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詞語中變革——開放式基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2日 19:13 經濟觀察報 | ||
魏微/文 如果我們相信網絡搜索引擎所記述的世界,那么“開放式基金”無疑是這個世界的最新熱點之一。在中國,這個詞誕生于2001年,剛一出世就登上了當年中國網民搜索引擎關鍵字排名財經類的第9名,其他類別中與它同位的是本·拉登、麥當勞、環境保護和言承旭。 最初它被描繪成閃閃發光的賺錢機器——理財專家們會替你帶來比你自己在股市里瞎折騰要高得多的收益,監管層似乎也對它高看一眼,最妙的是,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是“開放”的,如果你改變了主意,沒關系,你隨時都可以“贖回”——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一位記者目睹了第一支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上海發行首日的盛況:“銀行門口的隊伍有幾百米左右,排在前面的人甚至提早三天就來占位兒了。” 不幸的是,隨后它的命運經歷了戲劇性的轉折。在一定的政策傾斜下,2002年開放式基金的家族迅速壯大,可惜該擴張并無成熟的市場基礎支撐,僧多粥少已成定局。“跌跌不休”的股市又給它的運作帶來了災難性的打擊,開放式基金凈值年末全部跌破1.00元,“專家”的光環因此消失殆盡。幾支基金遭遇大額贖回,其余的也都為銷售不暢及尷尬業績所苦。 同時我們也看到,2002年下半年以來,在監管層“大力扶持機構投資者”的背景下,開放式基金的品種逐漸多元化,個性日益明顯,在并不熱情的市場環境中崎嶇前行著。必須承認的是,沒有人懷疑開放式基金會擁有光明的前景,以及它將在我國發展中的金融市場里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