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GI中信證券公司協理畢劍如發表演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3日 11:58 新浪財經 | ||
2003年3月22日,為期三天的“中國資本市場開放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先生等出席了本次會議。新浪財經為廣大網友獨家直播本次會議。 以下為部分嘉賓發言實錄: 主持人:因為時間關系,有很多朋友要問問題,也不能作答了,臺下問的問題還是有相當水準的,也謝謝黃先生很詳細地給我們解答。接下來的講演題目,我覺得是一個非常熱的題目,就是最近中國方面容許外資到國內投資,所謂QFII的做法,這是非常新的一個概念。但是在臺灣方面,已經作了很久了,比如說在臺灣1991年已經開始有所謂的QFII的做法,這個服務一直提供到現在。今天給我們講演的是KGI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他們是在臺灣最早一家做這個服務的,是目前為止臺灣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一家。另外,KGI中信證券是2002年被選為臺灣當地最尖的證券。另外也是連續三年被選為臺灣當地最尖的券商,他們是非常有資格和經驗跟大家介紹這個題目。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KGI中信證券的公司協理畢劍如先生跟我們講講QFII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和經驗,看看對于中國方面有什么參考的作用。 畢劍如:主持人,在座的嘉賓,大家早。今天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北京跟各位談一談過去12年臺灣經濟發展經濟和形勢,還有QFII發展對中國的啟示,我們先談一談對臺灣的影響和啟示是什么。 在今天的40分鐘里面,大概會花比較多的時間談一談過去12年臺灣法令開放的一個演進的過程,再看看外資實際投入臺灣股市的狀況,最后談談QFII對臺灣各方面的影響,包括主管機關、上市公司、本地的券商、本地的投資人,過去的12年都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如果還有時間,各位有興趣的話,再談一談QFII操作的問題。 就臺灣開放外資投資臺股法律的問題,過程到底是怎么樣,我們就這幾個方面來探討一下,但是我想改變一下今天的流程,我們先來看一看過去12年,從1991年開始公布臺灣QFII的法令之后,QFII資格的放寬是怎么樣來的。我們看到QFII資格的條件,在1991年的時候,第一次通過這個法律的時候,跟大陸一樣,三個機構被納入QFII的名單里面,就是銀行、保險公司和經營公司,我們可以看到,在銀行方面,領先世界五百強才有資格,證券要達到三億美元,保險公司要10年以上的經驗,資金要有5億美元,可以跟大陸的對照一下,然后是基金管理機構,時間要滿5年,管理資產值要達到5億美元以上,總共有27家QFII來申請,第一家拿到QFII執照的就是一家基金公司,總申請的額度達到10億美元,并不是太大。前兩年,QFII的申請都不是太踴躍,可想而知,大陸未來一兩年之內也不會看到太熱烈的狀況,可能要到三四年以后,才會有比較多的QFII申請。 在第一次的開放,條件的放寬是兩年以后,這次主要是放寬了銀行的排名,從五百大到千大,保險的年資從十年降到五年,基金管理公司從五年降到三年,5億美元降到3億美元,這也是第一次證券商納入QFII的條件里面,之前包括國外的證券公司,還有臺灣的咨詢公司在海外設立的子公司,也可以以這樣的名義申請。 再下一次的放寬是1995年,在保險公司方面,把年資放寬到三年,資產凈值放寬到3億美元,基金管理公司也做了資產凈值要求的放寬。 到了1996年的時候,開始把外國的政府機構和兩年的退休金開始納入,這很重要的,國外的基金管理公司非常龐大,另外,過幾年的歷史里面,后來幾個外國的政府機構,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機構都成為非常非常大的臺灣的QFII。