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3.15,央視的3.15晚會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那么,在今年的第13屆3.15晚會上,又會有哪些新亮點相呢?記者田梅來到3·15晚會現場,發現了七大懸念。
懸念一:跨國打假打什么?
3.15晚會節目總導演許文廣透露,跨國打假是今年“3.15”晚會的第一懸念。有一起跨國大案中央電視臺幾乎動用了所有的駐外記者,甚至包括忙于伊拉克戰爭報道的戰地記者,最終才將其調查清楚。那么,這是一起什么樣的案件呢?為什么會引起如此的重視呢?
懸念二:億萬觀眾通過手機短信同時討論什么話題?
往年,觀眾只能夠通過熱線電話參與3.15晚會,能打進電話的幸運觀眾畢竟有限,今年,3.15晚會首次開通了手機短信互動。全國億萬觀眾可以在同一時間對同一話題同時進行討論。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話題要如此興師動眾呢?
晚會專題節目記者宿琪說:“現在還不能透露,但看完后觀眾會覺得這個事可能在自己生活中發生。”謎底是什么呢?最終要靠觀眾的直接參與才能揭曉。晚會另一位總導演哈文說:“這種方式主要是想把觀眾向整個會場外延伸,進入到觀眾家里。”
懸念三:教育部為何參與3.15?
往年,教育部和“3.15”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今年教育部將首次出現3.15晚會主辦單位名單中,往年,大家所熟悉的國家工商局、藥監局、技監局、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會在晚會上進行權威發布,那么教育部的到來將給消費者帶來什么呢?
懸念四:連主持人都上當的新騙術到底是什么?
今年3.15晚會有一個新的節目形式——消費預警。它將就把新生活中產生一些新騙術公諸于眾,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那么這些騙術到底是什么呢?
曾在春節晚會上耍“小騙術”的主持人李詠都慚愧地表示:“我也是其中上當受騙者之一。”
記者田梅千方百計才打聽到,這些新騙術大都發生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具體是什么,只有明晚見分曉!
懸念五:3.15貢獻獎花落誰家?
去年開始,3.15晚會專門設置了貢獻獎,以表彰一些在維權運動中做得非常出色的個人,貢獻獎的候選人是非官方的一些個人或民間團體。2002年這個獎項頒給了因出臺有關精神損害賠償規定的浙江省人大法工委。今年的晚會,卻有一位農民同律師、行政機構等共同角逐“3.15”貢獻獎。而在以往的節目中,農民向來是假種子、假化肥坑農、害農案例中的維權對象。為什么這位農民能獲得提名?他能如愿以償嗎?
懸念六:王小丫、沈冰誰會“遭遇”專家的圍攻?
每年的晚會總是少不了女主持的身影。今年的3.15晚會特意增設了一個環節——由一位女主持人同時與6位專家就3.15話題進行對話,唇槍舌戰分高下。今年的兩位女主持一位是沈冰,一位是王小丫,究竟她倆誰會面對專家的圍攻呢?兩位女主持誰也不愿意“招供”,考官小丫就拿出了她的看家本領,給大家出了道題:A沈冰B小丫C趙赫D李詠
懸念七:啞語里的悲歌訴說著什么樣的傷害?
往年的3·15晚會都有令觀眾潸然淚下的動人情景。一幕幕情景往往關系到一個孩子的生命,比如因卡式爐爆炸而毀容的賈國宇、因纜繩斷裂而失去父母的潘子浩。今年的3·15晚會同樣也在關注著一個孩子的生命,同樣會牽動您的心。
3.15晚會專題節目記者尹文說:“這個故事講述一個父親長達8年的維權之路,8年來他寫的2800多篇日記,無不見證著父親對兒子2800多個日日夜夜的深情呼喚。”
40個聾啞孩子打著啞語同唱一首歌,共同表達一個受傷害同伴的心聲。是什么樣的假冒偽劣,讓孩子聽不見快樂的歌聲,失去了快樂的童年。
《經濟半小時》記者:陳響園 田梅 李涓 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