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海灣戰爭與朝鮮核危機原因及影響分析(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1日 12:42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 ||
作者:王建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 四、“擾亂歐洲、穩定亞洲” 美國在伊拉克問題和朝鮮半島核危機問題上表現出來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是戰略還是策略?如果是策略,美國在完成海灣戰爭后就會掉過頭來收拾北朝鮮,這就會對我國和其他東 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貿易逆差中有82%是來自環太平洋地區,其中日、港、韓、臺和中國大陸這5個國家和地區又占了65個百分點,美國對歐盟國家的貿易逆差只占12%,所以,東亞地區是美國取得物質產品的最主要來源。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所擔心的并不是國際資本流向歐洲,因為國際資本的主體也是虛擬經濟的產物,美國所真正擔心的是這種流動的結果,會導致貨幣霸權易手,亞洲人從此不再喜歡美元,就會斷絕了物質產品“進貢”的來源。 如果美國在解決海灣問題后又在朝鮮半島用兵,北朝鮮手中可能真有核彈,戰爭的結果就會在東亞地區產生嚴重的核污染,美國還敢從東亞地區進口產品嗎?美國人付出了極大代價才有可能保住貨幣霸權,卻又不能用它保證自己的物質利益,進行兩場戰爭的結果是“雞飛蛋打”,美國人不是瘋了嗎?美國人當然不是瘋子,而是絕頂聰明,持有這種看法的人才是傻子。 所以,美國的戰略必然是“擾亂歐洲、穩定亞洲”,美國在朝鮮半島核危機上所表現出來的步步退讓態度不是策略而是戰略,東亞地區只要能夠充當“美國工廠”的角色,美國是不會在這一地區發動戰爭的。 但是,如果海灣戰爭演化成美、歐之間的大規模軍事沖突,東亞的國家與地區也很難置身事外,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經驗說明,如果是世界大戰,沒有哪個國家不會被卷進去,特別是大國。二戰中日本對美國不宣而戰,偷襲了珍珠港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互相沖突的兩大軍事集團必然會對所謂的中立國家采取“非友即敵”的政策。對東亞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如果繼續充當“美國工廠”的角色,實際上就是以物質力量支持美國,不管你主觀上如何,客觀上已經站到了美國一邊。 還有石油供應問題。東亞地區除中國大陸的進口石油依賴率在30%上下,日、港、韓、臺等都在90%以上,海灣地區爆發戰爭,對這一地區的影響可以說并不亞于歐洲。即使從保障起碼的石油供應出發,東亞地區也需要向美國靠攏,因為不如此美國只要封鎖海上石油運輸線,這些經濟體就會垮臺。但在海灣國家與歐洲結盟的可能前景下,東亞各經濟體如果與美國結盟又會遭到海灣產油國的石油禁運,結果還是得不到石油。 如果從海灣地區得不到石油,東亞地區就必須考慮其他來源。美國是石油消費大國,海灣戰爭開始后自己尚且不夠用,不會為東亞地區提供石油保障,因此唯一的選擇是從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和中亞地區獲得。俄羅斯在“冷戰”結束后仍然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又有石油,在這場戰亂中自保有余。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的經濟明顯好轉,重要原因是由于國際油價上漲,通過增加原油出口極大改善了財政經濟狀況,去年原油出口已超過沙特為世界第一。如果海灣戰爭爆發導致石油價格進一步上漲,對俄羅斯來說好處會更大,因此俄羅斯在戰爭初期會取觀望態度,對歐、美兩不相幫,并充分利用油價上漲增加出口,獲得好處。此外,中亞地區的石油蘊藏量也很大,東亞地區也許可以通過與俄羅斯和中亞諸國合作,獲得部分石油供應。東亞地區如果能夠保證起碼的石油供應,在美、歐沖突中就有可能走出一條中間路線。 日、港、韓、臺都是高度依賴美、歐市場的出口型經濟,但是在戰爭擴大、持久的前景下美、歐市場的非軍事產品需求都會萎縮,就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經濟增長。特別對日本來說,在長達12年的衰退中,出口是唯一亮點,受到的打擊會更大。近年來,在東亞地區,只有中國能保持7%以上的經濟增長率,隨著中國國內市場和貿易規模的擴大,已經開始突顯出拉動東亞各經濟體增長的作用,因此海灣戰爭的結果,很可能會促進日、港、韓、臺以中國大陸市場為中心的經濟整合,促進“西太平洋經濟區”的加速形成。在國際經濟、政治和軍事沖突日甚的形勢下,以中、日為核心的“西太平洋經濟區”,其整合的內容也不會僅停留在經濟層面上,而是可能會迅速擴大到政治和軍事領域,以求在美、歐軍事沖突中自保。 五、結語 當我得出這樣結論的時候,被這些結論嚇了一跳,進而不寒而栗。我真誠的希望這些分析結論都是錯誤的,海灣戰爭的范圍和烈度都不會擴大。 而客觀世界運動永遠不會以人們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美國和前蘇聯都是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和資源豐富的國家,都可以作到既不過度依賴出口,也不過度依賴進口就可以實現經濟長期發展的國家,因此“冷戰”時代的沖突只會停留在意識形態領域而不會釀成世界大戰。“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又回到了一戰、二戰時期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利益對立的基礎上,這種經濟利益沖突才會導致戰爭,而且已經出現過兩次。所以“冷戰”的結束并不意味著世界大戰離我們更遠了,而是更近了。 克勞塞維茨說“戰爭是從遭遇抵抗開始的”,如果美國把戰爭范圍從伊拉克擴大到伊朗和利比亞而法、德等主要歐盟國家不反抗,這場戰爭就打不起來,結果是歐元和歐盟解體,所以一旦戰爭出現了擴大化會否釀成美、歐之間的軍事沖突,關鍵取決于歐盟主要國家的態度,是否會形成大規模軍事沖突,也關鍵取決于歐盟國家的抵抗程度。 美國在海灣地區動武,勝在軍事實力強大,但勞師遠征,缺乏進攻基地,也沒有世界民心的支持。美國的優和劣正是歐洲的劣和優,當海灣戰爭的擴大已威脅到歐元和歐盟的生存,說歐盟主要國家會束手待斃而不奮起反抗,可能性不大。 美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上個世紀長達100年中,美國人民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始終領導著人類文明的前進,但在今天卻被幾個美國的金融寡頭為了一己私利送上戰爭道路,真是美國人民的莫大悲哀。 戰爭陰云正在聚集,如果最終不可避免,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 1、反對美國的戰爭行為,但若發生兩大軍事集團的沖突則保持中立。 2、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的勝面大,歐洲的勝面小,因此要調整外匯儲備結構,不宜持有過多歐元。 3、利用目前龐大的外匯儲備緊急進行戰略物資儲備,特別是石油儲備。戰爭爆發后美元與歐元都不值錢,因為有錢也買不到東西,所以早花錢比晚花錢有利。 4、如果海灣戰爭擴大,石油進口劇減和出口需求萎縮會同時出現,正常的國民經濟運行就會被突然打亂,今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下滑,因此必須有對國民經濟進行應急管理的各種預案,例如對主要戰略物資和國計民生產品進行統一流通與分配的管理方案,這樣出現問題時就可以作到有備無患、忙而不亂。 5、這場戰爭可能會持續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在此期間內,龐大的國際資本美國去不成,歐洲去不了,流到中國的可能性很大,要有政策準備,迎接國際資本流入中國。 6、加強國防軍備。 7、抓住有利時機與日、港、韓、臺加速經濟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