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企業的繼承:海鑫卅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5日 11:22 《中國企業家》 | ||
文/本刊記者房毅劉建強 創業者李海倉意外身亡,43億資產的海鑫公司突然面臨雙重繼承問題:李海倉在企業的90%以上的股權由誰/怎么繼承?高度集中在能人李海倉手中的企業權力由誰/怎樣接管? 民企的企業繼承,是20多年的中國企業史中少數幾個懸而未決的重大問題。兒子們可 在圍繞李海倉事件的種種疑云中,《中國企業家》雜志力圖還原一個歷時30天的基本完整的本土企業繼承案例,讓企業家們看到以上所有這些力量在海鑫的股權繼承中發揮的作用。 我們看到: 李海倉沒有立過遺囑。據本刊調查,絕大多數私企老板也沒有立過或者想過要立遺囑。遺囑是西方商界繼承的核心,在中國它將會起到多大作用? 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是家族而不是政府,決定了海鑫股權的繼承。老家長李春元認定“企業是老三(李海倉)的。請律師來安排繼承”,李海倉的兄弟說,“我哥在世的時候很多股份已經給會會(李兆會)了,而且這個企業是會會爸爸辦起來的,他來繼承,就沒有糾紛。爭這個沒意思! 在海鑫,經過家族會議提議、政府考核認可、說服外部法人股東,財產繼承人與企業接班人最后合二為一了。一個中國式的繼承,“少主繼位,老臣輔佐”。 政府自認是海鑫“總指揮”,但卻沒有喧賓奪主,沒有持異議——“私企的接班人,政府只能認同不能任命,要尊重海倉家族的意見,尊重公司自己的選擇!币粋偏僻小縣城的縣委書記有這樣的眼光,是海鑫的幸運。 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角色”——工商聯。全國工商聯為它剛剛當選、還沒來得及就任的副主席李海倉,做了許多看不見的護航工作,包括媒體公關危機。 除此之外,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在整個繼承過程中,我們還感覺到,正是逝者李海倉人性的巨大“遺澤”,護佑著他身后這場繼承的順利進行。 驚變 2003年1月22日上午10時許,馮引亮持槍走進海鑫集團董事長李海倉的辦公室。11時30分左右,馮開槍將李海倉打死,然后把槍對準了自己的腦袋。八十年代初期,馮曾是聞喜縣東鎮的首富,后因經營不善日漸潦倒。聞喜現任縣委書記接受我們采訪時說,“案子當天夜里就結了”,報紙上登出的結論是“馮因屢次欲將自己承包的土地轉讓給李海倉,未果,遂起殺心”。 “很多人都說這樓看上去像把手槍。”一個當地人指著剛啟用不久的“海鑫大廈”說。 類似的聯想在這個名為“東鎮”的小鎮上還有不少。時隔兩個多月,那把結束李海倉生命的手槍還在人們眼前晃動。在這座當地惟一的標志性建筑內外,保安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我們的采訪車被執著而堅決地阻擋在大門外,直到找到大樓里的人親自下樓來接。 后來在采訪中我們一再聽說,海鑫原來的舊辦公樓沒有門衛,李海倉有助理,但職責不包括替他安排約見,無論是誰想見李海倉,都沒任何問題,在城市里常見的寫字樓門衛登記和企業老總辦公室門口的秘書,在這里一概沒有。李海倉出事的當天上午,在兇手到來前,李出生的川口村的年邁老村長,還曾拄著拐棍來看他。李海倉母親說,“快過年了,他年紀大了,又有病,海倉給了一萬塊錢!崩先讼聵,兇手上樓,樓梯上還碰了面。 3月25日下午,我們駕車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出發,過黃河風陵渡,晚上8點鐘趕到了400多公里外的山西聞喜縣東鎮,其時,夜幕中能看到的惟一醒目建筑,就是這座“海鑫大廈”。因招待所已住滿,找住處的過程中,給我們帶路的海鑫招待所服務員說:“本來計劃正月初八搬家的,誰想老板臘月二十出了事”。 3月23日,李海倉出事兩個月后的一個星期日,海鑫集團搬家了。新上任的公司董事長、李海倉長子李兆會和海鑫員工一起搬家。 “往這個大樓搬的那天,只搞了個簡單的儀式,沒有請外人。這本來是個喜事,進樓的時候大家眼睛都是紅的。上樓時我心情沉重,這個企業是海倉一手創辦的,15年了,我們才蓋了這么一座大樓,他卻最終也沒能來看一眼!迸c李海倉一起創業23年的辛存海說。辛是海鑫集團的創業四元老之一,現任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我們真沒想到海倉會出什么事。這幾年事業做大了以后,有的朋友也提醒過他,但是都沒有在意。他不像有的企業為了自己發展就傷害別人,這么多年從沒跟人結過怨!毙链婧Uf。 李海倉出事是在海鑫招待所對面的小辦公樓里,出事后,那間注滿了海鑫人傷痛的辦公室除了極必要的時候,一直被封存著,里面擺滿了李海倉的遺像和各種獎勵證明。一位事后進過那間辦公室的全國工商聯的處長還記得,給他開門的服務員用鑰匙一打開門就哭。 晉南風俗:無論多大事都要過年,只有家里沒了老人才不貼春聯!