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天氣 答疑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王建:海灣戰爭與朝鮮核危機原因及影響分析(二)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21日 12:38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二、再論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自古用兵非好戰”,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政治則是經濟利益的延續。美國在海外用兵從來都有明確的目的,但這些目的往往不能宣之于口,就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即看清什么是美國最根本的經濟利益,而離開了這一點就會被美國的許多表面文章與戰略佯動所迷惑。

  看清美國最根本的經濟利益,必須從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的歷史高度來認識。我在2002年3月曾寫過一篇題為《警惕全球金融風暴》的文章,提出了世界資本主義新階段的觀點,寫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又有了一些新認識,這些認識更堅定了我必須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看清美國的信心。

  我的主要觀點是,世界資本主義曾經經歷了自由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歷史階段,但在這兩個歷史階段,世界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家還是以生產物質產品為主,因此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矛盾和基本運行規律、帝國主義戰爭的性質等等,都是圍繞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產生的。但是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率先完成了工業化,進入到“后工業化”時代,70年代中期,英、法、德、意、日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也相繼完成工業化,進入到這一時代,資本開始具有從物質生產領域向外游離的趨勢。70年代初,二戰后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宣告瓦解,貨幣脫離黃金,世界貨幣體系開始進入到不受物質生產增長約束的時代,加上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虛擬經濟急劇膨脹,并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例如,1970年,在美國的貨幣交易中與物質生產和流通有關的貨幣交易還占到80%,而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僅僅5年,就演變成“倒二八”,即與生產流通有關的交易比重只剩下20%,根據有關資料,到1997年已經只剩下0·7%。1985~2000年,美國的物質生產只增加了50%,但是貨幣卻增長了三倍,即是說,貨幣增長率是物質生產增長率的6倍。從全球看,1997年國際貨幣交易額高達600萬億美元,而其中與生產流通有關的貨幣交易只占1%。此外根據有關資料,目前全球的貨幣存量已相當于全球GDP年總值的60倍。這些情況都說明,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主體已經從物質生產部門轉移到非物質生產部門,由此引出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我們也許可把這個新階段叫做“虛擬資本主義”。

  首先,傳統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從貨幣資本出發,經過產業資本、商業資本等環節再回到貨幣資本,在這個過程中,產業資本占據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它擔負著創造剩余價值的職能,但是在“虛擬資本主義”階段,由于貨幣脫離了黃金,資本的膨脹可以擺脫物質生產過程的束縛,產業資本和物質生產過程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馬克思早就指出“····資本主義生產的動機就是賺錢。生產過程只是為了賺錢而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只是為了賺錢而必須干的倒霉事情。”(《資本論》第二卷第68頁)。在貨幣與物質生產相聯系的年代,雖然也有所謂生息資本,但那只是貨幣資本對產業資本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分割,而在進入虛擬資本主義時代后,通過對虛擬資產的炒作也可以實現貨幣資本“帳面價值”的增值,因此貨幣資本真正實現了從貨幣資本出發而不需要與物質生產相關聯就又回到貨幣資本的過程,可以不再干物質生產那些“倒霉的事情”。

  在實際過程中,股票、債券、外匯和房地產等虛擬資產的所有者,往往是以這些資產為抵押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然后再到市場上去炒作,經過多次資產與貨幣的交換,資產價格就獲得升值,而新的資產擁有人又可以用這些已經升值了的資產作抵押,從商業銀行獲得更多的貸款,如此循環往復。在這個過程中,貨幣需求的產生已經主要不是來自于物質生產與流通規模的擴張,而是來自資產價格的膨脹,70年代以來各類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又極大地放大了各類資產價格的膨脹速度。由于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中央銀行的貨幣創造可以擺脫物質生產的限制,因此從理論上講,可以無限制地滿足虛擬經濟膨脹對貨幣的需求,這就是自80年代以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虛擬資產與貨幣供應增長率大大超過其物質產品增長率的根本原因。

