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和“731”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5日 17:15 南方周末 | ||
一分鐘清新呼吸劉卓泉
□朱其 4月19日,我穿過北京機場戴滿口罩的人群飛到哈爾濱“731”遺址,參加了這個特殊時候和特殊地點舉辦的現代藝術展。 展覽在伊拉克被徹底攻占和“非典型”病毒在中國肆虐的時刻舉辦,實際上,這個取名為“暴力、死亡、時尚空間”的展覽醞釀也只有幾天。策展人沈少平是個在“731”遺址附近長大的旅澳藝術家,最近幾年他一直躲在距哈爾濱數百公里外的著名小城大慶做動物骨狀雕塑;另一個策展人劉卓泉是一個紀錄片工作者,曾在廣州從事“個人電視”的民間影像活動。開展前數天,他們與“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的館長王鵬不期而遇,“戰爭和病毒”使這幾個敏感的人一下子獲得了一種不言而喻的感應,并迅速促使他們決定推出一個針對性和時間性極強的藝術展。 “731”遺址是1932年日本“731”部隊進行鼠疫、傷寒、霍亂、炭疽、凍傷、結核、梅毒以及耐熱、饑餓、毒氣等非人性試驗的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殺傷性生化武器的研究基地。在前后14年間,先后有3000多名中國、朝鮮、蒙古和前蘇聯人在這兒被實驗虐待致死。巧合的是,美國人在二戰勝利后迅速接管了“731”部隊的研究成果,包括生化細菌的實驗材料。實際上,美國最怕恐怖分子得到的炭疽菌生化技術最早就來自“731”部隊在哈爾濱的實驗。后來,美國又將炭疽菌技術給了伊拉克用于對付伊朗。因此,美國對伊拉克掌握生化大規模殺傷技術的恐懼可見一斑。 剛接手“731”遺址紀念館沒幾個月的王館長最近一直忙于奔波,要讓“731”遺址像歐洲的“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樣成為世界矚目的人類反省的場所。由于美國向伊拉克追繳生化武器的布什戰爭,“731”遺址還受到一些美國學者和富翁的關注,不久前王館長還受邀去美國和有關人士商討在美國開設“731”分館的可能性。 4月19日早晨10點,難得有藝術活動的哈爾濱突然來了一批來自北京、澳洲以及哈爾濱、大慶本地的藝術家,用行為藝術、裝置等當代藝術形式表達對“暴力和死亡”的思考。開幕式是在“731”遺址的一段殘墻前舉行的。這段墻原屬于一個細菌實驗工廠,日軍撤退時被炸成只剩兩根巨大煙囪的千瘡百孔的單面墻,倒很像事先設計好的紀念碑,不愧為真正的“戰爭”藝術。 開幕式的所有藝術家和嘉賓都戴上了自制的紅色口罩,也給在場的許多哈爾濱中小學生發了很多時尚口罩。藝術家劉卓泉指揮大家做了“一分鐘清新呼吸”的集體行為。這個作品就像他在策劃手記中寫的,“這是一個由手中遙控器掌控痛苦或快樂的時代,真實在選擇之中變得撲朔迷離。一切有關暴力、死亡的真實事件卻被輪番上演的媒體大戰包裝為每天一集的‘電視連續劇’,現場的殘酷變成精美的畫面和敘事詩。” 現場的很多表演和裝置,都和這個地點以及正硝煙彌漫的戰爭和病毒背景有著一種奇妙的心理氛圍的呼應,很多作品都巧妙地借用了現場環境。藝術家沈少平和張灝穿著防化服在“731”遺址的埋尸場1號區做了一個“731非典型表演”,沈少平的許多“鬼魂蛋”雕塑也在1號區的泥土上引人注目;北京藝術家倉鑫將自己埋在1號區旁的地下,用舌頭舔各種日常物品;女藝術家楓翎化裝成圣母懷抱著一顆炮彈,使圣母形象十分的“酷”;軍旅畫家邢俊勤做了很多玩具士兵掛在象征和平和綠色樹枝上的裝置;女藝術家柏苓也模擬了“病毒實驗”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