接下來的幾年里沒有太多的變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第三方基金開始被納入,之前大家可以看到,都是需要以機構的名義來申請,比如說銀行,或者金融公司,或者必須是保險公司才可以,基金本身的名義就可以申請,這是很大的一個進步。2000年的時候,臺灣的QFII條件做了最大最大的放寬,主要的原因是2001年的時候,臺灣的股市受到本身的一些因素的影響,還有外在的影響,像亞洲金融風暴等等狀況,臺灣利用這樣的機會和手段大幅度放寬外資的條件,希望吸引更多的外資進來。所以在這一年里面,完全取消了銀行排名的限制,大概有一年以上的經驗就可以了,同時也放寬了銀行的保險,基金公司共同基金在年資和規模方面的限制。同一年里面,又完全取消了所有年資的限制,過去要一年以上的經驗,另外,到最后的時候,簡化了一些申請的作業程序,接下來就沒有了,目前來講,這是最新的狀況,所以我們可以看到12年QFII方面的變化。 接下來我們要談的是QFII投資總額的一個規定。其實變化并不太大,1991年規定的是上限25億美元,1993年和1994年各有一次放寬,1995年就完全取消了這方面的規定,步調是很快的,我們也希望國內外在這方面能做到很快的放寬。接下來看一看QFII個別投資額度的規定。一開始的規定是單一QFII可以拿到的五百萬到五千萬美元之間,之后每兩年有一個放寬的動作,最后一次的放寬是在2001年的11月,提高到30億美元,其實在過去12年里面,我們很少看到單一的QFII申請的投資額度達到當地的一個上限,當臺灣想要利用這方面刺激臺灣的股市,吸引很多的外資的時候,其實效果并不太大。 看看QFII對總持股比例的限制。我們看到一開始的時候規定,全體的QFII能夠持有單一上市公司的上限是10%。今后每年都在調整,一直到2000年的12月,就全部取消了,意思是說現在任何單一的上市公司都可以被QFII百分之百的擁有,這是整體QFII對單一上市公司持股上限的規定。 我們看一下單一QFII對單一上市公司持股的規定,這也是跟前面提到的整體QFII總持股單一上市公司規定的時間,開放的時間差不多同步,2000年的時候,這一項也取消,意思是說臺灣單一的上市公司也可以被單一的QFII百分之百的擁有了,這就是過去12年的變化。 最后我們看一看資金匯出入的限制,這是很多的QFII面臨的問題,原因是資金進來之后匯不出去,國內目前公布的QFII法令,都是阻礙QFII進來的匯出的限制,如果是共同基金的話,有一個贖回的壓力,如果股票買了不能賣,賣了之后不能把錢匯回去,這是很大的問題,也許以后國內會有比較大的放寬的動作。接下來談一下過去12年QFII實際投入臺灣股市的狀況,這方面我們分成六個項目來看,申請的件數,每一年怎么樣,核準的件數,申請的金額、核準的金額,申請金額多少并不代表臺灣一定核準多少,還有累積匯入的凈額和持股比例。大概在申請件數和核準件數方面,申請金額和核準金額方面,在2000年都達到了最高的水準,申請件數,2000年的時候達到了386件,申請金額方面,2000年的時候達到了單年590億美金,核準的金額也是在2000年達到了最高峰480億美金,累積匯入的金額方面,申請和核準到實際匯入是2002年達到最高峰,單年的累積730億美金。當初臺灣公布QFII法令的時候,對于匯入的金額投資標的,有嚴格的規定,他們希望把金額大部分投入股市方面,所以對匯進來的資金是不是投向債券方面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QFII到臺灣來,最主要的目的是買股票,對債權沒有太大的興趣,自從他們有資金進來以后,部分時候的狀況,持股比例還是蠻高的,維持在75%—95%的水準。臺灣的NON-QFII條件沒有那么嚴格,只要是在國外的自然人或者是國外的法人,一般法人是等級的事業法人機構,不需要銀行或者是基金公司都可以進行,最高的額度是5000萬美金。 QFII在臺灣的買賣超和股市的表現,如果說持續性的月資料,如果持續幾個月大幅的買超,比如說98年到99年,他們確實受到了一些激勵,在接下來的狀況里面,在2001年的時候大幅度的買超,整體而言的結論,我認為QFII對臺灣的影響,在心里面的影響是很大的。 