最終能落到農民身上的不過4億。也就是說補貼的90%形成了中間利益流失,農民并沒有從巨額補貼中得到顯著實惠,真正的實惠大量沉淀耗散于壟斷體制下的流通環節。這個利益的取消,使糧食部門感受到巨大的市場壓力。它開始要靠市場化的買賣糧食獲利生存,而不能只吃政策飯了。為因應這個改革,來安縣糧食局3000職工全員競爭上崗,最終上崗的有900名,1300名買斷工齡解除合同,另近千名采取內退等方式解決。 不過縣糧食局的官員同時發現,直補、取消保護價的推行也是一個機遇,以往按保護價收糧肯定要高于市價,加上庫存成本,順價賣不出去是必然的,只能造成越來越多的虧損。改革后,新糧可按市價收進,雖然想賺錢的話要在半年內順價銷出,這有難度但完全有可能實現。 一些新的經營理念開始出現:“不再推陳儲新、賣爛的留好的,而是邊推新邊儲存,先把能賺錢的新糧賣出去,再等時機處理老糧”。2002年下一季的糧食購銷經營中,來安縣糧食局不僅將新收購的3.2億斤稻谷、1億斤小麥、6000萬斤菜籽全部順價銷出,還通過參與拍賣等辦法銷出部分鎖定的庫存陳糧,減虧幅度超過20%。“游擊隊”占據半壁江山 放開糧食市場的準入資格是這次改革中的另一項重要內容,不論何種經濟成分,所有制形式的糧商,都可向糧食、工商部門申請登證,合法從事糧食收購業務。在以往,他們被稱作“非法糧販”。糧食收購旺季,在各個交通路口,這些糧商是糧食、公安部門堵截、打擊的對象。他們的存在曾被認為“嚴重破壞了糧食流通秩序”。 但糧改后,在來安縣已有200多家經批準的本地和外埠糧商設點收購糧食。取消保護價后,農民的賣糧難不僅沒有出現,而且形成了國有糧食企業與糧商爭購農民余糧的競爭。以往不少農民就喜歡把糧食賣給他們,收糧時他們帶車帶秤下田,當場收糧當場付錢,優質優價而且農民不必勞神。按納稅常產直補后,農民把糧賣給他們一樣可以從政府領到補貼,國有、私營誰服務好、公道,農民就把糧賣給誰,這些以往的“游擊隊”已占據了購銷市場的半壁江山。“三老”與購銷貸款問題 與發端于安徽的其他農村改革相類,本次的糧改同樣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不同的是,以往像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舉措,基本涵蓋于省級政府的行政權力范圍內,落實在農民少交一些、政府少收一些上。而這一次的糧改則不然,時近夏征,今年的補貼標準、實施辦法還沒有著落。 來安縣糧食局的官員抱怨說,在“三老”(老人、老賬、老糧)問題并沒有給出明確解決途徑的情況下,硬將企業推向市場是不公平的。像來安縣糧食局,7億多元的農發行掛賬和4億多公斤的庫存陳糧,是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所必然造成的,糧食企業目前是背著包袱闖市場,沒有給予糧企像其他行業國有企業一樣的改革機制。國家要求企業把以往承擔的政策性負擔和虧損用今后的經營性行為來消化,本身就是政企不分的思路。 農發行的糧食購銷貸款政策,則是另一個爭執焦點。按照安徽糧改方案,農發行仍將繼續執行“收一貸一”的方式,以保證對糧企按市價收糧的金融支付。這對被逼走向市場的糧食企業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但在實際操作中,農發行對貸款使用的監管職能往往變化為直接指揮企業運作。 如在實際市場價每公斤0.95元時,農發行仍在指示企業要以0.8元收購,最后價格漲到1.2元,而收購貸款還沒有撥下來;而對待“老庫存”,農發行的處置思路也與糧食系統有一定差異。糧食企業希望處置方式能靈活一些,能銷就銷一點,農發行仍要求順價才能銷售,而經過若干年庫存的糧食其疊加成本已高出市場價許多,順價銷售基本是不可能的。但銀行講的是賬面道理,貸款出去購進的糧食雖然積壓在那里,但賬面上講不是虧損,低于當初的收購價賣掉了,虧損就會在賬面上出現。 去年11月16日,天長市、來安縣在蕪湖米市參加了一次拍賣,以低于當初收購價順利拍出庫存商品糧9.6萬噸,這在安徽糧食系統是首次,并被省糧食局認為是“極為有益的探索”,事先也經過省政府同意。但在記者的采訪中,糧食局負責人仍再三叮囑不要“宣傳”,因為這在農發行的規定中是“違反法規”的。 在糧改中獲得了合法地位的糧商們認為國有糧食企業對不完善的改革配套措施和農發行的抱怨純粹是“撒嬌”。一位糧商大戶說,他以往借以發財的方法就是“隨行就市,收低賣高”,這一優勢在糧改后已不復存在;而國有糧食企業在同他們一樣掌握了市場主動權之外,仍然享有著種種特權。如收購糧食的足額國家貸款,私營糧商不能申請;國有糧企仍然可以管理并無償使用由國家出資建設的倉儲設施,他們則享受不到;國有糧企以往的虧損,國家繼續給掛起來。他們認為,糧食是靠規模獲利的產業,諸如此類的不平等競爭,是個人與進入市場的國有資本、權力的競爭,怎么能認為是合理的呢?財政力不能支 本次糧改最嚴峻的壓力在于省、市(縣)財政的力不能支。 按照糧改計劃,試點地補貼資金來源為當地包干的糧食風險基金。在日常,這個基金的主要用途還將用來對糧食企業的“老庫存”予以補貼。考慮到試點期間,試點縣既要用這筆錢支付老庫存的儲存和銷售補貼,又要對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包干的風險基金必然不足,安徽省決定由省財政在一定時期內給予補助。從2002年起三年內,省財政分別按當年對農民直補總額的80%、60%、30%給試點縣補助。但直補政策試行一年后,省財政同樣感到捉襟見肘。 安徽省財政廳副廳長戴克柱曾表示:現在遇到的最大難處,就是老糧、老賬沒錢解決,像天長、來安庫存糧已達14億斤,庫存成本價高出市價2角,沒有能力解決,老賬已掛了130億,新掛賬幾十億,庫存糧食想盡快處理掉,又將是幾十億虧損,加起來就是200多億。財政部門在支付高額的老庫存倉儲、農發行利息補貼等費用后,給老百姓的直接補貼已無米下鍋。這個問題不解決掉,試點下一步就無法進行。 而試點地的官員對糧改前景的判斷更為小心翼翼,他們認為,如果省財政的“補助”不能下撥,僅依靠單薄的縣財政是難以為繼的。“補助”的性質也使他們產生了顧慮,去年去要這筆錢的時候,省財政廳讓他們打了條子,似乎含混地又有了“借支”的意思。“當然,只要有可能,還是要堅持下去,因為這個改革確實受到農民和市場的歡迎,也是今后的發展趨勢”,當地官員這樣說。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段應璧為這場改革的前景曾作過一條腳注:國家又不能從其他地方再拿一部分錢來做這項事情,這個事情只能是試點、研究,整體方案實事求是地說,現在還沒有,(但)方向是對的,一定要往這個方向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