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者--證大冷眼旁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3日 14:47 《中國企業家》 | ||
在戴志康看來,集結在浦江兩岸開發的大量資本只是在追求一個沒落的貴族。這或許代表著那些難以躋身“重修上海”主流行列的民營企業的某種心態? 文/本刊記者 戚娟娟 戴志康曾是胡潤密切注意的上海人物之一。他創立的證大集團下轄房地產、證券投資 2003年2月18日,沉思片刻后,戴志康正式接受本刊記者采訪,說的第一句話竟是:“北京的媒體和企業家、學者看不清上海,上海的當地人也看不清上海。”他認為,只有一些從外地闖到上海、在這里建功立業的人、一些沒有什么發言機會的人,才能看清。 其中當然包括他戴志康。 上海距離戴志康的家鄉江蘇海門,僅一江之隔。1981年,戴志康帶著父親給的50元錢,只身離家來到北京。在北京度過7年的金融系學生生活后,1988年到海南創業,失敗,回到北京,之后再次南下。整個青年時代,他似乎很難安定下來—直到來到上海。 “新上海人” 長于資本市場運作的戴拋出了一個新的概念:“新上海人”。 “什么是新上海人?新上海人就是從浦西過來、從全國各地過來、乃至從世界各地過來,在上海創造新歷史的人們。”戴志康稱,證大開發的水清木華公寓是為“新上海人”打造的住宅,將成為“新上海人”的聚集地。 緊鄰浦東世紀公園、位于“上海最適宜居住的社區”聯洋社區的水清木華公寓最大的特色在于一個大型環帶水景,每戶居民都能鄰水而居,設計者同時還結合水景設計了五個主題園林。為追求格調,戴志康甚至不惜重金,以260萬元收購了法國雕塑大師愷撒的名作《大拇指》,安置在證大水清木華藝術會館。 戴志康在投資“水清木華公寓”背后的盤算是,從2000年起,5年內浦東的房地產市場總量將達到2000萬平方米,證大起碼能占到5%。“5年開發100萬平方米,這個數字不夸張,也不陌生。” 邊緣化生存 那么,上海完全向他敞開懷抱了嗎?在浦東,戴志康的事業看上去游刃有余,到浦西則困難重重,甚至寸步難行。他不得不默認這個事實:在上海,跨區經營比跨一個省似乎還難。 2000年10月,戴志康形成了關于集團投資戰略的想法:重點在上海進行投資,60%-70%的資源投資在上海,其中80%到90%投資在浦東。浦東之外,他的態度很謹慎,“上海的其他區縣可能也有機會。” 他不會忘記,上海的土地最初帶給他的感覺并不美妙。 1998年,他打算切入上海,給一位項目經理下了命令:找地!項目經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拿到了金橋的項目,戴志康打算用4000萬元將它啟動。可是,地產證到手了,錢也付出不少,證大最終卻生生地被這個項目甩掉了。“上海的某些同志對我們這樣的企業懷疑,小船拖大船,總覺得你拖不動,加之我們是一家民營企業,難免被人誤解、被人閑話,甚至說你有貓膩,出現撕毀合同的事件。” 好在此時證大在杭州的“湖畔花園”已有聲有色,戴志康將有關的領導請到杭州去參觀,獲得肯定后,不計一切代價用了1年多時間,拿到了另一塊地皮,終于在上海站穩腳跟。 “剛進來的時候,你能不能搞下這塊地皮,能不能搞定這個項目,這都是生死問題。” 目前,證大集團在浦東已占有總開發面積85萬平方米的土地。金融出身的戴志康說,他要把資本市場的運作加進來,“現在房地產市場處于這么好的時期,而且能裹動巨大的社會資源,對我來講房地產是最好的手段。” 可提到上海人津津樂道的黃浦江兩岸開發,他的口氣卻是酸酸的,“任何一個開放商只要有能耐的話,對浦江兩岸的開發都會心動。那是上海的中心地區。” “但是,”他話鋒一轉,臉色也旋即一冷,“沿江開發,很大程度上等于老城改造這樣一個概念。老城只是上海的一個過去,上海在擴大,它的中心會發生轉移。很多人在感情上不認同這一點。大量的資本在追逐著一個老的中心,追求的實際上是沒落的貴族!” 他承認,“每個地方每個人都有局部的利益,如果我在老城區呆著,我在老城區有一塊地,我可能不這樣想。” 主體意識 在老城區謀不到什么好處的戴志康,為了建造位于浦東的證大藝術中心,已經更換了三位設計師,設計了兩套方案,醞釀了一年時間。 “這個藝術中心的建筑風格要能代表我們中國人主體意識。既不是復古的,也不是崇洋的。現在的設計師總是把握不了中國人在當今社會的生活方式,要么就是古代的,要么就是西方的。”他聳聳肩說,對藝術中心的建筑風格還沒有想透徹,現在還停留在否定一個又一個方案的階段。 這個舉動在許多人看來,風險不小。上海類似藝術中心的新建筑物一度如雨后春筍之勢,效益好的卻不多。證大在上海滾動開發的三個大項目,總投入不過一億多元,而證大藝術中心的項目總投資預計將一舉超過十億元。可戴志康堅持獨資。“主體文化意識的建立、創新,首先也要看什么樣的資本。吸引了外資,洋人不可能給你做中國的文化意識形態的東西;港臺、新加坡資本有的講究,有的不講究這個問題;而上海當地的國有資本是最崇洋媚外的,不能指望他們。 “真正稱得上有主體意識的,還只能說是正在這里建立新的民族工業、還在成長過程中的民營企業。但民營資本在上海處于相對比較弱的地位。”無疑,藝術中心是證大下一個5年精心主打的產品。他需要這個,需要在上海浦東——即使是都市的邊緣,為自己留一個夢想。“我一直想造一個標志性的產品,它的意義就像90年代上海建筑的標志金茂大廈。” 順便提一句,在上海同行中,戴志康最欣賞復地的范偉。范偉來自浙江,也是戴的概念中的“新上海人”。同身處浦東的證大集團遙遙相對,復地的地盤多位于浦西邊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