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險商啟動“非常營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0日 10:38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藍姝廣州報道 當保險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非典,中國整個保險行業的智慧與勇氣受到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非常營銷” 作為全國第二大保險市場,又加上最早出現非典病例,廣州集中了整個廣東省85%的非 中國人壽包含非典責任在內的健康醫療險被稱做賣瘋了,從以前單日的200件投保一路飆升到單日1200件投保;中意人壽在大張旗鼓推銷其一款叫做“樂安心”綜合住院補償醫療保險產品,稱可對因非典住院的客戶報銷住院費用,并聲稱該產品是目前廣州市“惟一可單獨投保的大額住院醫療保險”,其保額最高可達到20萬元;泰康人壽在4月28日設立非典專項慰問基金500萬元,對投保該公司健康醫療險所有新老客戶,凡在今年8月31日前感染非典者,除可獲得按條款規定的賠付外,還可獲得2000元非典慰問金;中宏人壽特別推出了一項“非典特別關愛行動”,中宏將為確診為非典的客戶送上每人1000元的特別慰問金,凡是被確診為非典的客戶,在隔離病房期間的每日住院補貼,實行雙倍賠付;而相對保守的中英人壽也采取積極措施,設立關于非典索賠的綠色通道,將通行的60天到180天觀察期縮短為14天。一系列的打著非典旗號的產品據說已經被各大保險公司上報保監會待批。 各保險公司們似乎看到了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背后的機會,盡管業務員直接的面對面拜訪與開發新客戶工作有了難度,但各個保險公司想出了種種新方法來,廣州保險界人士對此給出了一個公認的新詞:“危機營銷”,即危與機并存,“危”是對于非典風險的判斷以及市場前期的恐慌將保險公司們習慣的面對面銷售打得落花流水,“機”是保險公司如何將潛在提高的保險意識轉化成現實的購買力。“非常”困惑 5月8日,一場內部涉及到非典時期的保險營銷策略、非典患者的理賠服務、非典產品的設計和推出的座談會吸引了保險界人士。中國人壽、平安、太平洋、太平、信誠、中英、中意、泰康、友邦、新華、中宏在廣州齊聚一堂,共商對策。 中國人壽廣州分公司的資深人士楊燕歌的觀點博得了同行的認同。楊燕歌稱廣州的保險公司對于非典進行了冷靜、成熟的處理,表現出很大程度上的人文關懷;保險公司對于非典并沒有表現出強大的銷售熱情來發國難財,并沒有“跑到火葬場門口去賣保險”。但楊也道出了在非典產品推出上的困惑:各保險公司并沒有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開發和推出非典產品,在產品的設計上、品種形式上甚至命名上都還有著許多的茫然,產品出現的形式是主險還是附加險都需要考慮。 中英人壽王偉在會前對記者稱,在他看來,專門針對非典的產品,在設計上缺乏科學依據,任何一個醫療保險產品的設計都要經過精算,對于疾病要考慮到發病率等綜合性因素,而現在一些保險公司推出的所謂非典產品根本沒有算,很大程度上是利用非典在做廣告、搞促銷,打的是非典牌,賣的是其他產品。保險合同責任是不能隨意增加的,責任增加就意味著賠款增加,賠款增加就意味著成本增加,最終會由被保險人支付更多的費用作為對價來承擔。而友邦、中宏、信誠、太平人壽也紛紛表示:我們根本還沒有辦法去做精算,甚至連一個大概的估計都很難。 當然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似乎是保險公司們的一個臨時應急行動,王偉認為最先行動的是中資公司,他們的動作都比較隨意,這種行動有著深層次的政策因素,他們更多表現的是一種人文關懷;而合資壽險公司則顯得相對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