QFII對臺灣的啟示,我們看看主管機關還有本地的券商,我們都知道,全球的基金大概都是以MCI設計出來的指數作為衡量,最開始是這個市場是不是充分地開放給國外的投資人,第二個是它是不是資金的匯進出非常自由,很多人誤解MCI對每個國家做基本面的分析研究給一個比重,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主要是看市場是不是給國外的投資人參與,如果你是政府機構控股很高的公司,當然被納入指數的全部,就不會太高,資金經理人到上市公司來訪問,甚至拜訪主管機關,他們會提建議甚至會給一些壓力,希望他們盡快地開放QFII法律的規定,所以我們可以說,臺灣的主管機關開放的過程里,有很多是受到QFII的迫許的影響。我們知道,國外的金融機構在交易實物方面,是有很多的特有的方式,不管是當初的臺灣還是現在的大陸,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舉個例子來講,當時的臺灣來講,雖然存在違反法律的狀況,但是客戶只會下這個。臺灣的主管機關也知道,在國外非常普遍看到交易實物的東西才慢慢開放。臺灣在過去幾年經過很弱的一個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臺灣想利用擁有在國外有很大客戶群的券商,在日本、在美國,在新加坡跟這些QFII做一些面對面的溝通,希望吸引到他們來臺灣投資,來振興臺灣的股市。我們都知道國外的金融機構跟本地的金融機構差別最大就是產品的設計能力在金融上的設計能力,確實有值得效仿的地方。臺灣的投資人,在臺灣投資的標的非常有限,所以大家一味的追逐股票,這幾年我們看到很多新金融商品出來,臺灣這個平臺為什么能夠設計這些產品,而且讓這些產品上市,都是制定了相關的規定,也是這些金融機關,不斷給臺灣的主管機關很好的建議。 接下來看本地的券商,不知道準備好了沒有,如果準備好了,這個新的業務很快就要不勞而獲,根據大陸的規定,QFII只能選一家,國內的券商做執行,說起來很幸運,臺灣當初沒有這樣的規定,開十家都可以。在1995年以前,沒有任何一家外資券商在臺灣只設立分支機構,他們沒有辦法替他們的客戶做交易的執行,所以這些單子全部在本地券商執行,也就是未來國內的券商,大陸的券商的狀況一樣,如果說這個QFII申請做交易,如果你也被選上,對于你講,這是一個新的商機。 開始外資券商開始自己設立臺灣的分支機構,從1995年以后,就可以自己在臺灣替客戶做交易的執行,就不再需要你了。所以你很快就有流失很大量的客戶、在這種競爭狀況之下,怎么樣直接爭取到這些QFII的國際方面的單子,就必須在你的各方面多了解怎么樣做。經過這樣一個歷練之后,也可以提升本地區的券商在research、saies、Excution的能力。KGI有形在過去幾年,專注開發這些客戶,所以在這幾方面我們比臺灣其他的本地券商有非常大的超前的狀況。公司如果跟國際的經理人往來,比如說全球最大的客戶,你可以想想,對于公司的一個形象其實是很大幫助。我們也知道,KGI臺灣目前的經營,同時得到這些QFII客戶的認同,連續幾年票選我們是臺灣本地最佳的券商,所以當這些結果,這些媒體在公布的時候,基本上是公司做最有效,最節省的形象的廣告。 對于上市公司的影響,臺灣以前的上市公司都非常保守,不敢見投資人,甚至不敢見國外的投資人,因為他們講英文,所以說經過QFII不斷進入以后,臺灣上市公司開始非常重視和投資人的關系。起步最早就是臺灣的電子業公司,他們積極到外資券商里面,就是挖最棒的研究員,請他當我們公司的發言人,專門接近QFII的管理者,透過這樣一個關系,所有的市場上的外資券商的研究員,或者是其他的本地的研究員,就開始出對于這家公司非常正面的報告,給國際性的投資人。這樣就會開始引進一些很多很好的長期投資者。以前大概會買臺灣上市股票就是一些散戶,這些都是追逐短線,并不著眼于公司長期的發展,但是QFII在這方面是著眼公司未來長遠發展,是要和公司一起發展。另外QFII的接入也提供很多的投資渠道,大家看到臺灣的臺基電,聯電他們到美國的納斯達克上市。另外這些QFII都是非常好的QFII管理者。他們有很多好的正確的例子,我們舉例子來講,以前他們配股票,因為當地的散戶喜歡股票,他們不喜歡現金。在國際上都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慢慢這一兩年,會看到臺灣上市公司會比較多的在現金股息方面,而不是股票股息方面。另外這些基金管理人,他們通常不會只看臺灣,他本身可能是負責某一個產業的研究員,所以他在跟臺灣這些公司互動的時候,他同時也提供很多臺灣以外同一個產業的發展狀況,給臺灣的經營管理者一些很好的意見。