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254:07:45□張銳
在維系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諸多社會力量中,企業家已經越來越發生著其它主體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事實
上成為了目前中國社會的一個特定階層。也正是如此,才能讓我們能從更現實的角度對中國企業家的另面作一畫像。成長錯位
矮了中國企業家中國企業家的成長流淌著傳奇和動人的色彩,那些曾憑靠著膽識最先闖入市場經濟汪洋大海并淘得第一桶
|
黃金
的“體力型企業家如今雖然大多淹沒在群星燦爛的企業家天空中,寂寥無聲,但中國的創業史中卻鑲嵌著他們的名字,因為
是他們奠定了中國企業家群體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以張瑞敏、柳傳志等為代表的一批“知識型企業家競相弄潮,開
始了重新打造民族工業的歷史,也正是從這時,中國企業家才贏得了自己在社會中的應有位置。1998年掀起的風險投資和
網絡公司的熱潮催生了中國第三代“創業型企業家,這些生龍活虎、才高八斗的的后生們懷揣著自己的專利核心技術或核心
服務能力在網絡世界沖浪戲水,不管是IT的冬天還是春天,他們都在試圖寫出與前人有所不同的歷史。正當神州大地上長江
前浪推后浪般地推出三代企業家時,西方企業家隊伍也正在發生著新一輪的革命性變革:工業巨子向信息巨子交接財富棒,制
造業企業家向信息服務業企業家過渡。在美國,比爾·蓋茨的微軟以及拉里·埃利森的甲骨文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同時誕生,
并已經通過“納斯達克二板+信息產業+風險投資的模式打造出了一個“金融+產業型的企業家隊伍群體。每一個企業家
的背后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經歷,但作為一個群體,他們不可避免地被打上自己所處時代甚至是先前歷史的印痕。以土地作為立
身之本的“農業文明使得中國的企業家還保存著對土地的絲絲眷念以及對與土地的本質特征相近的固定資產等有形資產的癡
情追求,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企業家不問產品生命周期,一上來就跑馬圈地、蓋石房、買機器,結果固
定資產投入很多,流動資金難以為繼,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同時,在中國,領導時代先河的還是世襲的房地產大亨或是與農業
高度關聯的產業。盡管“工業文明早已滲透于國民經濟肌體,但我們仍然還沒有擺脫制造業為主的羈絆,在這個傳統的部門
,我們的企業家艱難地甚至痛苦地被復制出來。是那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們將“信息文明端到了西方人的餐桌上,而“
信息文明又反過來讓企業家不斷體會著成功的快感:在現代西方,唱領風騷的則是信息高技術產業的后起之秀,新一代企業
家群體在嶄新的風險投資模式下被快速批量培養和生產出來。雖然中國目前也試圖實現由“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轉體
,中國產業企業家也開始向信息服務業企業家轉型,但畢竟還遠未成型和成熟,且尚需時日。這也許正是從特定文化背景中走
出來的中國企業家隊伍的“美中不足:中國目前的企業家隊伍依然建立在對資源和產業的開發和成長上,而西方的企業家隊
伍已經是建立在對人的知識和技術的開發和成長上。這就導致了一個是標準的“工業時代的企業家群體,一個是標準的“信
息時代的企業家隊伍。權力情結累了中國企業家全球經濟的車輪已經前行到了一個能夠預見未來的時代:一國在國際經濟舞
臺上的地位取決于自身企業競爭的實力與水平,而決定企業可否勝出的關鍵則是企業家整合資源的眼光和能力。34萬余戶中
國企業的數量足以上世界吉尼斯記錄,但為什么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寥若晨星?的確,論產量,中國的煤炭生產居世界第
一,水泥世界第一,棉布世界第一,電視機世界第一,鋼材世界第二,化纖世界第二,電力世界第四,原油世界第五……,如
此耀眼的成績單可能使國人夢中發笑,但當我們醒來時,面對著站在自己眼前的國際巨人們,我們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平
均3000萬元還不到的企業經營性資產規模怎么也不能讓人挺起腰桿,在一個資本吃遍天下的時代,中國企業的競爭實力顯
得太渺小了。經濟學家和實業界人士在不斷地為中國企業尋找新的藥方,但中國企業家必須行動起來謀求整合已是不置可否的
拯救之路。然而恰恰是在這一致命環節,我們卻被卡住了脖子。無論是董事長還是總經理,簽字拍板、運籌帷幄、發號施令,
是任何一個試圖成就一番大業者都想干的美差,委曲求全、屈身下嫁,自己不但面子上過不去,更談不上位子擺不正了。這種
由“權力情結糾纏而出的“雞頭文化始終是中國企業整合路上的一塊最為可怕的絆腳石。于是我們看到,南京地區不到3
0平方公里的地帶盤踞的三家國家大一級化工企業金陵石化、揚子化工、南京化纖“寧可玉碎,不為瓦全,上海鋼鐵二廠和
