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改制”:牛群主導下的命運變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31日 16:09 《財富時報》 | ||
33位教職工集體辭職毫不挽留,售貨員、毛巾廠工人成為特校教師,“沒有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主導教學理念…… 本報記者 王帥 見習記者黃婕 姜昊 一.牛群傷透了我們的心 “學校改制是我們人生最大的一個轉折點”,3月23日,原牛群特殊教育學校的幾位老師向記者表示:她們的命運在一天之內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她們的校長牛群、改變33名教師命運的直接促成者,一句“沒必要商量”的表態,又徹底消滅了全體教師對突如其來的改變進行磋商和探討的可能。 “這句話徹底傷透了我們的心!”,一位老師講。 2002年8月16日早晨,她們所任職的“牛群特殊教育學校”通知老師返校,她們的校長同時也是她們的副縣長牛群,在會議上公布了學校由公辦改為民辦的計劃。與會的老師表示,牛群的態度是:“愿意跟他的可以留下,不愿意留下的可以走,不勉強”。牛群還表示——“新的學校實行聘任制,到時候不是所有留下的都會得到聘用”。 最后答復的時間定在當晚8點。包括校長高偉在內的33位教職工集體提出辭職。由于沒有料到這樣的結果,主持會議的蒙城縣縣長駱方平讓大家先留下來,等他再跟牛群商量一下看,牛群的回復異常簡單——“沒必要商量”。33位老師,很多人從學校建校之初就一直從事特教事業,但這絲毫不足以影響會議的既定結果——牛群特殊教育學校由公辦轉為民辦,校長牛群擁有學校全部股份。 8月27日,蒙城縣政府安置原學校員工的文件出臺,張懷英等13名教師提前退休,另外20名在編教師被分流到縣直幼兒園、附小和城關鎮6所小學。 長久以來對政府的信任以及對紅頭文件的遵守,使她們選擇了服從,采訪過程中,許多被分流的老師還是時時流露出對政府決定的遵守與內心真實愿望的沖突。很多時候她們都是“欲言又止”,并且一再要求記者不要在報道中透露他們的具體身份。 在決定他她們命運的政府文件中有這樣的條款:所有被安置人員要無條件服從分配……今后,凡對改制和安置工作無事生非、無理上訪的人員,一經發現將給以嚴厲懲處,情節嚴重的堅決予以除名。她們擔心所接受的采訪被定性為上述規定的性質。 一位老師講:“由于掛念那些聾啞的學生,分流后我還經常回到學校看望她們,希望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能夠有好的進展。可是每次進學校,總是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新學校的一些工作人員經常有意無意的進來查看她們之間的交談。后來我們很少再去,但是每個周末,總有不少聾啞學生到我們的家里來看望我們。” 二.售貨員如何成老師 采訪過程中,記者向一位老師展示了一個聾啞學生給她寫的一封信。盡管事先不知道寫信者是哪個學生,但是這個老師還是一眼就從字體上看出寫信人是誰。 “這個學生個子是全校最高的,很聽話的一個孩子,學習也非常勤奮”。老師的眼睛濕潤了,她在對這個學生回憶的同時也為信中提到的事情擔心。 信是這樣的——“舊老師都走了,我們很難過。希望新老師來了,好好學習(原文如此)。她們不會手語,我們要教她們學手語”。 參與采訪的所有老師都不約而同的對新學校的教師素質深深擔憂。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現有教師42人,除了6名在改制前就不在編而留下來的老師之外,剩下的36名老師都是2002年8月學校改制后從社會招聘來的。許多老師根本不懂手語。 “是后來我們才知道,招聘的老師是多么的混亂。有的老師原來是蒙城一超市的售貨員,還有的是毛巾廠的工人。”參與采訪的一位改制后留下來的老師講。她還跟記者講了一位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次教學對話: “老師,乘數和被乘數到底哪個在前哪個在后啊?”學生問。“在前在后都一樣”!老師這樣解答。 三.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由于牛群不常到學校,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現在基本由常務副校長張針主持工作。記者在對特殊學校采訪的過程中,適逢張針在為該校的老師進行“老莊思想”的講座。講座每天晚上6點開始,全體教師都要參加。副縣長牛群的秘書王飛對記者表示:之所以重用張針,是因為他對老莊的理解和牛群一拍即合。 不少老師對張針的這種講座非常反感。認為不但占用大量的時間,而且老莊思想對特殊教育的教學并沒有太多的益處。特殊教育一個基本條件就是需要有熟練的手語以及專業的教學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才能更好的與殘障學生進行溝通。 