昂:(李海倉小名)為人太好了,去世以后就看出來了。光花圈就送來四千多個,好幾個村過春節不貼對聯,不放鞭炮。誰能動員成那樣兒呢?人們感動成那樣了。”老年喪子,人生大痛。兒子不在了,70多歲的父親李春元仍為他感到驕傲。 事后不久,海鑫集團高層作出了兩個與企業安全有關的決定,一是開始設定應急的預備金,以備發生重大事項后可能產生的資金問題;二是明確規定,公司高層外出,不乘同一輛車,不坐同一架飛機。 不管怎樣,站在東鎮,站在海鑫這個龐大的萬人企業內部,會感到李海倉的死,就像一個玩笑:一只螞蟻把一頭大象輕輕絆倒了。 誰來繼承?誰來接班? 李海倉的橫死,不僅對他的妻子兒女是無法承受之痛,在小小的聞喜縣,也不異于引發了一場地震。對海鑫人來說,李海倉沒了,幾乎等于“天塌了”。1月29號下午4時許,李海倉入土為安,用的是當地最高規格的48抬杠。 “處理李海倉的喪事不是一個簡單的埋人”,聞喜縣委書記董鵬翔說。李海倉出事后他只用了10分鐘趕了13公里的路到現場。董深刻地了解,“誰來接班”,是李海倉走后,海鑫這個萬人鋼鐵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李海倉猝然離世后的30天內,若干人等的身影不無焦灼地周旋在海鑫內外、李海倉家族內外,其中五六個,是解決這場繼承和接班變局的重要人物。 李海倉家中兄弟共6人,無姊妹。大哥李天倉是與他一起創業的四元老之一,曾經擔任集團總經理,3年前退到二線,任集團副董事長,目前主管后勤。二哥是公司的大助理,主管海鑫的鐵路運輸和倉庫,也屬于公司的高級管理干部。李海倉排行老三。老四最早給李海倉開車,去年也被提為公司副總,現負責公司紀檢處的工作。五弟李天虎是李家的另一個大學畢業生,畢業于華北電力學院,曾分配到電業局,1993年3月辭職進了海鑫,李海倉讓他在基層干了幾年,1996年10月,提上來當了集團副總經理,兩年前開始擔任總經理,一直到現在。比李海倉小很多的六弟李文杰,在國內讀完大學后,去澳洲攻讀市場營銷專業,歸國后先跟著三哥李海倉在國內跑了一個多月,回公司后管銷售。很多人都證實過一個細節:很多次海鑫歷盡艱辛完成一件大事,李海倉都會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李海倉的疲累,不僅隨手寫在一張他的兒子后來從服務員手里看到的紙條上,更刻在心里,因此他生前曾說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搞企業,不希望他們像自己一樣累。但這似乎只能是一個心愿而已。 幾年前,李海倉先后把一雙兒女送出國,讓他們從高中讀起,兒子李兆會上大學,他也對選什么專業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李兆會說,自己原本想學國際貿易,是爸爸說貿易可以在實踐中慢慢學,先把市場營銷和企業管理學好,所以李兆會在澳洲的學業,就以這兩門課程為主。 其實,從這些線條已不難看出,身在壯年的李海倉,一直是在有步驟地為企業安排著、培養著接班人。 對一個資產達40多億、個人控股在90%以上的企業集團來說,家族在其中的地位自然無法忽視。但海鑫的另一個特色是,與李海倉一同創業的人,如今都已是公司元老,無論“桃園三結義”(最初和李海倉一起創業的分別為其大哥李天倉、辛存海及侯嵐云。侯2000年和李天倉一起退二線,目前是集團副董事長,工會主席兼黨委副書記。李海倉與大哥是自家兄弟,算一人,李、辛、侯曾有“結拜”之說。)的“哥們兒”,還是后來陸續加盟的伙伴,15年中,沒有一人離開李海倉、離開海鑫。2000年,李天倉和侯嵐云一起退居二線,而集團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辛存海,卻是在海鑫上下和內外人的心目中舉足輕重。辛與李海倉共事的時間,比李海倉兒女的年齡還長,李海倉突然離去之后,無論對公司還是李氏家族而言,見證了海鑫發展全過程、閱歷深厚的辛,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依靠。 人物之一:辛存海 (海鑫集團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 如果老謀深算是一個褒義詞,我們愿意把它用在辛存海身上。 他有黨委書記特有的口才和講話技巧。他能夠自然地把你的問題轉化成他想講的話題。 據我們了解,辛曾是董事長候選人之一。但他認為說這個沒意思。現在,他極力想表明的,是自己并非惟一輔佐李兆會的人。大概此類傳聞已使這位創業元老感到一點不適。 《中國企業家》:李兆會是最初考慮的接班人嗎? 辛:人選問題我們是十分慎重的。首先考慮主要是他。分歧不大。我們是民營企業,在這個公司里,從股權意義上來講,(李海倉)占到90%以上。選擇他對穩定具有重大意義。我找他談話,覺得他挺有思想,遺傳了海倉的一些優點,待人友善,比較大膽,看問題比較全面。法律意義上他是董事長,但是經驗欠缺,經營管理親政的能力還不夠,需要有人輔佐。 《中國企業家》:目前外界把你看作是輔佐幼主的“攝政王”,你自己怎樣理解你的角色? 辛:看來我應該盡可能把這個問題講透。 