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報》:誰在攪亂中國冰箱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26日 01:19 財經時報 | ||
海信收編雪花,冰箱“四大家族”格局至此冰釋?——科龍高層:產能低于100萬臺,沒資格叫板 本報見習記者程李 海信收編雪花令相對沉寂的冰箱業波瀾泛起。 5月18日上午,海信和北京隆達輕工(雪花的控股公司)正式簽署合同,成立海信(北京)電器有限公司,海信和 雪花各占注冊資本的55%和45%。據悉,海信派出新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由雪花派出。高層領導中共有4人來自海信 ,3人來自雪花。新成立的公司主要生產海信品牌的冰箱,只有當市場需要時,才生產雪花品牌的冰箱。 如果說去年6月海信與榮士達合作只是試水的話,那么此次則是吹響全面進軍冰箱業的號角。據了解,目前北京雪花 的生產能力為30萬臺,海信控股后,將投巨資進行技術改造,到2003年使雪花的產能達到50萬臺。海信董事長周厚健 甚至揚言,在3年內要實現年產100萬臺的目標,殺進全國三甲。 據稱,海信現已設計一系列新款冰箱。預計由雪花生產的海信冰箱將在兩個月內大批量投放上市。 家電業的必由之路與其他家電行業不同,冰箱技術含量高,前期投入巨大,一條生產線建起來起碼得花上億元,而利 潤卻相對薄,多年來國內冰箱業格局一直非常穩固,市場由海爾、科龍、新飛、美菱“四大家族”牢牢把持著。 家電業經過這么多年慘烈的競爭,各個巨頭已明顯體力不支,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成為其一個必然的選擇。 但產業多元化對于家電企業來說,難度顯然很大,一旦失足,就可能全軍覆沒。例如,長虹是做彩電起家,也一直坐 著彩電業的頭把交椅,但它還是把觸角伸到了空調業,與別人不同的是,長虹沒有就此擴張下去。 與長虹不同,TCL利用它龐大的營銷網絡,以營銷取勝,其領域亦涉及彩電、空調、洗衣機、冰箱等多個種類。 “中國家電業無一例外缺乏核心技術,單一化在中國目前的狀況下無法生存,產品多元化是家電業的惟一出路。”周 厚健說,所以海信進軍冰箱順理成章。 天作之合 海信產業的格局也是均衡發展3C產業。2001年6月,海信進入冰箱產業以來,一直采用0EM模式,由只提供 產品的研發設計。 而據海信高層說,這種貼牌生產模式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對市場變化反映緩慢,易延誤市場時機;南北運輸路途長, 運費大。海信一直謀求建立自己的生產基地。 擁有生產中國第一臺冰箱光輝歷史的雪花,曾一度執中國冰箱業牛耳,但是幾經滄桑,雪花錯過了發展良機,與美國 惠爾浦公司的合作以殘局收場后,雪花幾乎淡出。為了與惠爾浦合作后留下的一套一流的生產線不至放空,雪花極需要將之充 分利用起來。 所以,海信與雪花是一拍即合。 海信并購雪花后,產能基本滿足,是否會就此終止與榮事達的戰略合作?周厚健對此說,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定” 。 數支新軍加入戰團 在冰箱業摧城拔寨?最后能否按周的布局來發展,一切尚難預料。 海信技術上的優勢無須多言,但營銷與管理上的軟肋足以給對手以可乘之機。所以,盡管海信涉足了彩電、空調等多 個行業,但在每個行業內都不能做到第一。有人擔心,海信北京新公司如果不能在這兩個方面有所突破,將很難在固若金湯的 冰箱業有所建樹。 海信派駐新公司的總經理彌良源對《財經時報》表示,會利用海信的優勢和雪花的經驗,具體的做法則“有些事情還 很難定論”。彌的含糊其詞似乎也顯示出了底氣不足。 科龍副總嚴友松更是強調,冰箱利潤較薄,必須靠規模取勝。如果年產量低于100萬臺,很難在市場上話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路刃波就此分析說,海信走出第一步不難,難的是以后如何開拓。現在,伊萊克斯、東 芝、西門子等洋品牌對市場了解加深,其制造技術、管理的優勢將顯現出來,對國內企業形成強大擠壓,而于海信、美的這些 剛剛上路的新手而言,感受將更為深刻。路刃波認為,海信必須鎖定目標群,在產品細分上下功夫。 與海信收購雪花相呼應,新軍的另一主角美的,據傳也在秘密洽談相關的收購項目。而隨后科龍高層傳遞給《財經時 報》的消息是,科龍今年冰箱產能壓力較大,擴張將是肯定的,有關項目也在密談中。 另一股為數不少的“冰箱新軍”,比如TCL、康佳、春蘭、榮事達、小天鵝等也時刻盯著這份有限的蛋糕。據此, 業內有關人士認為,冰箱業的一場激戰即將上演,價格戰將不可避免。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的冰箱市場,海爾位列第一,新飛緊隨其后,而以前始終在第一二位的科龍(容聲)則落到第三 。坊間人士說,盡管“四大家族”地位穩固,但如不思進取,一樣可能被斬于馬下。而像海信、美的這樣的新軍要想在冰箱業 有所作為,要走的路還很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