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新傳下篇--再寫傳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08日 13:01 《科學與財富》 | ||
(1)喜歡股價下跌 提及巴菲特,很多人總是把他和華爾街聯系起來,并希圖從那兒獲得股票投資的真經,這種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巴菲特的股票投資十分成功。但,如果你仔細傾聽這位居住工作在艾奧瓦州的奧馬哈老人的話語,會發現他和華爾街可謂道不同不相謀。 以一個最為淺顯最容易讓人誤解的事情為例,巴菲特是因堅持長期投資而獲得成功。這很容易牽扯入買賣股票的時機和時間長短的投機與投資之辯中。而事實上,巴菲特與華爾街機構更不要說一般的散戶對股市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在這兒,我提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市場中人,你敢在公開場合說股價下跌是好事嗎(而且不以稀釋泡沫為由)?如果你在華爾街,人們會對你側目而視;在深滬股市,若你是普通投資者,當心被人罵娘;若你在媒體上發言,當心遭人圍攻。可是,巴菲特就坦承他喜歡股票下跌,而且越低越好。其實,這就是以交易(賣)為目標的華爾街思維和以企業投資(買)為目標的伯克夏理念根本不同所在。巴菲特就說過,許多投資者不合邏輯地在股票價格上漲時心情愉快,而在他們下跌時悶悶不樂。令人不解的是,在對食品價格的反應中,他們不會表現出這樣的混亂:他們知道自己永遠是食品的買家,并且歡迎不停下跌的價格,譴責價格上漲(只有食品的賣家不會喜歡一路下跌的價格)。 由于巴菲特不是將股票看做一種時刻交易的符號,而是公司的一小部分(他多次重申更喜歡年復一年地買進整個公司),那么下跌的公司價格將使伯克夏受益,而上漲的價格會傷害伯克夏。 巴菲特下面一段話會讓我們那些高唱“今天好明天會更好”的股評家和證券媒體汗顏: “低價格最常見的起因是悲觀主義,有時是四處彌漫的,有時是一家公司或一個行業所特有的。我們要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開展業務,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悲觀主義,而是因為我們喜歡它造成的價格。樂觀主義才是理性投資者的大敵”。 (2)宿醉未醒 在2003年早春,巴菲特對伯克夏股東的信中,他對現今的股市評論是:“連跌三年的股價雖已大大提高了普通股的吸引力,但我們仍幾乎難以找到哪怕對我們只有溫和吸引力的股票。這種令人沮喪的現實情況,反映了股價在‘大泡沫’時期達到的高度是如何地瘋狂。而且不幸的是,酒醉的時間可能會和暴飲的程度成正比”。 巴菲特說,除非他發現哪只股票有較大的產生至少10%稅前回報的可能性,否則他將會離場觀望,而目前的狀況仍屬于后者。 “有時打盹要比驚醒著的收獲還要好”,巴菲特比較喜歡這句話。 (3)購買垃圾債券大獲全勝 2002年,巴菲特出了奇兵,對一些垃圾債券進行了投資,“總體來說,我們在這方面的投資獲得了五倍的收益,去年年底這個部分的資金增加到了83億美元”。 巴菲特說,在高收益率的垃圾債券市場中投資,和投資股市基本相似,“因為都需要衡量價格與價值的關系。而且都需要在上百個投資對象中尋找數量很少的、回報風險比率較有吸引力的品種”。 當然,巴菲特也承認垃圾債券市場所涉及的企業“更為冷僻,因此我們預計會在某些垃圾債券上嚴重虧損,但迄今,我們在這塊做得還不錯”。除此之外,巴菲特沒有透露更多的消息,這和他的一貫原則相符,怕是泄露消息而被人搭便車吧。 在以往的伯克夏的投資組合中,固定收益證券所占比例遠遠低于其他保險公司。像在1993年,包括債券和優先股在內的固定收益證券只占伯克夏投資組合的17%,而大多數保險公司的這一比例要在60%至80%之間。 巴菲特過去一般很少買入低于投資級的債券。一旦買入的幾種低于投資級的債券,也被巴菲特稱之為“墮落的天使”——最初是投資級但因時機不佳被降級的債券。其典型案例是在1983年、1984年買入1.39億美元華盛頓公用電力系統債券(票面價值2.05億美元)。而他對垃圾債券(也叫高收益債券)的態度更為謹慎,他認為這種新的投資工具是“冒牌的墮落的天使”,因為它在發行之前就是垃圾。 