對李兆會我有信心,他受過好的教育,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學市場營銷,也是專業對口。這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他的家庭教育也很好,海倉教他做人做事?伤苄院軓。但他畢竟沒有實際經驗,也就是目前他還不十分具備管理企業的能力。要學習,提高。讓他更多地參與。重要的事情首先在核心層做出決策。就是說集體領導的色彩要比以往濃。關于我輔佐他,也議過這個事,我認為在這種時候不宜確定某一個人或某兩個人成為他的輔佐,一個人的認識難免有些偏頗,要大家一塊兒討論。 但是這也有一個問題,表面上看是群龍有首了,但他不具備親政的能力,很可能會形成事實上的無首。長此以往,必定對企業有害。誰也不服誰,誰也管不了誰,政出多門,各行其是,內部也會搞亂的。解決的辦法是重大問題決策通過核心層集體決策。其二,決策層里也得有個主決策人,(這個工作我們做過了,包括李兆會和他的家人、公司領導層的干部)權力要向他集中,目前我們定的是以總經理(李天虎)為主。 我是這么給自己定位的:主要做一些對外的協調工作,同時輔導“幼主”盡快成長。 李海倉在世時,公司就有一個規定,創業的元老,除了正常待遇外,還有一筆高達300萬的特殊配股權。而像辛的職位,目前的年薪,也可高達百萬。在與辛存海和其他人的交談中,我們斷斷續續解開了一個曾經困擾著我們的“謎團”:就是為什么4個人創業,現在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卻都集中在李海倉一人名下?原來,當初創業時,李海倉已經有過一段從商經歷,還辦過制肥皂的小工廠,有了一筆在當年看來很可觀的積蓄,其他三人都是教師,沒什么錢,所以投資40萬辦焦化廠,實際現金出資的只有李海倉一人,其余三位伙伴,是與李海倉一起,以4人的名義抵押了一部分貸款。其后發展過程中,據辛說,他們也并未再持續注入資金,是李海倉不斷把自己的利潤再投入。但公司壯大后,李海倉既未拋棄伙伴,也未與他們心生罅隙,反而在待遇上做到自己與其他幾個元老一樣。 本來,按照這種種的安排—當家族子弟漸漸長成,而元老們也心滿意足地安享晚年的時候,中國山西省這個最大的民營企業,大可以按照李海倉的意愿,穩步地進入它的接班程序。 但是,突發的災難把一切都提前了。 這個時候,一個重要人物以最快速度出場,雖然他并不是海鑫的人。 人物之二:董鵬翔 (聞喜縣縣委書記) 你很可能會把他當作海鑫集團的一員。他對這個企業的熟悉程度不亞于海鑫的任何一位高層。董在聞喜10年,當了6年縣長,兩年縣委書記,他不諱言自己是“冒著政治風險”,把改變聞喜這個國定貧困縣的希望寄托在不遺余力地發展非公經濟上。他并不避諱和海鑫的“親密關系”,反而一說起海鑫的事,就像在講自家,很頻繁地使用著“我們”這個詞。 董眼睛很大,有神,笑聲爽朗,說話直白,指間被香煙熏得有點焦黃,符合電視劇里描述的標準的縣委書記形象。 《中國企業家》:來海鑫以前,我們從媒體上了解,您自出事后一直呆在海鑫? 董:事情發生后我接到電話,以最快的速度趕來,隨后又通知四大班子各留一個副職在家,其余領導都到海鑫。一直到1月29日。老人、妻子、孩子的問題都要解決,我們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對來吊唁的人,股東單位,金融單位,全國各地的客戶,來一撥我都陪著三鞠躬,然后說請他們放心,我們還要繼續合作! 《中國企業家》:對誰接班的問題,縣里參與決定了嗎? 董:私營企業的接班人,政府只能認同不能任命。但是認同之前還是要一塊兒商量!独^承法》和《公司法》是兩個重要依據,同時要充分尊重海倉家庭的意見,還要尊重公司自己的選擇。還沒有對外公布的時候我跟兆會談過,覺得這個孩子素質非常高的。他有一個優于別人的全新理念:他曾經給我說過今后管理這個企業要讓職工來參與。一個小孩子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不簡單。兆會受過好的教育,這方面比海倉還有優勢。 《中國企業家》:正月十八海鑫在北京召開股東大會和董事會,聽說您也參加了,您是列席呢?還是股東? 董:(大笑)我不是股東,政府的領導干部是不能入股的。不是股東我也得去,而且我不是去旁聽,我去要左右他這個會哩。面對這樣大的事,股東單位不能不有疑慮,不能不擔心。我要介紹情況,統一股東單位的思想。 《中國企業家》:這次來聞喜,感覺海鑫與政府的關系處理得相當好。 董:海鑫是我在聞喜這10年期間發展起來的?h里對海鑫很支持,有關職能部門在海鑫現場辦公不少于100次。我是海鑫建設指揮部的總指揮,副書記、常委也好,人大主任、政協主席也好,都是副總指揮。李海倉他是排在最后的副總指揮。 《中國企業家》:那海鑫重大投資立項的決策權在誰手里? 董:決策也不是李海倉一個人說了算,他有些想法,首先得給我匯報。一個企業的發展不可能靠一個人,企業在我這個地方,當然要跟我商量。商量這個事能不能干成,可不可以干。比如遇到電的問題,李海倉你不要管,縣上有一個分管的副縣長專門解決這樣的問題。