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為什么惱羞成怒 中國股市10萬個為什么之三十六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08日 06:33 中華工商時報 |
|
2003-4-83:02:34水皮雜談
中國股民都知道,上市公司的發行權掌握在中國證監會的手中,盡管現在由審核制替代了額度制,但是說
話算數的就是證監會。中國股民,確切的講,中國內地股民習以為常的事,香港股民卻未必知道。股市歷史比滬深兩地要長的
多的香港,上市的職能卻是在港交所,但是最近卻面臨著和內地“接軌”的可能。有意思的是,這種“接軌”并非是香港
證監
會有“收權”的動機,而完全是來自于專家小組的報告建議,香港政府財政司極有可能接受這種建議。為此,港交所的兩位董
事不惜以“辭職”相抗爭。候選辭職董事之一是港交所的主席李業廣。在日前李主席致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信中,李主席以強
硬措辭反駁專家組報告和建議,并警告在未有周密考慮的情況下貿然實施有關建議,可能對香港市場的競爭力構成嚴重傷害,
認為如果不作公眾咨詢就把上市職能轉交證監會有違“法治精神”。候選辭職董事之二是創業板上市委員會主席羅嘉瑞。羅嘉
瑞是港交所的非執行董事,目前已經辭去前職并表示拒受政府委任的新職。羅嘉瑞在辭職函中稱,他本人一直信奉“披露為本
”的監管哲學,并多次倡議加強執法方面的法律支持,以及讓投資者尋找補償的措施,香港市場應該吸引更多公司上市以擴大
規模。但是由于上市職能轉變以后,這種“披露為本”的監管理念就會發生重大變化,取而代之的將是更多的管制,在這種管
制面前,香港市場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一個上市職能的轉移為什么會受到港交所如此大的反彈呢?這在大陸股民看來有點不
可思議,問題真的有李業廣和羅嘉瑞所說的那么嚴重,需要那樣“上綱上線”嗎?大陸的股民當然不知道,港交所的代號是三
八八,港交所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港交所在過去的兩年中一直身陷所謂“利益沖突”的爭論中,港交所遭受批評最多的就
是為了追求盈利,批準了太多的劣質小型公司上市,港交所的“創業板”被專家報告批得“體無完膚”。李業廣和羅嘉瑞感到
氣憤的是,如果轉移上市職能是為防止利益沖突,那么證監會接收權力后將同時具備制定規則、執法、檢控及裁決職能,同樣
內部難免會出現利益沖突;至于創業板被批得“體無完膚”則更屬冤枉,理由有三點:一、創業板在政府鼓吹下成立,目的是
為了方便規模較小的公司融資;二、投資者清楚知道創業板屬“買者自負”的市場,所以問題并不在于誰執行有關規定,而在
于催生該市場的公共政策有沒有變化;三、創業板的公司表現并沒有比其他市場差多少,50%的企業還有利潤。李業廣和羅
嘉瑞的抗辯有道理,但是港交所現在的監管問題就更大,2002年11月底的一天,成都商報的記者告訴水皮,四川在香港
創業板上市的新醫藥當天的收盤價是1分錢,而上個交易日還在1港元以上,就是因為公告準備以1.17元的價格再融資3
290萬港元就遭遇“見光死”的厄運。水皮雜談欄目此后發表“板子該打在誰的身上”一文,直指港交所這兩年在創業板市
場上監管不力,導致大量內地民營企業“曲線救國”變相上市,道德風險完全失控。誰是新醫藥暴跌的元兇?文章說“是集體
無意識”,那種內地民營企業被妖魔化之后的集體無意識,任何來自民營上市公司的消息和公告都被誤讀和夸張其負面影響的
集體無意識,那種對民營企業無法無天無人無從無法事實監管的恐懼。這種恐懼并不僅僅因為歐亞農業而產生,事實上內地民
營企業的“曲線救國”模式就注定了香港創業板的道德風險,公司在內地,公司注冊在百慕大或其他鬼都不知道的英屬海外飛
地,公司上市地在香港,中國證監會只備案或根本就沒備案,港交所除了相信上市公司自述和中介機構的保證,還能如何確保
對上市公司的監管?處在無政府狀態下的上市公司遵紀守法是應該的,坑蒙拐騙或欺詐包裝卻無法懲處,這種監管和沒有監管
有什么兩樣?事實上,這種監管欺騙性更大。香港創業板開設的基數是1000點,現在的點數在108點,創業板會成為港
交所的“滑鐵盧”,港交所因此被“削權”,個中緣由難道不值得我們身處大陸的同志們警醒嗎?(8B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