對于本地投資人的影響,目前來講,QFII在臺灣的每一天的交易量的比重,從過去兩年比較的非?,兩年前大概只有兩個交易數,到今天已經到了九個交易數,是很大的成長。它占的比重越大,越能影響本地投資人的行為。在短線而言,投資人每天看大幅買超個股,他可能就會跟進,我們開始想他為什么昨天賣這么多的股票,我手上也有。他們都知道QFII的研究員比較注重分析,不是賣股票。慢慢在改變國內投資人以前注重市場上的消息、謠言,開始注意基本面的東西。 對于一些很好的上市公司,一般投資人都有相信QFII的基本面的理由,所以他手上有這種個股,這會增加他投資這個個股的信心度。我們有講到如果各位是來自證券商,剛好你面臨怎么樣幫助公司爭取這樣的業務,應該怎么樣操作,留一點給大家發問。 主持人:如果國內能夠參考臺灣的經驗,各方面可能都會做的比較好一點,F在是發問的時間,大家如果有問題可以提問。 提問:在大陸有很多國有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我想問外國券商會怎么樣看待這個問題?他們會不會有興趣介入? 畢劍如:大陸的B股跟在香港上市的一部分股票,在他的,要不要把A股納入到國有股,可能他應該沒有辦法把這樣一個國有股納入到它的指數里面的投資組合。所以我認為,而且跟一些客戶談的結果,這其實是未來國內未來QFII是不是很快進來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沒有納入的話,大部分人是不能投資的。 提問:你能否簡要介紹一下QFII在臺灣的實行,是怎樣實行,和資金的流出對于股票市場的影響,國內怎么借鑒QFII的影響? 畢劍如:我們針對這次國內所公布的QFII,剛才也談到一點,對于大陸未來的狀況,國際未來的狀況,我可以提供一些客戶,我的客戶對大陸所公布QFII的資格限制,所產生的一些反應。第一個是資格是實在是太低,可能大部分都沒有這個的資格,除非資格能夠繼續放寬,否則的話進入的可能不會太多。第二個問題是資金的匯出,我們看到臺灣一直在匯出不斷改善和放寬,一申請就必須把五千萬美金匯進來。 主持人:這位朋友說的是QDII,是國內投資到國外的情況。 畢劍如:QDII我的研究不是很多,因為我們的客戶都是QFII的客戶,對于國外的券商我不是很了解。 主持人:QDII還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為容許國內的資金到海外買股票,也有資金流失的問題,為什么QDII的執行比QFII還要遲呢?因為牽涉的問題還要多,現在不好講,因為很多規矩還沒有出來,所以就不做解釋了。我們集中討論一下QFII的問題。 提問:請教畢先生,第一個問題,在同境外的QFII合作的時候,他們請境內的券商做一些執行的工作的時候,是采取什么樣的方法進行監控?第二個問題,我是一位律師,在臺灣律師事務所怎樣參與QFII的工作? 畢劍如:1991年到1995年這段時間里,所有的交易都是本地的券商,國外的券商在臺灣都沒有被核準,在這個時候,臺灣什么樣的券商能夠合得這樣的商機呢?大概有幾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個是通常會選規模大的,以資產排名來講是前五名,這些很有可能拿到QFII的單子。第二個,初期的時候你不太需要有很強的管理人員,但是你必須有英文不錯的管理人員,你的功能主要是交易能力的執行,所以客戶下單不要聽錯了,做單的時候也不要錯誤,到匯報的時候,匯報的速度和正確性都是很重要的,在初期這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一開始的時候,法律的變化非常重要,接下來怎么樣條件的放寬,這都必須幫助QFII密切地觀察這些法律的設定,到了未來,如果這些外資券商最終都是希望到大陸設分支機構,希望提供這樣的交易給客戶,外資QFII還是會把單子給外國的券商,由他再轉單過來給國內的本地券商。 第二個問題,律師在臺灣QFII扮演的角色一直以來都不是太重要,原因是QFII被規定唯一的合法代理人是保管銀行,未來大陸也是一樣的,所有申請、送件、股票的保管、交接,都是有上市公司開股東會,派代表出席,都是由保管銀行來負責,保管銀行比律師重要得太多了,所以未來大家可以多了解保管銀行在QFII里面扮演的角色,因為各位如果爭取到QFII的時候,跟保管銀行的互動會非常非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