要到老百姓地里栽電線桿,架高線,如果海鑫去,老百姓就要敲他多少多少錢,政府一出面就好辦了。土地的問題,我們的副總指揮,管土地的副縣長去解決。山西省省長最大權力批300畝,我們就給海鑫爭取批299.9畝(大笑)。 《中國企業家》:那你對其他的民營企業也一樣態度嗎? 董:一樣啊。我是冒了一點政治風險的,聞喜只是全國一個小小的縣,而且還是初級階段的國家級貧困縣,做不到公有制為主體又怎么了?浙江省全省非公有制企業占到近90%,我們就說它不是社會主義了?不是共產黨領導了?山西省公有制經濟占80%,比例越大就越先進?要為企業發展提供好的環境。比如柯受良飛黃河,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大家都說堅決不能飛,堅決不能跨越,過去死路一條,他絕對飛不過去。 董鵬翔回憶,還在李海倉下葬前,“就有人提起誰來接班的事”,但當時的情況下,“尸骨未寒,不能考慮”。李海倉29日下葬,之后到正月初五以前,李家連續召開了三次家庭會議,會議由李氏兄弟的老父李春元召集,先在家族中討論誰來接班的問題,其間盡管也曾有過其他一些考慮和提議,但卻是李春元一錘定音:讓李海倉之子李兆會接班。 人物之三:李春元(李海倉之父) 3月27日,在海鑫采訪時,我們提出到家中見一見這位在當地也算一個傳奇的老人。李父的住宅是才蓋了兩年的中西結合的獨棟小樓,可算當地豪宅。據老五李天虎說,此樓是他設計的,本是歐式風格,但老人硬是起了一座飛檐斗拱的門樓,由兩個石獅子看守。到了東鎮我們才知道,盡管有李海倉這么出色的兒子,但李春元在當地的名聲,卻是自己帶來的。曾經做過大隊書記的他,現在還經營著一家一年有上千萬利潤的工廠,主要招收殘疾人。他本人曾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領過民政部頒發的全國助殘模范獎章,客廳里到處擺著他的獎狀、證書和外出開會的照片。喪子之痛在內心中可能并不曾遠離,但老人面上流露出的,卻只有那種極富感染力的樂觀、堅強和自信。 “我們連續三個晚上研究!崩先苏Z速很快,非常健談!跋惹按蠹铱偸强,但是人活不了嘍。他媽媽太難受,但是你的兒子活不了嘍。我把娃娃們叫過來,把老三的媳婦叫來,把老三兒子叫來。一個一個表態,繼承權,股份咋辦?不是他們爸爸的股權,而是老三的。我請律師來,安排好繼承的問題。最早的董事長人選不是李兆會。“先讓老五(李天虎)干,我不同意。讓老五搞執行董事,老六(李文杰)搞董事長。小六子想干老五不干,這就完了,不好搞的。所以我把兆會提起來,讓小六幫助兆會,老五還干原來的工作。這樣最好了,都沒有意見。 “拍板當然是我拍板了,這個誰也做不了主。他們都懂道理。以理服人。我給李兆會講了,兩年不讓他表態。至少要培養兩年。兩個叔叔、幾個常委研究好了你再表態就好了。他父親搞企業33歲,他是22歲。差10歲。我看以后比海倉低不了多少,海倉是高中生,他高中就在國外上(笑)。他愿意,他聽爺爺的話。 “初六(2月6日)初七,開中層干部會,決定以后,初八,老人親自把家里和公司的決定向縣委匯報,縣委又向市委匯報。市委市政府市農行、縣委縣政府縣農行全部來到公司,都高興的。當然要匯報,職能部門不管,你就干不成事。你再有本事也干不成事。我們的縣委來現場辦公,解決海鑫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好書記好縣長。各個職能部門開綠燈,然后事情才能辦成。 “我是監督員。監督兒子和主要的親戚,公司管不了的,我有權力開除他們(笑)! 正月十一,海鑫集團公司內部成立了一個特別機構——總調度室,李天虎解釋說,“我哥不在了,我再不能天天呆在家里,經常需要往外跑,成立這個總調度室,就是把以前由我來協調的日常管理工作轉過去!倍谛链婧5拿枋隼铮覀兟牭搅诉@個機構的另一層含義:在特殊時期,海鑫公司的重要事務,將實行集體決策集體領導。 在這個集體決策層里,除了前面已有提及的辛存海外,李海倉的五弟李天虎,其實是李海倉之后海鑫的另一個主心骨。十年前進公司的他,事實上在李海倉去世前就已在日常管理中“執掌”了海鑫,是海鑫對內的“當家人”。 人物之四:李天虎(李海倉五弟) 李家人身材都不高,李天虎可能是其中最矮的一個,但這個人給你的感覺,卻是能壓千斤重擔。 其實不管對內對外,在目前情勢下,天虎是當然的當家人。家里討論接班問題時,據說最初的人選是他。但他說,“過億的企業,考慮的一定不是錢,而是企業的穩定發展,服務社會,如果(接班人)不是會會(李兆會),不穩定的因素將會來自我的家族。” “春節放假期間,我們召開了幾次家庭會,討論誰當董事長的前提是以穩定為主。提出李兆會當董事長,是為了穩定,別的人選不穩定,這應該能夠理解。我哥在世的時候很多股份已經給了會會(李兆會的呢稱)。因為我們這個企業,說白了,不存在錢夠不夠花的問題,是企業發展的問題。爭這個沒什么意思。 “這個企業是會會爸創辦起來的,從中國傳統來說,應該是他來繼承,這樣就沒有糾紛。沒有大的爭議。我們的班子會全力輔助他。這兩年重大決策董事長可能還沒有能力,但是我們有這個班子。一個企業如果搞個幾百萬,可能會爭,上了億以后,是為社會服務的問題。 “當時政府的意見是個敏感的問題,它不會明確表態。