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篇:誰說死定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6日 11:23 《中國市場》雜志 | ||
一場百貨突圍的運動正在全國展開。用過去的輝煌來衡量現在的業績是不公的,但可以看見的是,百貨業吐故納新自我救贖在進行,步履的艱難并不代表前途的渺茫。 誰說死定了? -文/本刊記者黃新河 拋開那些關于百貨業是否是“夕陽產業”的爭論,現在值得注意的是,百貨業正在用新的方式做著東山再起的努力。 當然我們并不回避百貨業曾經輝煌的過去以及隨后黯淡的日子,那是一種零售業態在新業態挑戰下的兩種前后不同的境遇:從占零售總額的80%以的“惟我獨尊”到現在40-50%的尷尬境地。為此,甚至麥肯錫預言:在未來3—5年內,中國零售業60%的市場將由3—5家世界級零售巨頭掌握,30%的市場將由國家級零售巨頭把持,剩下10%的零售則掌握在區域性零售巨頭手中。 讓國內百貨業變化如此之大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所有的焦點都集中在兩點:一是,其他零售業態的進攻,如超級市場、城市便利店、專賣(業)店、倉儲式商場,甚至網絡銷售;二是百貨商店自己“不思進取”:幾十年如一日的店內設計、單一老套的進貨渠道、落后的管理方式、人浮于事的機構設置,再加上此時的大背景是,世界范圍內百貨業都不景氣,所以我們百貨商場從大喜到大悲的跌落實屬事物發展的正常趨勢。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這都已經成為“過去式”了。如果說已經觸摸到拋物線的最低谷,那么現在百貨業正在“痛定思痛”,開始反彈,而且從這個發展趨勢來看,也許這是百貨業突圍,重新確立自己在零售領域地位的好時機。 理論派的邏輯是,我們百貨商場走的路就是西方國家百貨商場曾經走過的路,現在他們一些名店已經走過了二戰之后衰落期,現在開始煥發了第二春,所以我們的商場也會亦步亦趨。有學者指出,西方發達國家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在他們百貨商場面臨困境的時候,以西爾斯、彭尼為代表的傳統百貨商場突出自己的銷售優勢,走向了大型專業商場之路,都取得成功,而我們的商場只要緊隨其后,也會有機會。 而事實上,我們的商場早已拋開了悲痛的情緒,開始新的進程,而且特點各異,成績突出(詳見后文“百貨業的自我救贖”),中國百貨商業協會有數據顯示,2001年全國百貨行業銷售額逐步增長,百貨業五百強中,有三百四十八家盈利,占百分之六十九點九。 以百貨銷售為主體業務的商業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也說明了這一點,雖然其大多處于虧損或者微利的板塊,而且盈利的公司大多也是通過副業和其他相關業務來拉動業績,但畢竟還有靠百貨業務提升股價的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觀察中,一些做出革新努力的上市公司并沒有因為自身屬于百貨業而遭到投資者“用腳投票”,相反,在二級市場,他們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評估機構的好評。 武漢中商(000785)是一例,讓我們來看看個股評介機構的評價吧:“武漢中商是武漢市的三大商業巨頭之一,占據了當地較大的市場份額,保持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去年以來,其大力開拓市場,投巨資修建武漢市最大的商業中心——武漢中商團結銷品茂公司,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一旦建成,將成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 實際上,一場百貨突圍的運動正在全國展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將和其他的零售業態拼個你死我活,也并不意味著立刻就有成績出現,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步履的艱難并不代表前途的渺茫。 用過去的輝煌來衡量現在的業績是不公的,但可以看得見的是,商場的吐故納新在進行——大型商店的連鎖計劃是證明實力的最好辦法,王府井百貨、第一百貨、華聯商廈都是先行者;而個性化則是所有中小商場的法寶,精而專成了另一種模式。至于具體技術層面,提升個性的服務、在商場內實行特色經營都是商場突圍的招數。 百貨業自我救贖的方式肯定不會只有一種方式,但是不管過程怎樣,業內的共識已經達成,走向現代百貨才是唯一的出路。解套、突圍、奮起、反擊、將成為百貨業近期的主要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