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在中國搞產業基金風險太大 股市就是先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3日 11:56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 2003年2月28日,由《財經界》雜志社舉辦的“博士咖啡沙龍”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舉行。本期主題為“產業基金”。博士咖啡研究團隊中的巴曙松、高輝清和趙曉博士到場,對話當前中國產業基金發展的是是非非。新浪財經獨家全文報道,以下是本次對話實錄: 我們知道,國家的財政政策投下去是可以不要回報的,只要社會效益,只要能把就業 在國外很簡單,如果投資是私人在投,不是政府投資,那就跟產業沒有什么關系,我們通常談這個詞,很快就想到產業,然后是宏觀調控,然后是產業政策,然后是政府審批,政府管理,但是如果是純粹私人性的商業投資,跟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等同性質的東西,是要回報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在西方,有一種叫福利基金,那個叫資金結合體,我們現在討論的這個東西,其實是很多的投資者通過集合投資形成的所謂集合投資的計劃,這種東西,我們知道在西方就是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投資公式的形式設立,這就歸投資公司法來管,還有一種是通過信托的形式成立,你就屬于投資信托了,投資信托法管就行了,這很簡單,很清楚,跟產業基金沒有關系,跟產業投資基金也沒有關系啊,更犯不著又搞出一個什么新的條例來,搞出新的產業投資基金來,這是很奇怪的,完全是沒有必要的。而且更準確的含義,實際上我們看到,我們現在的產業投資基金,高博士已經提到了,說我們搞一個房地產的產業投資基金,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再往上看資料,為什么要搞房地產的投資基金呢?是因為去年六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出了一個條例,是規范什么什么性質貸款,包括消費者信貸,也進行了一種規范,房地產公司感覺到資金緊張了,他就要搞這么一個基金,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搞這么一個基金,你是用二級市場證券類的投資呢,還是未上市的股權的投資,然后來分紅呢?如果是前者的話,你和一般的基金有什么區別呢?沒有什么區別,犯不著叫產業基金,你覺得有利就投嘛,也有一些法律來規范,就按照那個來走就行了。如果不是的話,對股權投資,也就是說他們的資金不夠,你對他們進行投資,但是我們知道,任何這類投資的風險是很大的,而且中間委托代理的環節很大,而且你很進入產品經營,不能進入產品經營的時候,風險會變得非常大,比正常的風險還大。如果這個房地產公司效益真的很好,回報很高,你會繼續到銀行貸款,如果銀行都覺得你的風險太大了,這種基金你怎么進行投資呢?這種基金管理費、手續費、代理費,附加了至少是4%的成本,銀行的投資都不核算,風險都太大了,你如何進行這種成本更高的投資呢?所以這是很難想象的。然后有人還主張,投資于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于這種產業,同樣也是很奇怪的,國外類似的投資干什么呢?它一定是跨行業,跨領域的,你不能規定我領域,當你限定了我的領域的話,你就加大了我的投資風險,本來我的風險就很大,你還限制,我的風險就更大了。另外,基礎設施很多是回報不高的,這種基金如何能進步呢?如果你認為基礎設施領域投資的風險不大,回報也很高,基本就不需要這一類的基金,完全可以靠專門搞控股公司的,它可以進行產品經營,整個項目他可以管到底,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來進行。所以我覺得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問題,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做太大的展開,我只想跟大家一塊來回顧一個案例。 當初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時候,很多人都說,為什么搞資本市場呢?說這個資本市場很好啊,我們可以通過資本市場改造我們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可以上市……說得很好聽的,比高輝清博士說得還好聽呢,那就是最美麗的天使啊。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股市成了什么樣子了,而且當初你得來便宜的錢,現在通通都要吐出去。所以中國人有一句話,開始是拼命地掙錢,把身體破壞了,然后再拼命地花錢,把身體恢復健康,我們不能這樣。不能今天拼命地弄到錢,拉動經濟增長,但是把健康的關系破壞了,不該你做的你做了一大堆,該上帝做的凱撒在做,該凱撒做的上帝做,這樣你又要花大量的錢來恢復。所以我希望政策的制定過程當中不要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