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板方案 等待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5日 17:22 《東方企業家》 | ||
如果二板全流通,“失寵”的主板能答應嗎? 而一旦二板不能全流通,深圳開二板又有什么意義呢? 既不分流主板資金,又能加大融資力度,目前擬定的二板方案真是兩全齊美的“完美風暴”嗎? 二板方案,等待博弈 “現在提的二板和原先的創業板已不是一個概念了,”中證萬融投資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炳賢認為,經過3年醞釀后的二板內涵已發生了根本變化。如果說過去的二板指的還是創業板、科技板的概念,針對企業也多是些高科技、高風險企業的話,那現在擬議中推出的二板其實就是小盤股市場。 拋棄原先的創業板概念,而代之以小盤股市場,這在業內已形成共識。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副省長宋海在兩會期間提交的《關于盡快推出創業板市場的議案》中主要的建議就是,于今年第二季度前,在不改變現有證券市場法規、上市標準、發行審核程序和市場規則的前提下,將具有成長性及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流通股集中到深交所發行上市,作為深圳現有市場的一個板塊單獨監控、獨立運作;待國家推出創業板后,將此類企業整體劃歸創業板市場,作為創業板順利啟動和規范發展的一個基礎平臺。 也就是說,擬議中的二板將徹底拋棄2000年9月深交所公布《深圳證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草案的上市要求,而代之以一套符合主板上市要求,同樣要求3年贏利的折衷方案。 分步實施,規避法律障礙 在2000年深交所公布的《創業板市場規則》草案咨詢文件中,對創業板企業上市條件做了明確規定,如對公司不要求贏利,只要求兩年的財務資料即可;對公司財務數據的要求是:最近兩個會計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凈額達人民幣500萬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凈額達人民幣300萬元;此外對股本的要求是不低于2000萬股,而主板的要求是5000萬股。 應該說當時這套《深圳證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是和國際接軌的,它和當時所有二板市場一樣,都大大放松了入市的要求。但證券界和企業界翹首以盼的創業板市場卻生不逢時,規則一出臺便恰逢納斯達克和世界其他二板股市連續暴跌,市場一片哀鴻。事情反映到國內,學術界中“創業板不應該推”的呼聲也愈唱愈高。 在當時資本市場已降到“冰點”的情況下,推出創業板已明顯不合時宜。而為借鑒世界其他二板市場的教訓,中國證監會也改變了原先設想中的創業板定義,從面對高新企業轉而面向具成長性的中小企業。 而這個改變首先影響的就是創業板的法律地位,根據199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修改《公司法》的決議,對于高科技公司的上市條件,可以適當放寬,但這里并沒提及包括“具成長性的中小企業”,也就是說創業板的建立突然變得沒有法律依據了。 《公司法》與《創業板上市規則》草案的抵觸主要體現在:1、股本規模;草案規定企業申請創業板上市后股本規模不少于2000萬股,而《公司法》規定公司上市后總股本不得低于5000萬股。2、上市企業成立年限;《公司法》規定申請上市公司成立時間應在3年以上,而草案規定是兩年;3、經營業績;《公司法》要求公司申請上市時要有3年盈利記錄,而草案不要求有盈利記錄;4、無形資產入股比例;《公司法》要求企業上市無形資產不能超過凈資產的20%,而草案為照顧高科技企業的特性,并無相關規定。“不修改《公司法》,二板就沒法出臺,”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發展部劉登成總經理認為,如果是這樣的二板,那二板的推出也就遙遙無期了。因為《公司法》的修改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完成的,需要通過大量認證和討論并且還有繁復的法律程序要走。 而目前業界研討中的“小盤股”方案,由于上市的條件完全和主板相同,所以完全規避了與《公司法》的矛盾之處。趙炳賢也認為,目前這套方案更具可操作性,如果快的話,年內便可有第一批二板企業上市。應該說,這套方案對中小企業的上市還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由于目前主板上市普遍采用“通道制”,所謂“通道制”就是指每家券商一次只能推薦一定數量的企業申請發行股票,而且所推薦的企業每核準一家才能再上報一家。具有主承銷資格的券商擁有的通道數最多8條,最少1條。 但在目前的操作下,投行的收入與企業融資的數目直接相關,由于涉及切身利益,投行也更愿意協助股本更大的企業上市。據記者統計,2002年滬市IPO共有71只,平均每只發行12090萬流通股,而每只總股本更是達到了68120萬股。“由于實行通道制,一些中小企業已很難上市,”從事證券業9年的鄭哲這么對記者說。此外,雖然《公司法》并沒硬性規定企業上市的贏利要求,但在交易所決定是否能上市的標準時則心里另有一桿秤,業界的普遍觀點是“沒有3000萬元以上的利潤別想上主板”。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交易所的標準還在水漲船高,記者聽到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明年也許就會要求5000萬元”了。 “而中國企業利潤大多在1000萬左右,”上海聯創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馮濤認為,這些企業上主板都會非常辛苦。但如果能開出允許利潤在1000萬元左右上市的板給他們,這些企業便會得到飛速發展,對解決再就業、解決行業惡性競爭、規范行業發展都大有好處。 