所以主要由我們的家庭和班子來決定。 “不管多有經驗的人,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不穩定也不行。現在看來效果很好。如果不是會會,不穩定的因素來自我的家族。 “李兆會的意見?他應該來接這個班,他也懂道理。” 人物之五:李文杰(李海倉六弟) 在海鑫,只有李文杰與李兆會一樣,是“海歸派”、新生代,更代表著海鑫的未來。 李海倉的意外離去,加速了這個家中老幺的成長速度,他被以五哥為首的公司管理層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李海倉在時,曾有意考驗他,他過了關,才開始讓他管銷售。但我們采訪的前一個星期,他已被突擊提拔為集團公司副總。 采訪李兆會那個晚上,李文杰跟著一起來,我們想問李兆會接任董事長以后的一些感受,話剛出口,他仗著一點未了的酒勁,硬是攔著不讓李兆會說話。 “我現在管海鑫所有進出的錢,我一天要喝幾頓酒,你們可以知道。但我一定要干好這個企業,為了我哥,為了我這個侄子,為了我三嫂。我現在管原料,我已經保證要兩個月內把這個搞好,管不好的話我辭職”。說出這一番話,他緊張的內心似乎得到了一點疏解,在李兆會和眾人的“勸說”下,他才有點不情愿地離去。 一個熱心、善良而又沖動的人。 正月十四,李天虎、辛存海、李兆會以及縣委書記董鵬翔等人,踏上了離鄉的路,正月十五到北京。此行兩個目的:一,到北京召開股東會,通過選舉,使兆會的接班完成必須的法律程序;二,由公司的核心決策層親自帶李兆會從北京到太原,拜訪股東、客戶以及各種關系人、關系部門,開始熟悉董事長的“業務”。 2月18日,在北京東三環的兆龍飯店(巧合,還是期盼吉利的選擇?),承接了父親全部資產的22歲的李兆會,經股東會、董事會的先后程序,被全票選舉為董事長。 李海倉去世后28天,李兆會正式接班。 接班人 點上一根煙,李兆會面對著從年齡上遠遠超出他的我們,平靜地講那段對他來說最艱難的經歷。陪他進來的辛書記已經悄悄離開了,一直不希望他講、怕他講錯什么的六叔李文杰,也在他的一句“這件事由我自己來處理,我是成人”之后,帶著些擔心離去。煙嗆得他間歇地咳。講話時他的頭一直微微上揚著,傳遞出一種讓人唏噓的堅忍,一個剛剛成人的孩子的堅忍。 22歲的李兆會是身在澳洲時接到了家里的電話。幾年前他來到澳洲,在這里讀完了高中,目前在上大學,已經讀了兩年。家里的來電說奶奶病了,讓他回來一趟!拔液茈y過。我打電話給母親,問我奶奶病怎么樣。但不知怎么回事,忽然想到父親,就脫口而出地問了一句:‘媽,我爸在哪兒?’,我媽說他在辦公室!蹦赣H的聲音很沙啞,李兆會當時以為是為奶奶的病急的。 “我在澳洲這邊有一個阿姨,父親有一些生意給她做,她家跟我住在一個小區里!苯有诺漠斕,她把李兆會從打工的網吧里叫到家,說:“其實你爸爸是很疼你的。最近回國我跟他說你喜歡車,他說你喜歡的話回來可以辦一個汽車制造廠!薄拔蚁胛夷棠滩×四悴粊戆参课遥不停地提起我爸。我就有一些不好的預感,問她是不是我爸出事了。我跟她講如果我奶奶病了,我還能接受,如果父親出事了,我是承受不了的!卑⒁坍敃r很緊張。李兆會看著她的眼睛問是不是。她說沒有沒有,讓李兆會收拾行李,自己則去給他買機票。李兆會提出上網去看看,她騙他說家里網壞了。“當時有個好朋友在身邊,我說回我家去看。他說你不用看了,直接去機場吧。”李兆會急了,就打電話給母親,問父親在哪兒。母親說還在公司。他又打給六叔,李文杰說你不要管,回來就行了。“我就想是我父親出事了。當時想是車禍之類的,躺在醫院里。盡量往好的地方想。我跟我朋友講如果我父親不在了的話,我活著也沒什么意思了。我朋友也很害怕。在飛機上想了很多事情,就是不敢往最壞的事情上想,在香港轉機的時候,我坐在最后一排,前面兩個女孩在看報紙,頭版一個大標題“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李海倉被歹徒打死”一下跳進我眼里,當時腦子一片空白。覺得不可能?赡鞘窍愀邸度A商報》頭版頭條?战氵^來問我怎么了,我把報紙收起來,眼淚擦干,說“沒事,給我一杯咖啡”。下了飛機,我問公司接我的人是不是我爸出事了?他們還說沒有。我把報紙拿出來給他們看,當時車里沒有一個人說話。我說既然已經出事了,我母親怎么樣?我妹妹(19歲,也在澳洲留學)還沒回來,她知道沒有?坐在車里時的那種感受,可能成人很難理解,突然父親不在了,以后怎么辦?沒有一點主意了。車開回家,一大幫人圍上來,把我衣服脫掉,給我換上孝服。我看到“悼念李海倉”的橫幅,就真的傻了。我不知道怎么走到父親靈前的。他們叫我哭我也哭不出來。我跪在那里只說了一句話:爸,我回來了。眼淚才流出來。我一直跪在那兒沒起來。腦海里過電影一樣想起父親責罵我,還有一些快樂的事情。有一次我從國外回家,去父親辦公室玩,父親出差了,服務員說給我看一樣東西,我以為她在開玩笑,結果她拿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太累了。是父親的字。我這一生跟我父親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他太忙了!