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牛群式超越”的正面意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31日 16:11 《財富時報》 | ||
孫藜 關注牛群,不關注其精神層面,一切都可能充滿了誤讀。 牛群所言所為,構成了當下中國的一個符號化的事件。這個事件的核心是:一個明星力圖超越作為“常規明星”的價值實現方式,并將這種突破的觸角探向了足以影響千百萬公 正像1912年試圖突破“永不沉沒”界限的“鐵達尼號”遇難,最終促進了美國對海上無線通訊的管理一樣,任何一種超越總會成為后人剖析、解讀和反思的樣本。牛群也不例外。實際上,媒體及網絡對牛群的爭議、置疑和批判,恰恰中國民間輿論不斷走向成熟的標志。 如何看待“牛群式超越”,有一點大概是無可爭議的:牛群自覺地實踐著對自己是“公眾人物”的認知。所謂“公眾人物”意味著相比普通人隱私權的縮小,意味著他必須不憚于面對哪怕是惡意的猜測。牛群的名言廣為人知:“社會對我關注,我特別感謝;對我質疑,我特別特別感謝;對我批評,我特別特別特別感謝。”作秀也罷,老莊般徹悟后的仙骨也罷,必須承認牛群以超乎常人的心胸和韌性在做著承受。這一點對于轉型期的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各種公眾人物占據公眾的視線和話語空間,他們必須要像牛群一樣清楚:口水會和玫瑰同在;同時他們還必須要超越牛群:忍耐要伴著解釋同行。僅僅有忍耐的雅致還只是殘缺的責任,但凡關涉公眾利益之處,你就有責任做出事實上的解釋,甚至是不停的解釋。 牛群的精神境界必定是特別豐富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經歷說明了他不甘僅做一名相聲明星。也許是“道生一、一生萬物”的哲學讓他有了一次次做出超越選擇的勇氣,但“牛群式超越”的失察之處在于:高度抽象的“行善”哲學并不能為他提供現實行動的具體坐標,甚至會導致效果與動機的錯位,就像當年柯云路的宇宙哲學觀反而為終南山的“大師”行騙添磚加瓦一樣。現實世界早已經拋棄了萬能“救世主”的存在,再動聽和優美的“善行”也必須要經受利益動機的檢視。如同當前的伊拉克戰爭,美英當然扛著“民主自由”的解放大旗,但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中東的石油。現實行動的坐標只能來自于——法律。“牛群式超越”在現實中來得過于隨心所欲了,尤其是當他把腳跨入了神圣的“公仆”領域之時。在任何一個現代國家里,無論縣長還是部長,都是國家公務員,其所有行為必須牢牢限定相關法律規則和他的職權范圍之內,再小的權力也不能成為某種商業行為的道具。一個經過正式選舉產生的縣長和“榮譽校長”之類的虛職有著天壤之別,一個真心從事“公仆”事業的公民應當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當然,制度也必須提供相應的監督和制約。施羅德只能乘坐二等車廂,克林頓需要為自己的官司“埋單”,皆由制度使然。從上述意義上,所謂“品牌縣長”云云,在中國政治文明的建設史上,最終會風干為一掛值得回味的標本。 關注牛群,僅僅關注其精神層面,一切都可能充滿了誤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