在80年代垃圾債券盛行時,以米爾肯為首的倡導者根據過去的歷史數據證明較高的利率可以補償投資者可能遭受的違約風險。巴菲特反駁道,要小心金融業,這種利用歷史業績證據的把戲“如果歷史書是致富的關鍵,那么《福布斯》400大富翁將都出自圖書管理員”。 巴菲特對當時盛行的垃圾債券非常反感,他攻擊垃圾債券的經營者像癮君子,不是把精力放在尋找治愈其滿身債務的良方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尋找另一次毒品注射上。至于那些垃圾債券的倡導者是“金融變態者”。 當80年代末90年代初垃圾債券市場崩潰時,巴菲特變成了詩人:“金融界的天空因為衰敗公司的尸體而變得陰暗”。 不過,巴菲特是個“即有原則也有靈活性”的人,他說過:“僅僅固守一種特定的投資類型或投資風格,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超常的利潤。他只能通過認真評估實際情況并不斷訓練獲得這種利潤。 巴菲特曾在1989年、1990年兩年間,以低于債券面值的價格購買了RJR納比斯柯公司4.4億美元的垃圾債券。1988年,KKR公司憑借銀行貸款和發行垃圾債券成功地以250億美元價格收購RJR納比斯柯公司,是當時十分轟動的“大交易”。但由于其后垃圾債券市場崩潰,殃及RJR垃圾債券。巴菲特卻認為投資該債券可獲得14.4%的收益(相當于一個企業的盈利水平),并且其低落的價格還提供了潛在的資本收益。 1991年看,RJR公司宣布將按債券的票面價值贖回大部分垃圾債券。這一公告使其債券價格上漲了34%,巴菲特從中獲得1.5億美元的資本收入。巴菲特在2002年投資的垃圾債券是否大多數類似RJR債券,還是……有待繼續觀察。 (4)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在對待衍生金融工具的態度方面,2003年的巴菲特卻變得越來越負面。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說,他和查理均認為,衍生產品不管是對參與交易的各方,還是對整個經濟體系來說,都是“定時炸彈”。因為,在衍生合約履約前,交易雙方通常在當前業績報告中計入“巨額利潤”,而實際上沒有發生一美分的交易。 “衍生合約的想像空間,和人類的想像力一樣無邊無際,或者有時可以這么說,和瘋子的想像力一樣沒有邊際”,巴菲特寫道。他還以破產的安然公司為例,在這家公司,多年以后才履行的寬頻互聯網衍生合約都計入了當前的業績。 巴菲特稱,衍生合約的另一個問題是,“在一家公司遇到麻煩時,衍生合約會因為一些毫不相關的原因而使問題嚴重惡化。產生這種累加效應的原因是,很多衍生合約要求信貸評級被下調的公司立即向合約另一方提供抵押品,這樣會導致惡性循環,從而使企業徹底垮掉”。 巴菲特并非無的放矢,他的通用再保公司也陷入金融衍生品的泥沼中,僅2002年就在這方面稅前虧損了1.73億美元。在1998年收購通用再保時,伯克夏并不想要它的衍生品交易部門。但巴菲特沒能夠出售掉該業務。 不能出售,就自行了斷吧。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巴菲特感嘆道:“事實上,再保險和衍生品業務有一些類似:見鬼,兩者都很容易進入,但退出來幾乎不可能。在這兩個行業中,一旦你簽了一份合同,這可能要求數十年后大額付款,你通常只能遵守它”。 截至2002年年底,通用再保還有14384份待履行合同,涉及遍布全世界的672個相關交易方,其錯綜復雜令人如墮云霧。給如此的投資組合估價,哪怕在專業的審計員之間也會產生大相徑庭的認識。 在2002年給股東的信函中,巴菲特也提到了當年專業從事衍生品市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營救行動。1998年9月23日11點40分,在外旅游的巴菲特對快要破產的LTCM報價,伯克夏、美國國際集團和高盛公司愿意出價2.5億美元購買年初資產凈值尚高達47億美元但當時只有5.5億美元的LTCM。但由于巴菲特沒有弄清LTCM的復雜結構,他報價的合同在法律上站不住腳,LTCM的律師又沒法和他聯系上,大家只得作罷。 從今天看來,巴菲特也許應該慶幸當時的“草率”,因為看來至少伯克夏對衍生工具束手無策。 (5)小城故事 由于巴菲特對買整個企業比買其中一部分股票更感興趣,在每年他致股東的信中都會抽出一個章節來談各種收購事宜,而其中必定有一個富有人情味和鄉土味的企業故事。 2002年伯克夏啟動的最大的收購是TPC公司。 TPC是1980年創辦的。創辦人多麗絲當時是個芝加哥郊區的34歲家政學教師,生有兩個小女孩。她并沒有任何創業的渴望,只是想干點什么來貼補家庭的微薄收入。 多麗絲以其壽險單作為抵押借貸了3000美元,然后在家里的地下室成立了TPC。她的計劃是面向婦女推銷廚具,并給以顧問指導。在第一次開車出發推銷的路上,多麗絲心里直打退堂鼓,告訴自己是注定要失敗的,但那個晚上客戶喜歡她和她的產品,購買了價值175美元的貨物。 從此TPC上路了,多麗絲同丈夫一道,在第一年完成了5萬美元的業務。22年后的今天,TPC通過67000位廚房顧問的努力完成了一年7億美元的業務。2002年8月,多麗絲與巴菲特在奧馬哈碰面。此前,巴菲特曾去過一次TPC聚會,他很容易地發現為什么此項業務能夠成功。TPC的產品,很大程度上擁有專有權,樣式新穎但非常有用,另外顧問學問豐富且熱情。所以,巴菲特花了10秒鐘作出了收購決定,這是他的一貫風格。 (6)悶聲發大財 2002年,盡管經濟不景氣,伯克夏的各種非保險業務也表現出色。十年前,公司從非保險業務中賺取的年稅前利潤是2.72億美元,現在從伯克夏不斷擴大的制造、零售、服務和金融業務收入中每月就賺取這個金額。 在非保險業務中,伯克夏持股達80.2%的中美能源公司業績在2002年和今年仍在增長,它擁有的180億美元的資產是伯克夏非保險收益的最大源流。鞋業已經結束了2001年的虧損,伯克夏的家庭和建筑相關的業務則為公司貢獻了9.41億美元的稅前利潤。 有意思的是,與這些不起眼的業務相比,伯克夏擁有的少數股權的EJA(企業主管飛行計劃)卻仍處于虧損狀態。對巴菲特比較熟悉的人應該記得他在1998年致股東的信中,隆重地推薦過EJA。從表面上看,EJA確實是個巧妙的點子。按照部分所有權計劃,企業主管可以買下由EJA提供各種系列的飛機,比如說八分之一的部分所有權,如此他便可獲得該飛機每年100個小時的飛行時數,不過每個月他還必須支付一些管理費以及真正搭乘的鐘點費。然后,他只要在幾個小時前通知EJA,公司就可以在全美指定的5500座機場安排好飛機。換言之,EJA的便利性與你打電話叫計程車一樣的方便。 巴菲特親身使用EJA后,對此創意很欣賞,他把伯克夏的專機賣掉,與EJA達成了7.25億美元(現金股票各半)的交易。 EJA在1986年創辦,目前也是同行業的翹楚,但仍是虧損,而且巴菲特預計2003年還會嚴重虧損。巴菲特的解釋是EJA在美國賺取的少量利潤被歐洲的虧損所抵消。 EJA未來的前景可能很好,但巴菲特忽略了一點,企業主管沒有幾個會像巴菲特那般節儉,而這一點應該是經常指責CEO貪婪和玩世不恭的巴菲特很清楚的事情。 (7)永遠和勝者一起工作 管理學教授孫滌先生讀完2002年伯克夏年報后,提醒我注意巴菲特的管理有道。 確實,在巴菲特致股東信的一開頭,他就提到伯克夏擁有一個出色的管理團隊。主要的證據是38年來,伯克夏從來沒有一個部門或分公司的執行總裁跳槽到別的公司。包括副董事長查理在內,伯克夏有6個經理人超過75歲,而巴菲特和另外一個經理也已經72歲了。 伯克夏的團隊之所以有如此凝聚力,與巴菲特有意識不在經理背后指指點點有關。巴菲特早就說過,要是他這樣做的話,大部分的經理人可能早就干不下去了,因為他們大多根本可以不必再靠工作過活,75%以上的人都已相當有錢。說實在的,巴菲特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當年巴菲特收購伯克夏后,公司的主營業務紡織一直在走下坡路,直至最后不得不關閉。在分析失敗的原因時,巴菲特不但沒有對紡織廠經理責備,反而認為他們作為這么出色的經理對夕陽行業也無能為力。然后,反倒把自己批評了一番。同樣,通用再保出了毛病,巴菲特也沒說什么經理人不好,倒對他們的努力扭虧表示感謝。 在2003年致股東的信中,巴菲特又以歷史上一個真實的球童Bennett作為例子,來表達自己的管理理念。Bennett一直不斷跳槽至棒球聯賽冠軍隊,跟隨他們一起成功。巴菲特自比球童,“在伯克夏,我經常把球棒交給許多美國業界最有份量的擊球手”,成為一個勝利者,就要同勝利者一起工作。 我們無緣讓巴菲特作為自己的“球童”,但我們應該經常傾聽一下來自奧馬哈的聲音,那勝利者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