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產業基金”:對話實錄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3月02日 15:02 新浪財經 | ||
新浪財經訊2003年2月28日,由《財經界》雜志社舉辦的“博士咖啡沙龍”在北京馬克西姆餐廳舉行。本期主題為“產業基金”。博士咖啡研究團隊中的巴曙松、高輝清和趙曉博士到場,對話當前中國產業基金發展的是是非非。新浪財經獨家全文報道,以下是本次對話實錄: 巴曙松:首先聲明一點,我的看法僅僅代表個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機構的看法。對 但是,對于趙曉博士談的看法我基本不贊同。趙曉博士批評高輝青博士關于產業基金的投資頂替積極財政政策退出的觀點,我以為是誤讀了高輝青博士的觀點,高輝青博士的特長是宏觀分析,他講的是總量的概念;趙曉博士講的則是微觀層面的投資的風險收益權衡的概念,兩者講的不是一回事吧。至于趙曉博士說國外沒有產業基金這個概念,還分門別類地分析了目前我們所指的產業基金在西方屬于不同的領域。國外沒有這個概念,并不表示國外沒有這種投資形式,國外的不少基金有大量的實業投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產業基金。國外沒有的概念,我們也是可以有的。 我認為趙曉博士對于產業基金的判斷還有一個錯誤,就是他認為國外類似的投資一定是跨行業,跨領域的,他認為“你不能規定我領域,當你限定了我的領域的話,你就加大了我的投資風險,本來我的風險就很大,你還限制,我的風險就更大了。”這個結論我認為是不對的。產業基金的投資并不一定就是要跨行業、跨領域的,盲目的多元化未必能夠降低風險。僅僅以證券投資基金為例,因為我認為證券投資基金與產業基金的運作機理是一致的。美國市場的研究表明,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股票數目達到8個以上時,已經大約可以在90%的程度上消除非系統風險,不能為分散而分散,盲目的分散反而可能加大投資成本、加大風險。究竟一個基金投資于什么領域,那是基金持有人與管理人之間的一個特定的約定,有的基金就可能是非常集中的,這取決于管理人對特定投資機會的判斷,取決于基金投資者對于這種投資理念是否認同;如果管理人有一個集中投資的理念,投資者也認同,有什么不能集中的?如果你宣布自己是一個只投資中國市場的基金,結果你盲目分散,廣泛投資,變成一個亞洲基金,全球基金,基金管理人反而是沒有履行誠信的義務,沒有實現在事先對基金投資人的承諾。 對于產業基金在中國是否有發展潛力,趙曉博士作出的結論我認為也是有點自以為是的。他剛才說,“如果這個房地產公司效益真的很好,回報很高,你會繼續到銀行貸款,如果銀行都覺得你的風險太大了,這種基金你怎么進行投資呢?這種基金管理費、手續費、代理費,附加了至少是4%的成本,銀行的投資都不核算,風險都太大了,你如何進行這種成本更高的投資呢?”顯然,趙曉博士在這里忽視了幾個問題,首先是忽視了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正是在包括產業基金、證券基金等多種新的融資形式在內的融資渠道,與銀行貸款這種占優勢的融資渠道之間的競爭帶來的,沒有新的融資渠道的競爭,銀行貸款的效率永遠不會提高,特別是當前中國融資結果里面,銀行融資占的比重太大,對債權性融資的依賴太大。第二,趙曉博士忽視了一點,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都是4%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的收益水平都是一樣的,不同的基金管理公司,他的管理能力不同,獲取收益的能力不同,控制成本的能力不同,只有那些能夠獲得較之銀行更高收益、更低成本的基金管理公司,才可能在當前銀行主導的融資結構中獲得生存空間。第三,他舉的房地產公司的這個例子,沒有注意到貸款這種債權性融資與產業基金的股權投資這種股權性融資對公司經營帶來的不同影響。 另外,我還要說的,也許在立法方面可能因為部門協調等方面的原因需要分別立法,但是,實際上在運作的機理、監管的機理方面,證券投資基金、產業基金等并沒有根本的差別,我們在這里還需要花費這么大的精力來討論產業基金的必要性,本身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這都是資產管理業務嘛。 如果我們從比較廣泛的角度來考察資產管理業務,從法律制度和監管制度安排層面觀察,規范資產管理活動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種:首先是代理形式,也就是投資者和管理者簽署委托合同,投資者不轉移資產的占有,受托管理者代表投資者,以投資者的名義進行資產管理,管理后果由投資者承擔。其次是信托形式,投資者和管理者簽署信托合同,投資者轉移資產的占有,受托管理者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資產管理,管理后果歸屬投資者或者指定的受益人。第三是公司形式,由投資者作為出資人按照公司法組建以投資管理為目標的公司,然后由公司董事會決議,將公司財產委托給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者進行管理(其間簽署信托合同),投資管理后的損益由公司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享,投資管理者向公司收取受托管理手續費。第四是有限合伙形式,投資者作為有限合伙人,管理者作為普通合伙人共同簽署合伙協議,管理者以投資入伙的資產對管理活動承擔無限責任,投資者按出資比例分享投資收益并僅以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這樣看來,一個完整的針對資產管理的相對完整的監管體系應當考慮到上述不同的資產管理形式。現實地看,各種不同形式的資產管理活動,已構成我國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有其存在的需要,也有其發展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