  這個過程也是產業資本家向金融資本家復歸的過程。本來,從貨幣資本家演化出產業資本家,是資本主義所代表的歷史進步,馬克思由此提出了產業資本“居高”的理論。但是到了“虛擬資本主義”階段,由于貨幣資本的膨脹比起產業資本的擴張速度要高得多和輕松得多,就引起產業資本家向貨幣資本家的回歸。美國在90年代以來出現了大量這樣的事情,例如最先引發企業丑聞的安然公司,本來也是一家規模龐大和經營不錯的國際能源公司,但是在虛擬經濟惡性膨脹的形勢下經不起誘惑而“怦然心動”,大量進行場外能源衍生產品交易,為此不惜造假。2000年安然公司的營業額中與能源物質生產有關的部分居然只占到3%,難怪有人說安然已經變成了一家投資銀行。美國著名的通用汽車公司,其金融子公司原本的業務內容是進行汽車貸款業務,但就是這么個資本和人員只占全公司3%的單位,由于參與了證券市場業務,所創造的利潤居然能占到通用公司的30%,以至于在通用公司的許多高層領導都在想“我們是否還應該繼續造汽車”。

  所以,在“虛擬資本主義”時代,金融資本家又重新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主體,國家利益也由此更集中表現為金融資本家的利益。美國在90年代初以來長期奉行“強勢美元政策”,就是因為只有保持美元的強勢,才能吸引世界各國的投資持續不斷地流向美國,從而把美國的股票、債券和地產價格推高,從而符合美國金融壟斷寡頭的利益。至于產業資本家由于高價美元政策而導致產品出不去、進口又擋不住的惡劣形勢,那只好是說聲“對不起”了。美國在整個90年代GDP總值增加了4萬多億美元,其中制造業所占的比重還不到10%,制造業在全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從90年代初期的24%掉到目前的18%,美國目前的商品進口已相當于國內制造業產出的40%。2000年美國的資產泡沫也開始破滅,但美國的強勢美元政策并沒有變,因此美國物質生產部門的困境不僅沒有改善,還在經濟衰退中更加惡化。2001年美國的制造業是3·5%的負增長,剛剛過去的2002年又下降了0·6%。根據美國商務部今年1月份新公布的數字,在去年12月美國又新增了10·1萬失業人口,其中6·5萬都是制造業工人。到去年四季度,美國的企業投資已經連續下降了七個季度,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回升跡象,因此今年美國的制造業仍然可能是下降局面。美國政府如此不顧本國物質產業生產部門的衰退而堅持強勢美元,所代表的利益集團是誰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其次,“虛擬資本主義”時代的資本主義更加寄生與腐朽。虛擬資產只是一張“紙”,或者是電腦硬盤中的一個記錄信號,本來是再增值也不能當飯吃,為什么會成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狂熱追求的目標呢?這是因為,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可以用債券、股票、外匯和地產等虛擬資產來與其他國家交換物質產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擁有“硬通貨”,其他國家的政府、企業和居民則都需要借助這些“硬通貨”來進行國際貿易的計價、結算和作為外匯儲備與儲蓄,因此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所發行的貨幣會有相當一部分被國外持有,但這些貨幣往往不會停留在國外,而主要是以購買資產的形式流回貨幣發行國,以求生息,這些回流的貨幣就會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際收支的資本項下形成順差,并被用于從國外進口產品的支付。資本主義國家的虛擬資產價格越高,就越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雖然也需要對國外的資產持有人支付利息或紅利,但仍然是以貨幣形態支付,所以仍然是用虛擬資產與他國交換物質產品。所以,“虛擬資本主義”時代的資本主義更加寄生與腐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可以不事生產,僅憑創造貨幣資產的游戲就無償地占有和剝削他國人民所創造的物質產品。

