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重建美國拿大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0日 13:24 《環球財經》雜志 | ||
題記 在美國,“鍋蓋頭”(jarhead)這一稱呼經常被用于稱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兵。最近,一名曾參加過1991年海灣戰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安東尼·斯沃福德出版的新書《鍋蓋頭——一個海軍陸戰隊員的戰爭回憶錄》在美國引起了強烈震動。在書中,他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下了對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反思,并大聲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是去為石油而戰 戰后重建美國拿大頭 -本刊駐美國特約記者梁冶/文 美國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并建立起親美政權之后,其在伊拉克重建項目的安排上必然會采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政策,盡量讓美國企業大獲其利。 說到伊拉克戰后重建,人們也許會想起“二戰”后的馬歇爾計劃。當年的馬歇爾計劃,美國曾經拿出133億美元(相當于今天的4500億美元)幫助歐洲戰后重建。不過,這次伊拉克也許就不會像歐洲那樣幸運。美國人很可能會讓伊拉克人自己為戰后重建埋單。 戰后重建,伊拉克埋單 美國白宮發言人弗萊舍表示: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情況不一樣,伊拉克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能夠擔負重建自己國家的重任。薩達姆政權倒臺后,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這樣伊拉克就可以在全球市場上進行自由貿易,有能力進行戰后重建。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透露,美國打算讓伊拉克軍隊參與伊拉克戰后重建工程,主要是修建道路、橋梁和排雷等項工作。不過,美國不會自己拿出錢來支付這些費用,而是用以前海灣戰爭時被凍結的伊拉克資產,或根據“石油換食品計劃”的石油出口收入來支付這部分人的工資。 在美國人看來,石油資源將是伊拉克戰后重建的資金來源。不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官員則認為,除依靠石油收入外,伊拉克戰后仍需數百億美元的國際援助。有關人士分析指出,伊拉克經濟已經陷入崩潰,讓伊拉克自己承擔戰后重建費用,這對債務負擔本已沉重的伊拉克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炮聲一響,黃金萬兩 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目的之一就是為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和撈取經濟利益,因此美國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并建立起親美政權之后,在伊拉克重建項目安排上必然會采取“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政策,盡量讓美國企業獲得重建項目。 開戰之前,美國國際開發署就制定了一份長達13頁的伊拉克戰后重建規劃,除向為數不多的美國政界要員發送外,還傳送給了少數幾家美國公司。根據該計劃,美國將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后立即開始重建工作,將會修復基本的供水系統、道路、港口、醫院和學校設施,整個工作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然而,從時間、財力和可行性等方面來看,該計劃卻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疑慮:美國這樣做實際上更多的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 作為伊拉克戰后重建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國際開發署最近已經悄悄地向至少五家美國基礎設施工程公司發出總額為9億美元的合同招標書,邀請它們對伊拉克重建項目進行投標。這些項目具體包括修復伊拉克的港口、機場、醫院和學校等基礎設施。 收到招標書的公司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國際開發署這次發出的招標書不同于往常,沒有要求這些公司為進行某個服務項目提出報價,而是要它們提出獲得9億美元后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項目。 有關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伊拉克戰后工作規模鋪開,可能只有美國和英國公司才能得到有利可圖的總承包合同。美國官員稱,國際合同分包商及一些伊拉克公司的大量工作可能都需要在總承包商的監督下進行。言下之意,美國公司將主導伊拉克戰后重建市場,其他國家的企業只能從美英總承包商手中獲得零零星星的分承包工程,項目工程中真正的利潤大頭卻被美英總承包商拿走了。而在伊拉克石油市場享有很多既得利益的法俄等國石油公司有可能會被美國逐離伊拉克石油市場,成為輸家。 可以想像,隨著伊拉克政權的更迭,伊拉克石油資源必將使美國石油公司財源滾滾。美國石油公司將會到伊拉克修復被戰爭破壞了的基礎設施,讓老油井恢復產油量,并為石油勘探和鉆井公司提供后勤支持。有人估計,提供修復和重建服務的美國石油公司在戰后一兩年內能從伊拉克新政府手里拿到30億至50億美元的合同。突然間,美國副總統切尼曾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哈里伯頓公司因此成為伊拉克戰后重啟石油業的幸運兒,可以乘機大撈一把。美國國防部3月初宣布,考慮到薩達姆可能會在戰爭打響后放火破壞伊拉克油田,將選擇哈里伯頓公司旗下的凱洛布朗與羅特公司負責管理伊拉克油井滅火等工作。僅此一項就能使哈里伯頓公司獲得數億美元的收入。 但有人擔心,如果美國獨占了伊拉克的石油資源,進而再控制中東石油,就扼住了整個世界的能源喉嚨,容易導致世界石油市場價格的“雙軌制”。如美國想要損害俄羅斯的利益,就可以促使油價下跌;如要損害石油進口國的利益,就推動油價上漲。如果真的這樣,石油價格將成為美國在處理國際關系中的一把利劍。這當然是國際社會不愿意看到和極力反對的。 軍火商的新商機 美國對伊動武必將刺激世界對武器的需求,給美國的軍火出口商帶來更多的商機。在有可能出現的新一輪軍火采購熱潮中,中東國家將一馬當先,成為戰后國際軍火市場上的大買主。 伊朗、敘利亞、利比亞等國擔心在伊拉克問題解決之后自己的前途命運,必然會擴充自己的軍火庫。另外,以色列、埃及、土耳其等國為了本身的安全也將增加軍火采購。這將會在中東地區引起一場新的軍備競賽。分析人士認為,一些國家增加軍火采購量,除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外,還試圖今后能增加同美國交手和談判的籌碼。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中東軍火市場上最大的幾個軍火出口國依次為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 有人曾尖銳地指出,美國的軍工企業眾多,需要不斷的武裝沖突來證明保持它們令人難以置信的龐大規模的合理性。在目前鷹派占據上風的美國,堅持要把倒薩進行到底,無疑有討得軍火商歡心的成分在里面。 隨著海灣局勢日益緊張,美國的軍費開支大幅攀升,對經濟也許會產生短期刺激作用。據統計,美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為1.4%,其中增加的國防開支占到了經濟增長總量的近三分之二,軍費開支明顯提升了波音公司和其他國防合約商的收益,軍用商品訂單猛增是去年12月份高價商品制造工廠訂單增長的惟一原因。 對軍火商來說,伊拉克戰爭的商機將遠超過海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 據報道,美國國防部正在匆忙補充智能炸彈和其他武器的庫存,五角大樓最近指示波音公司將安裝在智能炸彈上的衛星制導系統的產量增加兩倍,到2010年底,這將為波音創造約50億美元的收入。 與此同時,美國對軍火產品的多樣性需求似乎仍在增加,從無人飛機到全球定位系統,從衛星到激光武器,從影響意識的化學品到釋放微波的發射器,美國國防訂貨成倍增加。美國對伊戰爭所需費用約為1000億美元,對總產值達10萬億美元的美國經濟也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對軍火企業來說卻是個賺錢的好機會。伊拉克戰火映紅了軍火商的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