上海鋼鐵公司大戰黃浦江灘,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淄博石化和齊魯化纖拼命膠東半島禍起蕭墻……盡管這些企業在中央政府的
頻頻干預下結束各自的諸侯時代,但有一點必須肯定,我們的企業家缺乏的是一種整合的內在沖動,并且過多地依賴于政府,
而一旦政府行為失敗,于是舉起討伐政府的大旗來捍衛自己的“雞頭文化。“綜觀企業的歷史,沒有哪一個企業是靠自身擴
張的方式成長起來的,又沒有哪一個企業不是靠兼并而最后發展起來的。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金得主斯蒂格勒如此總結
和褒獎國外企業資源整合的路徑。20世紀初的橫向并購導致摩根、卡內基、洛克菲勒等一大批企業巨人橫空出世,這些世界
級的企業元老在20年代中借助于資本并購工具煅造出了最初的控股公司;在新舊世紀交替之際,戰略并購的浪潮席卷全球,
奔馳與克萊斯勒、埃克森和美孚、時代在線和華納等一批交易“大手筆不斷書寫著新的“巨無霸的傳奇,而惠普和康柏的
握手更讓人領略到了企業整合后的真諦:企業家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不計算個人升遷榮辱,更多地提升企業形象而非自己的
派頭。看來,我們與別人的本質差距還是在市場觀念的層面之上。急功近利害了中國企業家“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
一被中外企業界推崇的經典曾激勵著無數企業家們為做強做大自己而前赴后繼,但在這一艱難的苦旅之中又有多少壯士為之斷
腕。中國的企業起步遲、規模小,在世界經濟大舞臺上很難聽到自己的聲音,特別是隨著大型跨國公司的紛紛“入侵,中國
企業家更是感到了矮人一等的巨大心理落差,“巨大的雄心驟然勃發,動不動就“稱王天下。許多企業家為自己的企業進
入世界500強制定了時間表,王者風范昭然若揭。以三株為例,總裁吳炳輝曾在新華社的年會上宣讀的《爭做中國第一納稅
人》的報告中稱:三株公司眼下的發展速度是2000%,到世紀末可以完成900億元到1000億元的利稅,成為中國第
一納稅人。他還提出要向化妝品、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領域發展,甚至說:我們研制成功了一個飲料產品,就連現在世界上的
名牌可口可樂也沒法與我們相比,我們準備馬上注冊專利,將來與可口可樂比高低,去占領國際市場。可這些“夢話還沒有
從人們的耳畔散去,三株就被一場官司擊倒了。無獨有偶,去年10月4日受到國務院領導重要批示的河南春都集團也在世紀
元年上演了一幕“霸王別姬的笑話。從第一根西式火腿腸開始,并以“會跳舞的火腿腸紅遍大半個中國的春都經營者們也
許感到成功實在來得太容易,就在春都的前向一體化做得津津津有味之時,突然頭腦膨脹發熱,在較短的時間內斥巨資投向于
醫藥、茶飲料、房地產等多個經營項目,從此將春都送上了一條不歸之路。中國的企業患上了“大企業病,這是長虹集團總
裁倪潤峰再度出山時說的第一句話,“聯想也出現了大企業病,年輕的聯想集團掌門人楊元慶如是說。在筆者看來,如其說
是企業有病,還不如說是中國企業家有病,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楊瑞龍的話說就是中國企業家“作秀重于練內功熱衷
于炒作、策劃甚至玩空手道。在這種急于求成的心態作祟下,企業的擴張不可避免地成為悲劇。相對中國企業家而言,多元化
對于國外企業家來說可謂是一張爛熟于心的“作戰地圖,所不同的是這些經驗老道的同行收獲更多的是成功,其中訣竅以事
實為證:本田公司能夠成功地進入與己無關的行業,如汽車、割草機、水下引擎和發電機等,是因為它擁有在發動機方面形成
的核心能力;摩托羅拉公司建立在其無線通訊技術專長之上的核心競爭力,不僅使其在核心業務交換機等通訊產品市場上享有
持久的優勢地位,在BP機、雙向移動無線裝置和蜂窩式電話等產品領域也鶴立雞群;SONY公司的“微型化能力使其在
家用電器、微處理器、包裝制造、供電管理等多個領域遙遙領先……,做大但不做濫,固本立基,兼容他業,國外企業家的成
功之道可以寫進我們的MBI教科書。后繼無人乏了中國企業家在現代企業管理之中,沒有任何時候能像現在這樣對人的管理
顯得如此重要,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當是一個出色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高素質的領導團隊體現出企業的綜合實力。在中國企
業成長的過程中,企業家個人的因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張瑞敏臨危受命“砸冰箱,竟然“砸出了一個世界級牌;劉氏兄
弟憑借1000元本錢搞養殖,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飼料大王;柳傳志尋機下海,創辦計算機技術發展公司,打造出了聯
想今天的輝煌……這些時下赫赫有名的中國企業在創業者手中像變魔法似的走到了我們的面前,人們知道某個企業往往是從知
道這個企業的領導人開始的,昔日的創業者自然成為今天大眾崇拜的英雄,企業家的個人名望要大于企業的名氣。在這種環境
中生存的企業家難免不產生一種職位的優越感,個人的經驗思維于是成為范式。不是說企業家的豐功偉績不能歌頌,而是說當
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后就要依靠團隊的力量,集體的智慧。對此,杰克·韋爾奇道出了自己的從業真經:“我把自己比作海綿