啊M家前我擦掉了最后一滴眼淚。我想家里現在就剩下我一個男人了,回家以后我應該安慰母親,不能讓母親安慰我。我跟她說,你的孩子已經回來了,在你身邊?匆娝辛艘稽c起色,我把話題轉了轉:我妹妹就要回來了,如果咱倆都禁不起這個打擊,她怎么辦?咱倆都不要哭,咱們去安慰她。” 面對記者,李兆會的言辭鋒利會讓人大吃一驚。他反問記者“你處在我這個位置該怎么想?”他或許討厭媒體,但是孩子式的沖動和友好最終讓他把記者當作了傾訴對象。你能感到這個22歲的年輕人身上的壓力。 在澳大利亞上高中大學的經歷使他具有了西方人的幽默。對攝影師的擺布無所適從時他向秘書招手:“你來替我。” 談到父親留下的財富他幾乎喊出來:那對我是負擔! “很快就想到這些問題:父親沒了,我們這個家該怎么辦?公司這么大,又怎么辦?當時完全沒有考慮作這個董事長,我覺得我沒有這個能力。有太多的人比我適合這個角色。當時我很軟弱,不想受這份苦,想逃避。我五叔,六叔,辛總,他們雖然跟我父親有差距,但至少跟我不在同一個層次。 “那天晚上,我在父親的靈前跪了一夜,想了好多好多的事情,想我今后該對這個家庭盡什么樣的責任,該對這個公司盡什么樣的責任。那時感覺自己真正從一個男孩轉變成一個男人了。之后,很多人都來跟我談。我聽說過分家這樣的事情,F在我父親不在了,我們這個家族不應該出現這樣的事。我說我不想做這個董事長,因為我覺得自己現在沒有這個能力。不論是給我五叔、六叔還是辛書記,我都同意。而后我們開了三次家庭會議,最后我們當地政府,還有公司核心層,包括我的家里人,都說是不是還是你來扛這個事。我爺爺說,難道我們李家就只出了一個李海倉嗎?就他一個人能辦企業、能明白事理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把這件事情看清楚嗎?我爺爺是很明白事理的人,我跟我爺爺的思想不謀而合,開過幾次家庭會議以后,我的幾個叔叔他們都接受了,他們都跟我說一句話,我很感動,他們說:自家兄弟嘛,打斷骨頭還連著筋,我們目前的家產,誰都花不完,不必爭這份家產,惟一的前提是怎么把海鑫公司做下去,我們一家人跟當地政府、跟公司的人以及和我父親合作了半輩子的伙伴,一起把這個企業做下去,渡過這個難關。 “最后決定了由我出面來做。我在國外學習企業管理,但實踐工作經驗一點都沒有,自己心里覺得沒底。坦白說,我了解(最終決定讓我來做)是為了穩定人心,無論對外界還是對公司員工啊,都有一股凝聚的力量,因為大家對你父親都很敬佩的,你父親以前是這個企業的精神領袖,大家都為企業考慮,如果你來做這個董事長,穩定人心是比較好一點,因為不管是誰,大家對你父親的那份情義,轉變到你身上,會跟轉變到別人身上不同。李海倉以前是你生前好友,李海倉不在了,對李海倉的這份感情該怎么辦?這也是我這兩個月來跑北京、跑太原、跑運城,感覺外圍環境很好的原因吧。這大概是我父親的人格魅力吧。叔叔伯伯和阿姨們很幫我,教我怎么去思考問題。 “他們也不是逼我,非要我做這個董事長,他們也要我自己考慮來決定。(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燃起一根煙),我想我作為我父親的長子,既然這樣做對這個企業有利的話,我自己22歲以前無憂無慮地生活,可以啦,人生也就60年,22歲就這樣過去已經可以啦,我父親還有很多未盡的心愿,要我們下一代來完成。我自己覺得我是我父親生命的延續。既然我已經認定了我要扛起這份責任,就無怨無悔,這份苦你也該吃! “我要照顧我的家,我的母親和妹妹。公司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里。企業目前的條件比我爸創業時好了不止一千倍,我再做不好,就是我無能! 辛存海對他說:“也好,一個新人就跟一張白紙一樣,我們就來重新描畫! 但是放在李兆會面前的海鑫可不是一張白紙,父親的財富,對22歲的李兆會是不能承受之重!拔业睦砟钍侨绻阆氚哑髽I做大的話,一定要把企業透明化,做正規。我現在有兩個責任:一是盡家庭責任;一是延續父親的事業。我從來沒有思考過我父親的財富。現在財富對我來說是種壓力,我明白海鑫有9000多人等我開飯,我一個決策失誤,會砸掉許多人飯碗。這個壓力對我是太大了! 在確定了李兆會為新任董事長之后,公司設立了監事會主席和副主席職位,分別由李春元及李海倉之妻擔任。海鑫公司其他六方投資者的股權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李天虎繼續做公司總經理。辛存海則在事實上承擔起全面輔佐李兆會的工作。 海鑫懸念 接班人問題的圓滿解決,雖然使海鑫在遭遇意外危機之后,排除了一個最大障礙,但如果真像辛存海所言:目前海鑫內部無一人能替代李海倉的角色,則無論李兆會,還是其他家族成員、公司高層、創業元老,都不得不面對持續到來的發展的挑戰。目前的集體決策能維系多久?李兆會的成長需要多長時間?而李海倉生前正在進行的“外遷”項目,眼下看來,也勢必成為海鑫未來發展路上一個極大的懸念。 辛存海承認,李海倉之死,對海鑫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雖然1、2月份的生產經營都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是海鑫前途還是被投上了比較重的陰影。 “這一段,我們深深感到,沒有海倉好多事情特別難辦。公司可以說,現在還沒有一個像海倉一樣有一言九鼎的威信的人,在重大問題處理上,重大決策上,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洞察秋毫,盡快拍板。海倉這么多年來建立了一個非常廣泛的公共網絡關系,包括聯營單位,業務單位,甚至包括銷售,客戶,原料供應商等方方面面。在辦理具體事情上,大家對他的信任度和對我或者其他人是不一樣的。還有,在政府職能部門辦一些必要的手續,比如我們要上一個項目,要進行環境的評價,污染的治理,海倉在的時候,說沒問題,我現在先干,什么時候把這個補充起來,大家信,信海倉有這個能力,信海倉是(說話)算數的。海倉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情,我們可能就得跑幾天。”辛存海說。 但是縣委書記董鵬翔卻有不同看法。 “當時有人說海倉走了,海鑫不行了,海鑫天塌了。遭受這樣重大的變故,我們的基本思路是穩定與發展。年初八(2月8日)我帶著四大班子到海倉現場辦公,初步決定了李兆會當董事長。接班人的問題解決了,剩下就是海鑫怎么辦?我們提出了‘精誠團結、穩定人心、內強管理、外固網絡、完善本部、量力外擴’的工作思路! 說起海鑫的事務,董鵬翔就像布置縣里工作一樣駕輕就熟。他所梳理出的海鑫危機時刻的24字治企對策,也極符合一個縣委書記的能力特征—高度概括和總結。 “要把公共關系搞好。海倉不在了,外面的人還認海鑫的賬嗎?所以我帶頭去拜訪股東單位、金融單位,去跟他們溝通! 這24字方針的最后一條所指,就是海鑫集團目前已經開展的“寧德項目”—“海倉生前,在公司發展上我們定過一個大的目標,就是把(東鎮)這一塊搞到年產260萬噸鋼,260萬噸鐵以后,下一步的發展計劃是走出去;旧洗_定了在福建寧德搞一個規模更大的鋼鐵企業。寧德沿海,是天然良港。投資計劃分三期,原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到2005年結束。首期準備投資150億,大的盤子已經定了!毙链婧Uf。現在,他擔心的是“海倉去世以后這個項目還能不能干,就成了問題。他在的時候,融資,項目確定,都是他一手抓的,有好多事情我們還不是太了解。方方面面都在問,你這還能不能干,能不能干好。這也是人之常情。昨天你們來的時候,寧德市委市政府也來了,他們也在擔心。”從辛存海和其他公司高層隱約的話語中,我們聽出了這些公司元老們看著公司走到這一步的不甘和無奈。 24字方針其實也預示了海鑫短期內的未來,必定是采取最為穩健甚至保守的態度,“我們公司在今后發展和管理的一些重大問題上,將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比如說寧德項目,如果海倉在,四、五月就能啟動。現在仍然在想辦法運作,把它變成現實。決心沒有變,只是時間上要推后,但今年的重點不再放在這兒了。”辛說。 2月27日,李天虎與李兆會、李文杰一行曾千里迢迢趕到福建寧德,與當地政府談了鋼廠立項問題。而后李兆會又進行了短暫的香港之行,拜訪了一些父親的生意伙伴,可能也包括一些機構投資者,據說在尋找資金方面,頗有意外收獲,一些香港投資人對李兆會熱情很高,如果成功,此番可能獲得數億美金的投資。這對目前騎虎難下的寧德項目而言,不異于一針強心劑。 今年以來鋼材價格走勢的持續看好,似乎給了尚不能完全從重創中醒來的海鑫喘息和調整的機會。目前在建的發電廠項目,在聞喜縣委縣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還在推進。海鑫實業公司的上市工作,也在推進中。而對董書記們而言,外遷(董強調說應該叫“外擴”)項目的暫時停滯未嘗不是好事,畢竟,海鑫在聞喜還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股權繼承”問題的兩個“0” 調查并執筆/本刊調查研究部 胡媛 施星輝 李海倉事件發生后,中國民企的“股權繼承問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最近,本刊就此對部分“中國民營500強企業”負責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數據中的兩個“0”頗為耐人尋味。 第一個“0”出現在“您是否已對自己在公司中的股權繼承問題預作安排”這個問題上,所有參加調查的企業負責人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而第二個“0”出現在“您認為公司股權繼承問題是否重要”這個問題上,所有的企業負責人又不約而同地承認,股權繼承問題“重要”,回答“很不重要”的人數也為“0”。既然“股權繼承問題”在企業家心目中的重要性不低,那么為什么沒有人未雨綢繆呢? 傳統使然 兩個“0”,其實很能說明中國人的性格。