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SARS特別報道:走向健康國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5日 18:32 經濟觀察報 | ||
本期《經濟觀察報》預告 2003年4月24日傍晚,北京西河沿小學一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上放風箏,他是快樂的,盡管他的笑容被遮蓋在口罩之下。SARS——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將怎樣塑造中國的國家性格與情緒(A4版)? 眾多意見領袖、投資者和商人表達了他們的第一反應(A2版); 令人欣慰的是,在本報組織的“SARS危機中的政府、社會與民眾”論壇上,6位學者都如期而至,他們的建言,讓我們獲益匪淺(B1-B4版)。 雖然SARS對社會、經濟都造成了影響(A5-A8版), 但全社會面臨的共同危險正在把各個階層的人們團結在一起(A4版)。 我們不應該忘記,疾病始終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并行(C1版)。 除了對政府和科技的信心,我們還可以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尋找勇氣、慰藉,甚至尊嚴和幸福(C2-C3版)。 社論 讓我們共同承擔 現在,每一位生活在北京的人都能感受SARS的威脅,它距離我們很近,包圍著我們,讓我們在不潔的空氣中掙扎,造成了我們行動上的慌亂。 我們每天都在看新聞,聽各種建議,不停地洗手,在屋里也戴口罩,甚至當我們聽說一種不祥的消息之后,就會立刻引起生理上的反應,我們會感到各種各樣的不舒服,在身體的各個地方。 SARS,這種人類從未見過的新的病毒,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不斷地奪去人們的生命,而且,我們知道,它還沒有停止蔓延。 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知道,即使厄運在眾多生命之中做出了非同尋常的選擇,讓我們當中的某一個人成為不幸的人,這并不能改變什么,這只是世界萬物發展延續中的一個悲傷的故事,人類終將能夠保持自己的尊嚴。 所以,在這場災難面前,我們——所有的人,應該共同承擔。 很早以前的哲人曾經把人的一生概括為三個字,即:生、畏、死。說我們最大的畏懼就是死。但是我們很多人現在都認為,比起求生的欲望而言,我們的尊嚴更為重要,我們不能被疾病所嚇倒。 我們之所以有了這樣的觀念,那是因為文明進步的結果。現在我們相信,依靠我們全體的智慧和意志,我們能夠戰勝任何我們共同的敵人。我們可以依靠現代科學、有崇高職業精神的醫生以及我們之間的互助來渡過這一段苦難。 還有,我們現在的政府正在做著他們應該做的一切事情,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的行動給人們以鼓舞,他們在不同場合強調著科學技術的關鍵作用。政府的各個部門也都做出了理智而且果斷的安排,我們相信,即使事情可能不會很快變好,我們也不會成為無助的人,最后的預案或許已經放在了政府領導的案頭,一切都會在準備之中。 我們還知道,在世界各個地方,有不少科學家在幫助我們進行研究,以后我們還會得到更多的幫助。 所以我們的生活仍在繼續。工廠還在生產,商店還在營業,甚至還有我們認識的一些年輕人打算堅持原來的計劃,在五一節那天舉辦一個簡單而且衛生的婚禮。 在最初的恐慌過去之后,我們現在可以聽聽其它方面的消息了。比如說廣播電臺打斷正常的播音幫助尋找一位出租司機,因為那位司機自己還不清楚他的車上曾經坐過一位染病者,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身處險境;比如,圖書館為北方交大被隔離的51名學生送去了300多冊圖書,使他們不至于在遠離我們的時候感到寂寞。比如有更多的人開始早晚跑步煅煉身體,還有一些人聲明自己隨時愿意充當志愿者來照顧病毒感染者。在我們這些普通民眾之間,人性的善良和堅強的意志被一場疫情激發出來,這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莫大安慰。 白衣天使們也在眷顧著我們。現在我們從每天的疫情報告中得知,這些救助我們生命的人是受到損害最多的人,他們遵循著醫祖孫思邈的教誨:“誓愿普救生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生命。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而我們已經在內心里決定,今后一定要為葉欣、鄧練賢們樹一道豐碑。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依靠的人,我們完全可以不懼怕任何必須采取的救治措施,包括不得已而實施的隔離。這種必須做到的與親人的分離,不僅僅是因為法律上要求,更重要的是它也體現了我們理智的相互救助的精神。 SARS出現了,它就存在于我們共同呼吸著的空氣當中,這等于告訴我們一件事,我們每一個人感受到的痛苦都是我們共同的痛苦。我們無處可逃,必須共同擔當。盡管我們自身非常弱小,但至少我們應該從精神上平等地分擔它。我們有悲憫的情懷。這種悲憫的情懷能夠使我們這些脆弱的靈魂與卑微的生命彼此慰藉,從而使我們堅強地生存下去。 傍晚時分,一陣清涼的風從北京上空刮過,十分釋懷。 胡祖六: 注意到SARS危機給中國已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是重要的。中國已經快速地融入全球經濟,缺乏可信賴的信息發布和透明度對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會產生負面影響。中國的領導人必須迅速行動控制,兩個高層官員的免職是個好的開端。 樊鋼: 面對“非典”這樣的災難,宏觀經濟政策的問題就在于如何在加緊防控災難的同時“擴大內需”,以保持經濟的增長。而且在這種條件下擴大需求,顯然要對政策作用的特殊方式、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等等給予更多的關注。不過,就中國當前的情況而言,有點“過熱”的嫌疑,如果沒有“非典”出現可能還應采取政策抑制需求增長過快,所以,似乎現在還可以先看一看各種因素變化趨勢再說,暫不采取大規模的政策行動。 陸建華: 關于SARS事件,我要強調“三個務必”:務必不要忘記,我們的社會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現代社會;務必不要忘記,我們的政府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現代政府;務必不要忘記,我們的國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現代國民。一個公共衛生事件演變成為一個更大的社會經濟事件,其中一定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在起作用,有時候我們甚至對這些因素的走向感到無能為力,這種現象很令人擔憂。 張樹新: 這樣的非常事件由于不可知而使經濟受挫,但更重要的是民眾和傳媒在這期間表現出來的不成熟。我2月份去了廣東,3月在香港,現在在北京,我看到的是陽光明媚的北京街頭行人稀少,聽到的是傳媒關于通風好還是戴口罩好的討論,甚至還有中藥吃多了中毒的事情,暴露出人類脆弱的一面,也是人類容易失去理性的一面。 周漢華: 現代政府盡管有維護公共安全的責任,但政府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提供絕對的安全。我們的政府還沒有真正把自己作用的邊界、個人應承擔的風險劃清楚。如果政府還追求“政府萬能”的神話,這種神話在有限政府狀況下會導致更大的風險。 周孝正: 把妖魔重新收回瓶中的惟一可能就是同心協力。在世界一流科學家的頭腦中,在世界一流設備的背后,必然存在世界一流的人文精神、世界一流的功德心和公民意識。只有這種超功利的信仰才能使人類延續、持久地戰勝SARS。 張維迎: 僅僅討論這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不夠的,因為這涉及了生命及安全。或者可以這樣說,如果能夠換來沒有這場災難,今年我們中國經濟零增長,甚至出現負增長,我也覺得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