  第三,在“虛擬資本主義”時代,帝國主義霸權的內容也發生了改變。在“虛擬資本主義”時代以前,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世界霸權,主要是為了獨占生產物質產品的資源與市場,爭奪的焦點則集中于控制國際貿易的流向。而在這個新階段,爭奪的內容則從物質產品轉向國際資本,爭奪的焦點也轉移到控制國際資本的流向。因為并不是所有擁有“硬通貨”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虛擬經濟帶來的好處,而只有擁有“貨幣霸權”的國家才能作到,在當代,擁有貨幣霸權國家只有美國。有資料說明,美國一個國家自1996年以來,就通過國際資本的流入再轉為支付進口,消耗掉了全球每年70%以上的剩余產品或凈儲蓄。

  美元在二次戰后就已經取得了“世界貨幣”的地位。直到目前,美元在國際結算和儲備貨幣中仍然占有60~70%的比重。然而在“虛擬資本主義”時代以前,更具體的說是在90年代初以來虛擬經濟瘋狂發展以前,僅憑美元的特殊地位也不可能如此大規模地掠奪他國人民創造的剩余產品。因為在這一時期,美國只能用從經常項下輸出美元,還作不到從資本項下向國外大規模輸出虛擬資產,而經常項下的逆差平均年份也就在200~300億美元左右。美國從90年代中期開始才出現貿易逆差的急劇擴大,這與國際資本流入的急劇擴大和國內資產泡沫的膨脹是同時發生的,也是互為條件的。國際資本流入急劇擴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歐元統一過程中從歐洲流出了大量避險資金,根據有關資料,1996~2000年,美國吸納的國際資本大約有2·3萬億美元,其中70%是從歐洲流入的。這些從國外流入的國際資本,主要是在美國“新經濟”概念的吸引下,流入證券市場購買美國資產,從而創造了美元的持續強勢與美國股市的異常繁榮。

  但是,世間一切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虛擬資本主義”也不例外,它在給美國帶來經濟繁榮和貨幣霸權好處的同時,也有其先天不足的病根,就是為了維持這種經濟繁榮與貨幣霸權的地位,美國必須保持國際資本向美國的單向流動。強勢美元與美國資產價格的上升實際也只是國際資本流動的結果,一旦國際資本流出,經濟繁榮就走到了盡頭,美元勢必疲軟,股市勢必崩潰,其他資產價格也會一落千丈,美國就無法再用虛擬資產確保錦衣玉食的生活。美國目前的商品進口已相當于國內消費的30%,進口的消費品更相當于國內消費的40%,2002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已接近5000億美元,即美國必須保持每天凈流入13億美元左右的國際資本,才能夠維持對進口帳單的支付。所以失去貨幣霸權的結果就是美國的國民消費水平要猛降30~40%,對美國經濟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將相當于1929~1933年的大危機,甚至更嚴重。

  第四,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也出現了新形態,在這種運行狀態下所形成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也已經不是物質產品的生產過剩危機,而是證券、外匯、地產等虛擬資產的供應過剩危機,是資產泡沫破滅后引發金融系統崩潰,這個現象從90年代初日本的資產泡沫破滅過程可以清楚的看到。傳統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般都具有周期的特征,即在爆發危機后總會出現復蘇和繁榮,但日本自從90年代初期爆發金融危機開始,至今已經歷了12個年頭,不僅始終沒有走出衰退,反而有危機深化的趨勢,按現價計算,日本的GDP總值已經倒退到90年代中期的水平,證券市場的市值更是倒退到80年代中期的水平,說明虛擬經濟危機所造成的衰退,可能使一個國家的經濟在長期內都走不出來。

  從全球范圍看,90年代初期開始,在美、英等國的推動下,出現了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國際金融寡頭裹挾長期以來用虛擬經濟創造的龐大貨幣資本,象洪水猛獸一樣在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上橫沖直撞。90年代的10年中,世界接連不斷的爆發了一場場金融與貨幣危機,先是1990年日本由資產泡沫破滅引起的金融危機,然后是1992年的英鎊危機,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和2000以來的阿根庭和委內瑞拉金融危機。從2000年4月開始,以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泡沫破滅為起點,美國主要資本市場的股票指數也出現狂瀉,金融危機的風暴已經開始席卷到美國。