中證萬融的趙炳賢甚至認為,二板市場的創辦還有利于加強主板市場的融資功能。由于這些小盤公司本來準備上的就是主板,資本市場總量供給并沒發生實質性增加,對主板市場的價格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而一旦開辦小盤股市場,“也許主板大盤股的上市速度還能更快一點呢”。 在宋海副省長的提案中,也將“分步實施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的優勢之一歸納為:“初步解決由于受股票發行通道制的限制,券商對中小型企業發行上市熱情不高、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難度越來越大的問題。”全流通懸念 在擬定的這套方案中,由于二板上市條件將和主板完全相同,交易平臺也將放在深圳主板上交易,那惟一的懸念就是是否能允許全流通了,而這恰恰就是中國股市的“阿喀琉斯之踵”。 深交所2002年的草案中已明確提出,將為風險投資提供退出渠道,創業板將實施股份全流通。具體的方案是:發起人股份部分在公開發行一年后流通,而公司高管持股則在上市一年后流通。對于公司高管人員的股份交易,除了實行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外,還將有相應的約束機制。 當時這條規定的出臺無疑捅了“馬蜂窩”。眾所周知,在目前的主板中,國家股和法人股是不能流通的。而如果允許二板全流通,勢必導致對現有主板市場的股價重心、投資理念以及資本的關注程度形成極大沖擊。如果讀者還有印象的話,去年9月16日,主板市場在三板市場將實行全流通的消息打壓下萎靡不振,創出了自“6·24”行情以來的新低。當時輿論對此的評價是:“當這個表面上看來是針對退市公司重組的優惠政策,觸及到中國股市過去無人敢于逾越的‘雷區’——全流通后,市場的脆弱本質再一次表露無疑。” “如果二板實行全流通,這對主板投資者是很不公平的,”鄭哲認為,中國股市市贏率為什么這么高?就是基于國有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流通的假設條件上,這就是目前市場賴以運轉的規則。而一旦新的規則出臺,就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在原有規則下運轉的投資者將會付出很大代價。所以一旦深圳二板開出,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只要股份全流通,主板毫無疑問會暴跌。 但如果不允許股份全流通的話,“歷史問題無疑會越堆越多,越難以解決”,中證萬融趙炳賢的觀點是:二板市場必須全流通;聯創、IDG的相關人士也都表示了類似觀點。但經歷過創業板懸而未決風波的他們,僅對此表示了謹慎的樂觀,至少2000年草案中規定的“發起人股份部分在公開發行一年后流通”的方案,在3年后再度實施幾乎是不可能的。 趙炳賢的建議是:發起人股3年后可以流通。“時間太短也不行,太短容易造成投機、造假行為。但如果一個公司上市3年,投資者也沒發覺其造假的話,就應該證明這公司沒問題。”趙炳賢說。而馮濤的建議是應建議一個時間表,例如一年后流通15%,兩年后再流通30%……設定一個期限來解決全流通問題。而從中國證券市場的實際狀況分析,趙炳賢也認為,如果開設小盤股市場就必須實行全流通。因為在目前的主板市場上,“小即是美”的現象非常普遍,股票的價格不是和企業的利潤直接掛鉤,很大程度上是和流通盤大小直接相關的。 擬議中的小盤股市場,如果不是全流通的話,“就會有很多人死炒這只股票”,股價會炒得非常高,而且莊家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但“如果發起人股3年后能流通呢?”誰還敢炒那么高,誰還敢去做莊。一直在資本市場叱咤的趙炳賢認為,之所以主板的明莊大都在小盤股上,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反正法人股不能流通,只要控制流通股的80%就可操控價值了,“我就死控了”。而只要做出全流通的規劃,“看誰還敢操控股價”。趙炳賢認為,如果想要制止二板市場的投機行為,就必須實施全流通。 此外,有了全流通的約束,趙炳賢認為,過去束縛中國股市多年的“發行價格遠高于股票真實價值的現象”就能杜絕,而發起人股全流通的時間越短,這個逼近作用越大。過去在資本市場上,相同利潤的小盤股的發行價都遠遠高于大盤股的發行價,而如果制定了全流通計劃,將在根本上解決定價的機制問題,即按照價值定價。 “在主板市場上,全流通的問題是無法在現有市場條件下解決的,”趙炳賢認為,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股票價格都遠高于其價值,要想解決全流通問題,只能等到股票價格跌到股票價附近,那全流通自然就解決了。而在二板市場上,如果一開始就定出全流通的計劃,那勢必使得IPO的發行價逼近或接近股票的真正價值,那今后的“全流通”和“國有股減持”也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小盤股市場應該在制度、規則上有所創新,”趙炳賢覺得創新的關鍵就在于允許全流通。而從小盤股市場長遠發展及減少投機的角度考慮,小盤股市場也必須全流通。 而據記者得到的消息,在目前擬定的計劃里,判斷上主板還是二板的條件將是,5000萬股以下流通盤的IPO全到深圳,5000萬股以上的全到上海。業內是這樣揣摩管理層的思路的:“求穩又不想變化太大,又不想帶來風險,又不想分流主板資金,還能在這基礎上有所創新,還能加快融資的速度和加大容量。”那么目前擬定的方案真是兩全齊美,又沒有太大風險的“完美風暴”嗎? 目前的主要隱憂是,如果二板全流通,那還有誰愿意上主板?把流通股本做到5000萬股以下就能上二板,少融些資金換來的是今后股份變現的長遠收益,你說企業會選擇哪條路? 所以,二板全流通,“失寵”的主板能答應嗎?失去了原有規則的主板投資者又該怎么辦?而一旦二板不能全流通,那么深圳開辦二板還有什么意義,二板和主板又有什么區別呢?“所謂的二板,不就是僅僅宣告深圳恢復融資功能嗎?”一位業內人士這么對記者說。接下來的事情,就看雙方博弈了。(本文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