中國人一向樂天知命,但如果真涉及“身后事”問題,還是比較忌諱的。就像一般的中國老百姓不愿過早談及“遺囑”問題一樣,以魄力和膽識著稱的民營企業家們在談到自己的“股權繼承”問題時也是諱莫如深。 正像這次調查結果顯示的那樣,有90.0%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在公司成立之初,發起人之間沒有一起討論過股權繼承問題,而且有84.2%的公司負責人承認,在公司章程中沒有涉及股權繼承的條款,在接受調查的公司中,只有15.8%的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涉及了一些股權繼承的條款,內容主要涉及股權繼承人的資格、股權繼承的有效性以及股權繼承的程序。 在關于股權繼承人是否應該參與公司日后的管理和運作的問題上,“傳統”的力量依然清晰可見,雖然有85.0%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應該根據繼承人的能力來判斷,但是直接回答“否”的被調查對象也只占到被調查人數的5%,與此相對照的是,當調查對象被問到“您認為由李海倉22歲的兒子繼承其股權,并出任集團董事長是否合適”這個問題時,57.9%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合適,而只有10.5%的被調查對象認為不合適,這說明在理智地對待公司的股權繼承問題的基礎上,傳統的子承父業思想還根深蒂固。 規模決定 民企的領導人不能過早對自己的股權繼承問題進行安排的另一個原因是公司的經營情況。在這次調查中發現,當公司負責人被問到“哪一個因素最可能影響您對股權繼承問題的安排”這個問題時,27.8%的企業負責人認為應該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來決定,22.2%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應該依據國家關于財產繼承的法律規定,此外分別有16.7%的被調查對象回答應該依據法定繼承人的情況或國家有關遺產稅的政策和法律來決定。還有11.1%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企業合伙人或其他股東。只有5.6%的被調查對象選擇了公司章程中有關股權繼承的規定。 為什么公司的經營狀況會影響到“股權繼承問題的安排”,原因很簡單。當這些民營企業家初創業時,很難預計到自己公司的規模有一天會達到幾億甚至幾十億。 亡羊補牢,猶未晚 雖然企業家們不愿過早探討自己股權的繼承問題,但大多數的公司負責人還是對這個問題表示了理智的關注。有57.1%的被調查對象表示在接受本次調查前,曾經關注過公司的股權繼承問題,而且認為公司股權繼承問題很重要和比較重要的分別占到調查總數的47.6%和42.9%,只有總和為9.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這個問題一般重要或不太重要,而且有85.7%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有必要對股權繼承問題加以提前約定。 與民企領導對于公司股權繼承問題的關注程度成反比的是民企領導人對于股權繼承相關法律知識的了解程度。在這次參加調查的民營企業中,表示對我國關于財產繼承問題的相關法律規定很了解的和比較了解的只占到參加調查人數的9.5%,而回答不太了解和很不了解的占到總人數的47.6%,另外有42.9%的被調查對象表示“一般了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國目前沒有系統和明確的關于“股權繼承”的法律法規。涉及到這個問題的法律條文散落在《公司法》以及《繼承法》若干部分,在審判實踐中對于這個問題的處理也不一致。 另外一組數據則表明我國民營企業家法律意識的增強。在回答“您認為我國法律是否應該就公司股權繼承問題做出明文規定”這個問題時,有90.5%的被調查對象做出了肯定回答。而且有47.6%的被調查對象認為,當企業發生股權繼承爭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是“訴諸司法途徑”,而表示要根據政府有關政策規定解決的只占到28.6%,當事人私下協商解決的只有19.0%。我國的民營企業家們已經意識到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重要性。 近年來在人民法院處理的遺產繼承案件中,涉及到“股權繼承”的案件有所增多,尤其是有限責任公司。在參加此次調查的民營企業中,57.1%的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而“股權繼承問題”作為改革開放之后產生的中國民營企業不斷涌現出的新問題之一,應該得到也必須得到社會的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