,不斷吸收和改進著領導成員的每一個好點子“CEO的最重要工作就是讓你的屬下把自己最好的辦法拿出來,不斷尋求集
體智慧的最大化。對于中國老百姓來說,美國的通用可能并不陌生,但若提及韋爾奇其人,能夠說出個大概的恐怕也不多。
優秀的接班人反映著企業的未來。俗語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企業也應是“失敗有三,無后為大。這個問
題在中國企業界還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就像過去中國人都是在病床上剩最后一口氣的時候把子女叫到身邊立遺囑,而外國人一
有資產的時候,20歲就要立遺囑,中國的企業家都是在人老了、退休了或者不行了才匆忙選擇接班人,外國大公司的接班人
是每年董事會要討論的問題。杰克·韋爾奇選定伊爾梅特費6年心血,山姆·沃頓讓位格拉斯幾經周折,比爾·蓋茨交權鮑爾
默也是考驗數年。如果若干年后,人們再來討教柳傳志的最大功績是什么時,我想他肯定會說選擇了兩個優秀的接班人———
楊元慶與郭為。而作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企業之一的海爾、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的張瑞敏,在權力的交接上
至今還未能免俗。對此,經濟學家張維迎指出:“一個企業是否做得成功,要取決于個別人的離去后,企業是否還能正常發展
。員工的親和力成為企業勝出的標志。沃爾瑪是近幾年才走進中國百姓身邊的,人們發現,這個超級“零售帝國很少做廣
告,對外總是保持著低調,甚至與電子信息化打得也不火熱。但是了解沃爾瑪的人就知道,在沃爾瑪,總裁和合伙人(員工)
始終保持著親如一家的關系,高層職員經常參加由公司發起的各種舞會和PARTY,每年舉行的公司年會無一例外地邀請所
有職工參加,同員工一樣,任何人,包括山姆本人在內,在總部辦公樓前車場上沒有一個固定的車位等等。而杰克·韋爾奇關
于對員工的溝通、激勵和慶功的現身說法,還有他那獨特的“便條式管理無不是國外企業家管理之道的淬煉。相比之下,中
國企業家似乎缺點什么,用香港大學著名教授丁學良先生的話說就是“老板意識濃厚,民主意識薄弱,此語也算點到了中國
企業家的命穴之上。規則缺失毀了中國企業家2001年第12期《中國企業家》雜志發表封面文章《21位中國企業領袖全
球競爭力重估》,柳傳志的發言可謂振聾發聵:“我們要更深刻地反省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國加入WTO的第一要義,就是要
形成一個標準的商業環境。與IBM這些國際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的差距可以羅列為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諸方面,但是
事實上也不僅僅表現在企業層次上,支持我們制定戰略和執行戰略的環境基礎都比較薄弱。中國企業家所處的環境的確令人
輕松不起來。中國的“工業時代還是一個“前工業時代,大多數政府壟斷和管制的產業如石油、電力、汽車、電信等,還
遠未走出“壟斷下的矮子的影子。2000年初,美國媒體評出了對美國20世紀100年影響最大的企業家,其中有汽車
行業的亨利·福特,作為制造業的典型代表的汽車行業,是創造工業時代英雄的最好產業,正如日本70年代豐田之于日本那
樣。而我們呢?汽車產業的幼稚也使中國的那位對中國傳統制造業影響巨大的汽車巨子仍然虛位以待。“59歲現象讓罩在
中國企業家頭上的光環暗淡了不少,但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何在?還是我們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制度。“中國有天下最便
宜的企業家———工資最低,中國有天下最昂貴的企業制度———大量破產,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一語中的;“中國企業家
太窮了,良心和道德救活不了中國企業,美國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魯德曼也如法炮制。的確,在一個產權不清晰
的經濟模型中,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實在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最近,國際管理顧問公司
太平洋國際(TtowerPerrin)進行了一次全球薪酬調查,結果顯示,各國大企業總裁的平均年薪美國達到106
萬美元,英國70萬美元,法國60萬美元,德國41萬美元,瑞典35萬美元。而中國企業家的平均年收入只有6萬元人民
幣左右。在美國,總裁和職員的工資差額可以拉大到326∶1,而在中國則只能是天方夜譚中的故事。當然話說回來,我們
也有自己的激勵,如封官加爵的政治激勵,評先表優的精神激勵,這種與市場經濟的風向標完全相左的操作方法對于企業家的
成長不能算是福音。官位是政府給的,榮譽乃政府賜的,如此商業環境使人很難想象能夠培植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在市場
中產生,在市場中壯大,在市場中更新,國外企業家已經走出了一條通天之路。(25G4)