  到目前為止美國之所以還沒有出現金融系統的崩潰,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資產泡沫還沒有徹底破掉,是房地產泡沫的興起還在支持美國經濟的繁榮。這與日本在股市泡沫破滅后出現的情況極為類似,日本在1990年2月股市蹦盤后,從股市逃離出來的資金又進入了房地產,大約在兩年后,房地產泡沫也破了,才進入以后長達10年的蕭條。有資料說明,從2000年初以來,美國股市大約蒸發掉了7萬億美元市值,但房地產又出現了約3萬億美元的增值,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股市泡沫破滅的影響,使“財富效應”所產生的消費熱潮仍能持續一段時間。但從去年三季度以來,住房投資已經出現了連續下降,在美國的許多主要城市,房屋租金的上漲已開始低于房產價格的上漲,此外,去年11月美國個人消費信貸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當月的減少額度高達22億美元,這些都是美國房地產泡沫也走到了盡頭的標志,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則預示著美國很可能和日本一樣,進入一個難于確定其復蘇期限的長衰退期。與美國不同的是,日本是一個儲蓄率很高的國家,個人負債并不多,而美國的消費繁榮則幾乎全部是建立在個人負債的基礎上。此外,日本即便在資產泡沫極度膨脹的年代,其物質產業的發展狀態也不錯,泡沫破了還能靠物質產業的增長支撐國家經濟,而美國在資產泡沫形成的過程中卻伴隨著本國物質產業的嚴重衰退。所以,美國如果爆發金融風暴,其程度與后續影響可能會比日本慘烈得多。

  言至于此,我們已經可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所在作出一些概括:第一,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美國的國家利益集中體現為用其所創造的龐大虛擬資產與其他國家交換物質產品,因此必須擁有世界貨幣霸權;第二,貨幣霸權的內容就是維持國際資本向美國的單向流動,美國如果不能維持其貨幣霸權,出現了國際資本轉向外流,則龐大的虛擬資產不僅不會繼續給美國經濟帶來好處,還會因資產泡沫的破滅引發金融風暴;第三,如果發生金融崩潰,則會使美國進入長期嚴重衰退。

  美國會爆發金融風暴并非只是假設,因為美國的貨幣霸權地位正在受到歐元統一的威脅,捅破美國資產泡沫的最大可能性,就是國際資本從美國流向歐洲,從美元流向歐元。

  在“冷戰”結束后,世界出現了所謂“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美國的“超”只體現在其擁有軍事霸權與貨幣霸權,就經濟與貿易而論,歐盟國家在80年代末期就已經與美國旗鼓相當。但是在國際貨幣舞臺上,歐洲貨幣只能扮演小角色。在“冷戰”時代,歐盟各國為了尋求美國的軍事保護,還不敢與美國分庭抗禮,而在來自東方的威脅解除后,歐盟國家則要團結起來尋求與其經濟規模相稱的國家地位。歐元的出現,固然有歐盟國家希望藉此來整合歐洲的目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要與美元爭奪世界貨幣霸權。

  當1992年歐盟國家提出要建立歐元的時候,美國人根本不相信這會成為可能,其實就是歐洲人自己也缺乏信心,否則就不會出現歐洲資本出于避險目的向美國的大規模流動。但是,1999年歐元開始進入使用,2002年歐元現鈔又順利進入流通,這些都標志著歐元的成功。歐洲整合的成功不僅限于經濟層面,也擴展到政治層面,不僅已經提出了歐盟“憲法條約草案”,并且決定將在明年接納10個新成員國,屆時,將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歐洲”,不僅將在人口和幅員面積上超過美國,也將在經濟規模上超過美國。

  美國在21世紀的戰略是維持“單極”世界格局,即不允許任何霸權對美國形成挑戰。歐元以及歐盟的整合成功當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在美國已經醞釀著巨大資產泡沫危機的條件下,歐元的成功并不只是會分享美國的貨幣霸權,而是會導致“一盛一衰”的局面,會因國際資本從美國流向歐洲從而捅破美國的資產泡沫,使美國由于爆發金融風暴而陷入長期衰退,其結果是歐洲取代美國而掌握世界霸權,美國則會向日本一樣淪為世界的“二流”國家。