五子牛學校的一位老師講:“張針經常給我們灌輸這樣一個教學名言:手語不重要,我們是在用心交流”。這句頗有行而上意味的明言,與王飛告訴記者的另一句張針理論倒是頗有相通之處—— “不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盡管牛群的秘書不肯正面評價張針,但是很多老師表示,牛秘書非常反對這樣的教育方式,并為此跟他的上司牛群有過激烈的爭吵。 “張針一貫不重視手語。2001年南京特師的專家到聾啞學校進行培訓的時候,張針是唯一一個不參加學習的老師”。一位老師在采訪中講。她說張針會畫畫,并因此常常打亂學校教務處的既定課程安排,隨時占用正常文化課的時間,突擊給學生上美術課。還有張針雖然對教學業務不甚鉆研,但是對其他老師的講課卻有相當要求,“他經常打斷老師的正常教學,在課堂上指點老師不應該這么講,不應該那樣講”! “這種做法經常使得整個教學計劃都被破壞,教務處的工作也非常被動,難以開展。這不應該是一位校領導應有的表現”這位老師如此評價張針:如果畫畫的人分3個等級——畫工、畫匠、畫師的話,張針充其量只是個畫匠而已! “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南京特師的一位特殊教育專家在離開的時候,下了這樣的一個論斷。 對于老師的普遍不滿,牛群在多個場合為張針辯護。牛群認為:這種教學思想非常具有開創性,是走在時代的前列的。 牛群和張針的密切關系是特殊學校的教職工普遍公認的。在學校改制的時候,包括原來的校長高偉在內,事先都不知道相關的內情。“只有張針和牛群兩個人最清楚”,一位老師講。 四.牛群愛心值得懷疑 與自己目前的處境相反,那些離開學校的老師在采訪的過程中,對牛群并沒有太多的怨憤。牛群當時對聾啞學校的關注和公開表露出來的感情讓他們至今感動。她們覺得聾啞學校這下子會有一個可以預期的美好未來,值得同情的特障孩子將得到更好的教育。這種基于對孩子的關愛,使她們一直對牛群抱有尊敬和感激的心情。現在,疑問和迷惑在慢慢取代感謝。 一位老師直截了當的表示:牛群的愛心值得懷疑。因為學校的教學管理,師資水平的現狀讓他們擔心。喊著“一切為了孩子”的口號,接受著各級政府的優惠政策,接受者全國各地的捐款捐物,帶給孩子的卻是售貨員、毛巾廠工人出身,毫無教學經驗的老師,最終被耽誤的還是孩子。 她還透露:一個孩子的家長在認出孩子的老師就是他們曾經打過交道的售貨員時,氣憤的非要孩子退學。 記者接觸的多位離職的教師,大多都表示編制和沒有編制并不是她們辭職的主要原因。為了那些孩子,她們可以跟牛群一起吃苦,但是牛群的一些做法讓人難以接受。比方說新校址的選擇,當地交通條件非常不方便,而牛群則多次表示那里的風水很好,對老師們的建議置之不顧。 在采訪的過程當中,記者感受最明顯的就是離開的老師的擔心,以及在校的一些老師的小心。記者在特殊學校的采訪中,一個統一負責宣傳口徑的女士對記者充滿戒備,她一在場,被采訪的老師通常開始顧左右而言他,或者干脆緘口不談。 目前,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均為公開招聘的合同工人。戶口和編制學校一概不給解決,學校方面要求老師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的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在校老師實行競爭上崗的機制,老師在學校最終的考核主要取決于校長張針的意見。 “教學好并不一定會被認定為表現好”,一位在校的老師講。她這樣解釋自己這句話的含意——“最終的表現就是某些人一句話的事情”。 學校與老師簽訂的合同一共有十五條。其中的第十二條為“違約責任”,該條的內容是空白。 3月23日,記者在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結束采訪,走出校門的時候,適逢該校的校辦企業“五子牛飲品公司”的送貨車堵在門口。車廂上的礦泉水壘的山般高,一群高矮不齊的特障學生被司機引到車前。一些學生爬到車上,往下遞成箱的礦泉水,一些學生則在一趟趟的搬運這些“校辦企業”產品,一個個子很小的學生搬運吃力,只能身體后仰,好使勁挺起肚皮來頂住水箱,這樣一來,他往前看就很困難,每走一步身體都要左右搖晃,顯得蹣跚并且猶豫。 “這不是給孩子們喝的”,送記者出學校的老師講,孩子們喝的是那種成桶的水。“這有可能是要發給哪個客戶的吧”,她猜測到。 (中華慈善總會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原名牛群特校,其前身為蒙城縣聾啞學校,創辦于1995年11月。2001年4月17日,蒙城縣縣委常委會同意牛群出任校長,并更名為“牛群特校”。2002年8月16日,蒙城政府同意牛群的提議,學校改制成功,由原來的公辦學校改為私人學校,牛群擁有100%股份。同時學校更名為“中華慈善總會五子牛特殊教育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