  在歐元啟動前夕美國就已經看清了歐元啟動成功后的可怕前景,因此在歐元啟動僅僅兩個多月后就發動了科索沃戰爭。美國進行科索沃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歐洲的心臟地帶制造戰爭恐懼,阻嚇國際資本流向歐洲。歐元在啟動初期的10天內就對美元升值了近19%,但在科索沃戰爭開始立即迅速下滑,在其后的兩年中,最低曾接近0·8歐元兌1美元上下,即從啟動時的最高點下跌了40%。歐元對美元的一路下跌,的確曾動搖過歐洲各國和國際資本的持有者對歐元能否整合成功的信心。

  從這點來說,在世界資本主義的新階段,帝國主義戰爭的目的也發生了變化,就是從為控制資源轉向為控制資本,而科索沃戰爭就是帝國主義為控制國際資本流向所打響的第一槍。

  但是2000年4月以來美國的資產泡沫開始破裂,2001年又相繼發生了大公司造假和“9·11”事件,美國經濟由此開始進入衰退。歐洲的經濟雖然也不好,但股市相對于美國健康,也沒有出現普遍的公司丑聞,利率水平也高于美國,因此從2001年開始,國際資本出現了流出美國的趨勢,2002年下半年則出現了加速的趨勢,歐元也隨之對美元逐步堅挺起來。2002年7月,歐元對美元的匯率超出平價,之后雖有回落,但在11月后就穩定地停在平價以上,到今年1月已出現加快上升趨勢。去年初還有許多人預測,歐元對美元可能要到今年年中才能達到1:1·08的水平,但在1月20日以后,已輕松地升到1:1·074。對歐元的這種強勢,美國從經濟上已難有所作為。

  所以,美國所能采取的唯一手段就是再發動一次戰爭,以打擊國際資本向歐洲的轉移。美國發動打擊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正在于此。為什么在去年7月歐元超出平價后美國還沒有動手?原因是美國打擊歐元的戰爭必須考慮兩個條件,一是歐元出現強勢,一是國際資本在歐洲“落地”,即開始購買歐洲資產。如果只是歐元上漲而沒有購買歐洲資產,國際資本就只是停留在貨幣形態,或者說雖然離開了美元卻也沒有進入歐洲,但如果這些貨幣轉為歐洲資產就難以回頭了。美國的戰爭時機,就是選擇在國際資本開始在歐洲落地的時候。從去年四季度起,每個月凈流入歐洲的國際資本都在150億歐元以上,并開始購買歐洲的債券,這是自1995年以后歐洲資本大規模流向美國后第一次趨勢明確的轉向,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美國的資產泡沫很快就會破掉,金融風暴就會掃蕩美國。所以,美國動手的時機已經到了。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訂新聞沖浪 互動點播 贏彩屏手機MP3播放機!
  任你郵印象30,30M大空間+彩信相冊,免費試用!
  快感體驗盡在天堂《冰鏡湖》 特別邀請傳奇玩家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search 三星 彩信 水果色
 
  新浪精彩短信


訂新聞沖浪全面
掌握美伊最新戰況

全新推出蟋蟀鈴聲
瘋狂鈴聲 鳥叫鈴聲
[梁靜茹] 為我好
[李心潔] 沒完沒了
[容祖兒] 我的驕傲
[和 弦] 風箏與風
更多精彩鈴聲>>









圖片專題:流氓兔!
諾基亞   西門子
摩托羅拉 三星
阿爾卡特 松下
愛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圖片>>


黃頁加盟“優惠月”

企 業 黃 頁
在線商機
買:理化實驗室招標
賣:供應優質茶樹油
企業推薦
蘇州顧亭飲食公司
北交大MBA、物流熱招
更多商情發布>>

分 類 信 息
:免費講座英語PMP
   手機有禮武漢分類
   春季旅游江蘇行
:雅思深圳考試中心
:完美學涯華申留澳
分類信息刊登熱線>>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電信公司營業局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